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周圍人都越來越「養生」了...
吃蔬菜只接受水煮,不加一點油...
喝水只喝鮮榨果汁,不摻一滴水...
給寶寶買各種椰奶、杏仁奶等網紅奶...
我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一度對那些「野生養生」知識深信不疑,但到底有沒有用卻很少深究過。
直到看到BBC拍的一部神紀錄片——
《健康飲食的真相》
雖然這是2016年的片子了,但放在今天看也夠顛覆!夠勁爆!
和中國人迷信阿膠、燕窩這些補品一樣,歐美國家也流行各種高價「超級食物」,他們一般被吹得神乎其神,甚至傳到國內,也被很多國人競相模仿。
但是,事實如何呢?
BBC節目組在超市購買了5種英國當時最流行的「超級食物」---枸杞、奇亞籽、椰子油、羽衣甘藍、紅藜麥。
經過營養學家分析發現:
被認為富含維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力的枸杞,其維C含量不如便宜好幾倍的草莓;
聲稱可以預防心臟病、皮膚老化的奇亞籽,其營養價值和亞麻籽相當;
傳說中可以幫助身體燃燒脂肪的椰子油,還不如我們常吃的菜籽油;
羽衣甘藍,紅藜麥等也和普通蔬菜、穀物並沒有什麼明顯差異。
我這裡還想補充一些記錄片里沒提到的。
1、枸杞其實是好東西,關鍵看怎麼吃
枸杞在中國是中藥材的存在,中國人看中的也不是裡面的維C含量,而是其他類似於補腎的保健效果。
的確,枸杞里有其他豐富的營養素,例如葉黃素,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白內障、視網膜發育獨有好處。
而且枸杞的維生素B族密度也比大多數水果乾高,糖分也不是很高,在營養學上確實有不錯的價值。
但枸杞更適合當果乾吃!不適合泡水煲湯!
用枸杞泡水煲湯,會破壞枸杞中的營養元素,而且只喝糖水並不能吸收枸杞的營養。
把枸杞代替其他果乾,當零食吃解饞,或者拌酸奶涼粥吃,反而是物盡其用的吃法。
參考一下老外的吃法
2、椰子油不建議用來當食用油
椰子油最坑的地方,不僅是不如超市幾十元一大桶的菜籽油,沒有傳說中的通便排毒功效,它還被哈佛教授歸為「純毒藥」。
原因是椰子油幾乎只含有飽和脂肪,會阻塞冠狀動脈!!!
2017年,美國心臟協會也建議人們避免食用椰子油。
而菜籽油等含有比較多不飽和脂肪的油,才能有效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幾率。
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炒菜特別香的豬油也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同樣不健康。
食用油每天都要吃,慎重選擇,切記切記!!!
來來來,猜猜4種不同的烹飪蔬菜的方式:蒸、水煮、爆炒、微波爐,哪種最差?
問了一圈辦公室的姐妹,都一致認為微波爐最不健康、水煮最健康。
結果又啪啪啪打臉了。影片里營養學家表示,微波爐也是健康的烹飪方式:
因為只要不要放太多水,微波爐加熱食物最快,而時間越短破壞的營養元素也就越少。(微波爐煮菜不致癌!不致癌!不致癌!重要的事說三遍!)
這樣就能最大程度保留蔬菜里的維生素C等怕熱的營養元素,營養流失少。
除此之外,油炸和翻炒也不錯,能保留蔬菜的營養。
水煮才是最不健康的烹飪方式,蔬菜中水溶性的維生素對熱比較敏感,加熱過程中會大量溶解。
煮5~10分鐘,維生素C的損失可達到70%~90%...
而蒸青菜則被節目裡的營養學家認為最佳的烹飪方式,需要用到的水少,烹飪時間也大大縮短。
如果妞們要給寶寶煮青菜,除了節目裡提到的微波爐煮菜、蒸菜,我還要安利媽媽們一個煮菜方法:油煮菜。
具體操作方法是:
放入和蔬菜同樣重量的水
?
添加少量的油
?
燜煮差不多2分鐘之後
?
出鍋再加鹽
?
連湯一起喝掉
這個方法是我從營養學家范志紅老師的微博學到的,這麼做的好處是:
水中先放油,再放入菜煮,鍋中水也不多烹飪時間短,能保留96%的維生素C。而且出鍋後再放入鹽,也會大大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
對於減肥期的妹子來說,用這個方法煮青菜一定會驚為天人!!!
再也不必忍受硬邦邦的生蔬菜和毫無味道的水煮菜了!!!
