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懸疑的「迴響」,馮小剛激起了嗎?

2023-03-22     壹娛觀察

原標題:她懸疑的「迴響」,馮小剛激起了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

「爛尾」、「最後一集毀所有」……當《迴響》用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揭開故事的終章之後,觀眾的不滿之聲久久響徹。

從前12集的播出效果來看,平台站內熱度接近9000、豆瓣評分多數集中在四星左右,《迴響》可謂替馮小剛再次執導劇集這件事爭了一口氣。

這或許離不開整部劇對於情感關係和社會議題的不斷解構、人物塑造所引起的共情或批評,再加上「破案」與「出軌」的兩線並行纏繞,具有「電影質感」的鏡頭、色調,以及導演馮小剛沿用以往不少愛情電影中善用的「金句體」而引發觀眾琢磨……

但這口氣,馮小剛還沒有真正吐出來,卻因為最後一集的觀眾評價只好再憋回去。

最終,豆瓣開分6.6分的成績,在如今7分好劇頻出的市場環境之下,也沒有太多的出彩度。

同時,《迴響》中的懸疑劇情,以及懸疑戲份與情感線的平衡、融合問題,也讓其受到了「非懸疑劇」等類似的批評聲。

整體而言,該劇情感色彩更重,更偏向於突出女性推理、強調女性議題,切合「她懸疑」類型,而這也就成為了馮小剛繼兩年前失敗的「女性群像劇」《北轍南轅》之後,再度回答「他是否只會用男性凝視角度來看女性」這一問題。

可這一次,到最後一集終了,馮導能響亮地給出答案嗎?而有關她懸疑的真正「迴響」該是什麼,馮小剛指揮對了嗎?

(以下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她」與「懸疑」都虎頭蛇尾?

在百度百科中,《迴響》的類型被定義為情感懸疑網劇。

如此來看,情感、懸疑即是《迴響》整個故事的兩個絕對關鍵詞。事實上,從首集來看,《迴響》是照著這兩個關鍵詞開展的。

首幕,以幽靜叢林深處的瀑布前,聽到動靜而握緊背後錘子的冉咚咚(宋佳 飾)開場。而後,冉咚咚與丈夫慕達夫(王陽 飾)深夜發生爭吵,江邊發現女屍的劇情推進,又將整部劇偵破兇案和偵破情感謎團兩條線的鋪陳開來。

兩線交織,《迴響》試圖講好一個「懸疑+女性」的故事。

它製造著懸念和懸疑感。

從一開始便提出的夏冰清(吳優 飾)死亡的真相、慕達夫究竟有沒有出軌疑問一直貫穿到劇集的結尾,而通過對於案件真相的追尋,一個個相關人物出現,帶出一個個新的案件走向。

配合上昏暗的色調,警察和每個相關人物間你來我往的語言、動作,甚至是表情的交鋒,緊張甚至有些壓抑的感覺被營造出來。

但相比於懸疑故事,《迴響》的情感色彩更加濃厚。

首先,即使兇殺案貫穿全劇,但《迴響》並不是一個硬核風格的懸疑劇,同時它的每個案件相關人物帶出來的,並不是多麼燒腦的反轉,更多的是有關受害人夏冰清、案件相關人的人生、情感故事。

比如,通過對徐山川(朱雨辰 飾)、沈小迎(啜妮 飾)、吳文超(包貝爾 飾)的問詢,將夏冰清不幸的家庭遭遇,為了幫助家裡還債而進入徐山川圈套,對傷害過自己的徐山川逐漸產生了又愛又恨的複雜感情等經歷帶到觀眾面前。同時,如吳文超因為身材矮小而被父親嫌棄等原生家庭的傷害,也被呈現而來。

《迴響》雖然是懸疑,聚焦的仍是情感。

其次,雙線並行之下,情感線占據了更大的篇幅。

如上文所說,冉咚咚用《迴響》通篇在找尋的其中一個答案,即慕達夫有沒有出軌。這樣的懷疑直接反映在冉咚咚針對此事的調查,以及與慕達夫不斷吵架的交鋒中。而這些內容占據了《迴響》絕大多數篇幅。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夫妻關係的變化和問題的解決等,都是在劇中被探討的議題。更別提劇中不乏原配與小三的較量、多種夫妻關係的呈現等戲份,加重了情感元素。

而這也直接反映在受眾關於《迴響》的討論聲。

粗略來看,不少有關《迴響》的評論都在討論其中的情感故事,不少人表示其中對於婚姻、情感的解構值得一看,也有人將其稱為「家庭倫理劇」。從某種程度,《迴響》的情感線確實引起了關注和討論。

另外,以女性受害者的受害真相,以及女主角對於情感謎團的偵破為底色的《迴響》,註定逃不開對於女性議題的討論。

比如,上述所說的,女性面臨職場和感情問題時心理的變化和解決之法,在面對傷害過自己的男性卻又陷入又愛又恨情感的心理剖析,等等議題在劇中都被提出而探討。

導演馮小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決定拍《迴響》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的「纏繞敘事」,表面上寫的是一個懸疑案件,實際上有很多的情感交流,這點很吸引他。

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情感懸疑劇《迴響》,是更有「她」的懸疑劇。

較為遺憾的是,並行的雙線故事都顯得虎頭蛇尾,甚至一頭霧水,這樣的觀感,在結局釋出之後,進一步膨脹爆發。

每個人都是「幫凶」,但最終動手的兇手是最後一集才出現的新人物;慕達夫有沒有出軌仍留給觀眾想像,但冉咚咚已經與其重修舊好.......最終,她懸疑里的「懸疑」顯得莫名其妙,而「她」則更顯得莫名其妙。

