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就要打出大結局,毛主席的16字箴言,烏克蘭領悟的有些晚了

2023-12-22   科羅廖夫

原標題:俄烏就要打出大結局,毛主席的16字箴言,烏克蘭領悟的有些晚了

德國《圖片報》日前援引「烏軍高級軍官」的話稱,烏克蘭軍隊當前的優先事項,不是奪回被占領的領土,而是保存兵力,以儘可能小的損失來消滅儘可能多的俄軍士兵。

【德國《圖片報》日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奪回被占領土不再是烏軍優先事項】

這位烏軍軍官的原話是:「我們的目標是對俄軍達到最高的殺傷率,就損失率而言,如果俄烏損失為10比1,我們就繼續前進;如果是1比1,那麼我們就撤退。烏克蘭軍隊現在的主要目標,是儘可能多的擴大敵人的損失,守住陣地已經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讓更多的士兵都生存下來。」

言外之意,烏克蘭正在考慮新的軍事戰略,暫時擱置從俄軍手中奪回被占領土的計劃,而是將接下來的重點,放在消滅敵方有生力量上。總結下來就是教員的那16字箴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只不過,在很多人都認為俄烏即將打出大結局的背景下,烏克蘭的這個領會,是不是有些晚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烏克蘭的動員潛力,是不如俄羅斯的。去年9月,在徵召30萬預備役人員時,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就曾表示,俄羅斯的動員資源近2500萬人,此次動員人數只占1%。

相比之下,烏克蘭方面沒有給出相關數據,但考慮到目前烏克蘭總人口約為4100萬人,加上戰後的人口流失,可以說,俄羅斯符合條件的可動員人數(18-49歲的男性),超過烏克蘭總人口的60%。

【去年9月,紹伊古表示,俄羅斯的動員資源近2500萬人】

在此背景下,烏克蘭選擇跟俄羅斯拼兵力消耗,顯然是不理智的,所以有必要節省兵力,尤其是具有戰鬥經驗的兵力。

目前烏克蘭的新兵,在上戰場之前,很多都會被送去西方國家進行軍事訓練,學習如何使用北約武器和相關的軍事知識,再加上動員潛力不如俄羅斯,如果再繼續之前那套「不畏生死,繼續反攻」的理念,那麼這些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戰力,很有可能會被消耗殆盡。

【11月,澤連斯基要求軍隊在整個前線建立防禦工事】

現在的情況是,烏克蘭已經開始有轉攻為守的跡象了。前不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要求軍隊,在整個前沿陣地建立防禦工事,除了東南方向的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地區,靠近俄白兩國的邊境地區,也得修築新的防線,防止俄軍可能發起的攻勢。

前不久說要修建防禦工事,而現在又有消息稱,烏軍現在不再執著於奪回被占的領土,而是要控制兵力損失,儘可能多的消滅俄軍士兵。很明顯,烏克蘭正在將自己的戰略從「失人不失陣地」開始轉為「失地存人」。

前者是澤連斯基的主張,而後者是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的主張。去年下半年,隨著烏克蘭收復大片失地,澤連斯基的想法是占據上風的,但現在隨著反攻的放緩,以及現實的巨大壓力,讓澤連斯基不得不做出讓步,而扎盧日內的想法逐漸占了上風。

【今年3月,在是否撤離巴赫穆特的問題上,澤連斯基和扎盧日內意見出現分歧】

今年3月,在巴赫穆特戰役中,在圍繞是否撤出巴赫穆特的問題上,澤連斯基和扎盧日內兩人的意見發生衝突,甚至有傳言稱兩人還大吵了一架。

澤連斯基的想法是,烏克蘭軍隊必須死守巴赫穆特,與俄軍死磕到底,因為失去這一戰略要地,將是一場「代價高昂的政治失敗」。而扎盧日內認為,巴赫穆特大機率是守不住了,與其盲目投入兵力死磕,還不如放棄這一地區。他建議澤連斯基儘早放棄巴赫穆特,積蓄兵力,然後在其他防線尋找突破點。

事實證明,扎盧日內的建議是比較正確的。現在的情況是,雖然烏軍死守了,但巴赫穆特城區已經被俄軍牢牢控制,而由於前期固守巴赫穆特時遭遇不小損失,烏軍也因此推遲了後面的反攻日期,不可避免地對戰場局勢產生負面影響。

當然,澤連斯基和扎盧日內之所以產生分歧,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兩人思維的不同。澤連斯基是一名政客,他希望烏軍能夠守住巴赫穆特,向外界展示烏克蘭潛在的軍事力量,營造一種「烏克蘭勝利在即」的氛圍,避免國內和西方國家對局勢產生悲觀情緒;但扎盧日內不同,他作為一名軍人,很了解前線的真實情況,在明知巴赫穆特最終會失守的情況下,如果不及時撤離,那麼只會讓自己的士兵白白犧牲。

【明年開春後,俄軍大機率會發起新一輪攻勢】

回過頭來看,烏克蘭現在改變軍事戰略,其實並不令人奇怪。在經過小半年的消耗後,現在烏克蘭的反攻已經逐漸放緩,考慮到澤連斯基已經下令建立防線,未來一段時間內,烏克蘭的重點恐怕要轉移到防禦方面了,尤其是明年開春後,在3月份總統大選結束後,俄羅斯很有可能會發起新一輪的進攻。

在此背景下,烏克蘭的確要一改往日戰術,慢慢過渡到「失地存人」的模式。畢竟,陣地失守了,還可以再奪回來,但士兵要是打沒了,那可就真的什麼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