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古早的電影《007之諾博士》中
男主被子彈擊中左胸腔
死神卻始終未來
你以為這是主角光環
其實是因為男主的心臟長在右邊……
影視作品敢這麼演
現實生活中也確實這麼發生著!
近日,廈大附屬中山醫院肝膽胰外科收治了一位特殊患者,不僅心臟位置長反了,肝、脾、胃、胰、十二指腸、膽囊、雙腎,胸腔、腹腔內多個臟器呈180度反位,是罕見的「鏡面人」。
1個月前
50多歲的陳女士(化名)
到廈大附屬中山醫院體檢
發現膽囊實性占位
直徑約1.2厘米
拿到報告
陳女士第一時間到肝膽胰外科求醫
接診的甄茂川副主任醫師驚訝地發現
陳女士的肝臟、膽囊竟長在左側
是難得一見的「鏡面人」!
「鏡面人」患者的ct影像。廈大附屬中山醫院供圖
進一步檢查表明
陳女士的膽囊占位不排除惡性可能
於是甄醫生建議她做膽囊切除手術
近日感覺疫情形勢有所好轉
陳女士才到醫院手術
由於患者內臟反位
醫生的手術操作習慣和體位選擇均和以往不同
術前須經過醫師團隊充分評估、預判
操作中要求腦、眼、手高度協調
分毫不差地完成手術操作
憑藉豐富的手術經驗
甄茂川醫生主刀順利完成手術
病理檢查提示為膽固醇息肉
目前陳女士已康復出院
甄茂川說:
「鏡面人」雖然內臟錯位,但只是位置發生變化,相互間的關係並沒改變,因此生理功能與正常人一樣,對健康與生活都沒有太大影響。
2016年的時候
我們還曾經報道過一個「鏡面寶寶」
同時還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
隨時可能猝死
不過,好在寶寶成功接受了補心手術
之後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甄茂川提醒: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內臟位置與一般人不同,「鏡面人」一旦患病,醫生如果照常規判斷有可能發生誤診。
「鏡面人」成因未有定論
據統計,「鏡面人」的出生率僅為百萬分之一,極為罕見。醫學上對「鏡面人」現象的成因還沒有定論,不過有醫學專家認為,「鏡面人」與父母體內基因的一個位點同時出現突變有關,只有兩人的這種突變基因同時遺傳給孩子,孩子才會成為「鏡面人」。
說完了鏡面人
咱們再來聊聊膽囊息肉
不少人糾結,到底是切還是不切呢?
膽囊息肉有惡變風險
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疾病,其病理類型有膽固醇息肉、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膽囊腺肌症等。
本病一般無症狀,多為體檢時由超聲檢查發現。近年來,隨著超聲檢查的普及以及民眾健康意識的提高,膽囊息肉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目前已知膽囊腺瘤性息肉等具有惡變風險,一旦膽囊息肉癌變,治療效果很差,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是防治膽囊息肉癌變的重要手段。
是否手術視情況而定
如何判斷膽囊息肉會不會癌變,要不要做手術呢?廈大附屬中山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劉平果教授介紹,膽囊息肉發生癌變需要時間過程,及時識別膽囊息肉癌前徵兆很重要。
膽囊息肉如果有以下情況宜手術:直徑超過1cm;單發病變且基底部寬大;息肉近期明顯增大;合併膽囊結石和膽囊壁增厚等。
手術方式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也有專家建議取出膽囊息肉,保留膽囊微創手術,實施保留膽囊取出息肉要嚴格按診療規範實施。
若病人息肉小,直經小於5mm,無臨床症狀,可以每6~12個月行超聲檢查,定期觀察息肉大小變化。
迅速反應,及時更新
新文化報官方微信
和您共度時艱 祈福平安!
來源丨廈門日報社全媒體、廈門晚報
編輯丨劉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eacY3ABgx9BqZZIHGA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