這也直接導致了《迴響》並不能引領她懸疑的新一輪創新潮。

相比過往的她懸疑作品,《摩天大樓》以不錯的質感、新穎的模式獲得不錯的口碑,同樣是宋佳主演的《白色月光》以最後出軌對象的揭秘而引起不少觀眾對於劇情反轉和真相揭開恍然大悟的稱讚……雖然一定意義上,她懸疑無需過於側重燒腦、強節奏,但是觀眾面臨著案件懸念和情感迷霧兩重漩渦的環繞,可是等到漩渦散去之後,兩個重點布局皆是故弄玄虛,再怎麼強調無需過於注重「懸疑」的她懸疑,也沒法贏得掌聲的「迴響」。

「男性凝視」緩解了嗎?

這是馮小剛在網生內容時代第二次逐夢劇集導演,還偏偏又是一部女性為主的內容。

2021年,女性群像劇《北轍南轅》開播前,就因為其是馮小剛執導的首部網劇而備受期待,結果豆瓣近7萬人打出的4.9分,說明結果不盡如人意。

從《南轅北轍》到《迴響》,馮小剛似乎認準了「入網」的關鍵要義,那就是時下熱點是什麼,他也要追上。

無論是迎合女性群像劇井噴的現象,還是趕上懸疑短劇創作熱潮,馮小剛拋開了電影圈裡的引領角色,亦步亦趨地跟著視頻網站的熱點布局。

沒有創造風口,卻緊跟風口,至少是安全性稍大一些的選擇。

只是,《北轍南轅》雖然也同樣受到了「電影質感」的評價,更多的卻被「懸浮」「不接地氣」等關鍵詞所吐槽,甚至被評價為「北京版《小時代》」,而其中關於女性角色的塑造和詮釋,也受到了不少質疑。

再次出發的《迴響》似乎有意在這些上做著改變。

兩條主線也看似簡單,一條是丈夫是否出軌,一條就是兇案背後的真相。在這其中,女性也不再是精緻而完美的,冉咚咚遊走在工作、家庭,不退讓、分理必爭是常態;受到徐山川傷害的夏冰清一面怨恨他,一面又依賴他,在反覆中自我折磨……女性角色的多樣性開始彰顯。

馮小剛也在上述採訪中說道,與《北轍南轅》相比,《迴響》在影像風格上有些不一樣,更偏寫實。「過去我以為,觀眾可能愛看一些比較理想化的東西,後來發現不一定是這麼回事兒,越現實的東西,可能反而才是最吸引觀眾的。」

《迴響》延續了演員高配置之下所帶來的高水平的表演,同時「電影質感」仍是受到好評的原因之一。加上文學內容的加入、旁白的設置、昏暗色調的營造等,又讓《迴響》帶上了一些文藝氣息。

同時,相比於女性群像既要講好愛情,又要講好友情,職場線也不能忽略和潦草相比,更偏情感類型的內容更多的是講好感情線即可,這一點,曾有如《非誠勿擾》等創造了不少金句項目積累的馮小剛,在《迴響》上似乎更得心應手。

在《迴響》中,也不乏「金句」被不少網友拿出來琢磨。

比如,「第一個階段,口香糖期,那個時間我們的感情就像口香糖,又甜又膩。第二個階段,雞尾酒期,所有父愛、母愛、親情、友情全都攪合在一起搖晃。第三個階段,飛行模式期,這個時期我好像把愛情忘了,就像手機調到了飛行模式,明明沒有關機,卻沒有信號。」冉咚咚的婚姻三段論被不少網友評價「真實」。

當夏冰清與沈小迎交鋒時,沈小迎的諸如「婚姻不破的秘訣,是相互適應的人在相互適應,而不是靠別的什麼來維持。能用錢追到的,一定不會用感情」等相關應答,也被不少網友稱為「清醒」。

而不論是「金句」引起的品味,還是以兩位「歇斯底里」女性角色為代表的群像所引發的討論,甚至窒息評價,也在說明,《迴響》在情感線的塑造上取得的成功和不錯效果。

從前期口碑反饋來看,之前關於馮小剛劇集創作偏於「男性凝視」的質疑得到緩解,但毫無疑問,這次選擇聚焦家庭婚姻,而不是女性友情、職場,讓有著近40年婚姻經驗的馮小剛更為如魚得水,豆瓣評論點贊數的那一句「這裡面,有一大半是徐帆對馮小剛的控訴」則是最佳體現。

但是,或許這些好的鋪陳,馮小剛的功虧一簣就會在於最後給到的女性選擇,即冉咚咚與懷疑出軌了12集的老公突然重修舊好,也讓大批網友大喊一句「我真的會謝」,又記起來了馮小剛令人印象深刻的「男性凝視」。

從本質來看,《迴響》所謂的情感懸疑劇,懸疑是核心之一,不管與情感如何交織,它本應也理應是整部劇集講述的另一個重點,也許不必多麼硬核,但至少應該保持足夠的篇幅,以及懸疑感和高能感從頭至尾,但在這一點上,《迴響》並沒有更能讓人滿意。

「她懸疑」們以女性與懸疑的疊加,直面、探討女性議題,也創造過口碑不錯的作品。只是,情感與懸疑的平衡與融合,以這次的《迴響》實踐為例,「她懸疑」還需等待更多的「迴響」。

*參考文章

《馮小剛:拍〈迴響〉,兩耳不聞窗外事》,許心強,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2023.03.1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f097ffd688dbb3f2862d5d9a7e5ce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