看美劇時,經常看到外國人吃早餐就是倒一把麥片和牛奶,加點果乾直接攪拌吃。
我一度也以為這是健康科學的方法,畢竟燕麥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飽腹感強,還能促進腸道運動、緩解便秘。
但並不是市面上所有的麥片都具有這些功效。
影片里提到大多數家庭都在吃的即食麥片,它屬於深加工食品,裡面的膳食纖維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所以沒有更抗餓。
更別說什麼促進腸道運動、緩解便秘等功效了
包媽忍不住想說的是,近兩年某些火到不行的水果麥片,更不健康。
這些混合麥片為了口感更加酥脆,製作時加了不少脂肪助攻,而且很多糖分都不低,熱量瞬間爆表。
如果為了腸道健康或者減肥的人群,不要貪圖方便選即食麥片,最好選擇水煮的燕麥。
對於寶寶這種對營養要求高的人群,真正合格的早餐需要具備這些:
有碳水化合物補充能量,還有蛋白質保證營養營養,有蔬菜促進腸道活動,還要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加強營養。
說完麥片,再說說最近風評被害的牛奶。很多人覺得既然牛奶水太深,要不然就換成植物奶喝。
其實在歐美不少國家,「牛奶有害論」也非常流行,大致意思就是牛奶裡面的脂肪對身體不好,不管從身體健康還有環保的角度上看,喝牛奶都不如喝植物奶。
科學家又忍不住出來打臉了。
影片里的營養學家卻認為牛奶有其不可替代的營養價值,除了我們知道的優質蛋白和對身體友好的脂肪,牛奶里還有非常優秀的維生素B族,可以避免痴呆。
最最最重要的是:
牛奶還是非常好的補碘的來源,能維持全身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
對不能吃鹽的小寶寶們來說,牛奶可能是最佳的補碘途徑了。
而植物奶(椰奶、燕麥奶、豆漿等)里的碘和牛奶差了不止一個等級。
所以不要看到植物奶就覺得「天然」、「健康」,這些只是商家的營銷手段和噱頭而已。
在這裡,包媽還要認真補充一下植物奶為什麼不能替代牛奶。
1、豆漿是好東西,為什麼不如牛奶?
大豆本身就是很健康的食物,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和鈣,最重要的是還有大豆異黃酮成分,能雙向調節激素。
雖然豆漿的蛋白質能做到和牛奶旗鼓相當,但鈣含量卻差了五倍以上,想要達到和喝牛奶一樣的補鈣效果,一天要喝上一桶豆漿才行。
2、其他植物奶更不能替代牛奶
市面上除了豆漿外,還有椰奶、杏仁奶、核桃奶、米乳...這些奶不能說他們不好,各有各的營養點,所以只要挑添加劑少的給孩子當成零食,補充營養是可以的。
但是他們有個共同的缺陷——蛋白質含量就相當低,100ml裡頭1g蛋白質都不到。
不要小看牛奶里的那點蛋白質。
寶寶正處於快速生長階段,身體各個器官包括大腦的發育都需要蛋白質參與,平時每天一杯牛奶就能解決孩子一大半的需求。
如果換成植物奶的話就需要從其他渠道來補充蛋白質。
現在的寶寶多挑食大家心裡都有數,讓寶寶額外多吃點健康食材怕是要折騰死爸媽。
3、米湯的營養價值,比上面的都不如
中國很多老人喜歡給孩子喝米湯,覺得很營養,都是大米的精華。
其實米湯比上面那些植物奶的營養差勁100倍!蛋白質、脂肪、鈣、維生素、礦物質都少得可憐,喝米湯代替牛奶喝成營養不良別怪包媽不提醒你們!
這部紀錄片還介紹了很多常見的飲食誤區,包括包媽經常提到的少給寶寶喝果汁,牛奶比純水更補水,短時間攝入大量的水可能引起水中毒,排毒產品到底有沒有效,哪些保健品是智商稅等等...
雖然有一部分觀點包媽本身也不是很認同,畢竟科學都在不斷推翻中前進的,但總體非常值得大家一看。
在萬物皆可營銷的今天,每天貌似都冒出一大堆前所未聞的「養生技巧」和「健康食品」,一不小心就容易掉進坑裡了。
就像節目結尾說的,不要再相信那些七七八八炫酷的偏方了,健康飲食沒有捷徑,均衡飲食才是王道。
最後,歡迎妞們在留言區討論一下生活中遇到過什麼「飲食誤區」。
一起吐吐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