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花講究「九多九少」,這10個澆花知識,20年都不過時

2023-11-13   家居翠

原標題:澆花講究「九多九少」,這10個澆花知識,20年都不過時

對於樓房居室養花的人來說,澆水時一件最經常、最主要的養殖工作。俗話說:「活不活在於水,長不長在於肥。」可見澆水時養花的關鍵,如果稍有怠慢,就會對盆栽花卉到來不好的影響。對於養花新手來說,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澆水過多,因此造成盆栽花卉黃葉和落花、落果,甚至被泡死。因此當你拿起澆水噴壺的時候,不是簡單的往花盆裡倒水那麼簡單,還是需要了解一些澆水知識的。

1、根據各種花卉盆栽對水的要求不同,來判斷澆水量。一般草本花卉需水較多,木本花卉相對較少,原產於乾旱和沙漠地帶的植物需水量就更少了。葉大而柔軟,葉面光滑無毛的需水較多,葉小或退化,葉面有蠟質、角質、茸毛的則少。

2、同一種花卉盆栽,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澆水量也應該有所區別。一般花卉萌芽後需水量漸漸增多,到旺盛生長期需水量更多;花芽分化期要節制水肥,以防止落花;休眠期需水最少,尤其是球根類花卉,即便是在乾燥的天氣,也不能多澆水。

對於養花新手很有幫助,簡單說就是,草本多澆,木本少澆;喜潮花多澆,喜旱花少澆;葉大質軟的多澆,葉小有臘的少澆;旺盛期多澆,休眠期少澆;苗大盆小多澆,苗小盆大少澆;陽台多澆,室內少澆;天熱多澆,天冷少澆;晴天多澆,陰天少澆;孕蕾多澆,開花少澆。

3、根據不同的氣候情況,來決定澆水的時間、次數。春季氣溫逐漸升高,澆水次數逐漸增加,早春澆水應在午前進行。夏季氣溫高,植物生長旺盛,蒸騰作用強,盆栽植物需水量也多,夏天澆水應在早晨或者傍晚進行,澆水次數為1~2次,具體應該根據盆土乾濕狀況來定。對於山茶、杜鵑等喜陰濕的花卉,還可以在頁面噴水、地面洒水來增加空氣濕度和降低氣溫。秋季為了防止花木徒長,影響越冬,一般應該節制肥水,盆土不是太干,不必澆水;但秋冬或早春開花的仙客來、水仙、一品紅、茶花、蟹爪蘭等花卉,則根據實際情況,可繼續正常澆水。冬季進入休眠期的盆栽花卉,應按開花期的標準照常澆水。早秋澆水的時間參照夏季,晚秋和冬季一般在早上9點以後至下午3點之前進行。

4、注意水溫和水質

澆花用的水,應該接近環境的氣溫、地溫,很冷的水不要用。夏季中午烈日下用冷水澆花,會傷害植物根系,造成生理萎蔫;冬季也不要給室內的花卉盆栽澆冷水(指有暖氣的房間)。

對於澆花來說,儲存的雨水最好;河湖池塘的水也比較好,但很難確定水質是否被污染。自來水含氯,水溫一般偏低,因此用自來水澆花的話,最好是在容器內(臉盆或者水缸)晾曬一段時間,帶氯氣逸出,水溫增高後再用。井水不適合澆花,一般夏天水溫低,如果要用的話,也是需要晾曬升溫後使用。

5、盆花澆水要掌握不幹不澆,澆必澆透的原則

花盆土壤乾燥的速度與氣溫和空氣濕度有直接關係,此外大盆小花,因葉片面積小,蒸騰作用相對弱,盆土乾的慢;小盆大花生長又旺盛的,盆土乾的很快,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盆土發白,並出現細小的「麻絲」縫時,說明盆土已經乾了;或者輕敲花盆,聲音清脆的就是盆土乾了,聲音沉重的就是潮濕。但是盆土過於乾燥,導致盆土與盆壁分離,澆水的時候,水從盆與土的縫隙流下,而土壤卻吸收不到水分,這種情況下,應該少量澆水,讓盆土慢慢浸潤,然後在澆足。如果盆土長時間爛潮,會導致根部缺氧,慢慢的盆栽花卉的根部就會衰敗、腐爛甚至死亡。這條原則是養花必須掌握的,尤其不要讓家裡人和小孩給盆栽亂澆水。

杜鵑、山茶花、月季、梔子花、米蘭、萬年青等喜濕潤又不耐大水的花卉。就要按「見干見濕」的原則澆水,見盆土表層發白時就澆水,澆水至濕潤即可。不要等到盆土干透了再澆,也不能澆大水。要做到盆土有干有濕,既不可長期乾旱,也不可經常濕透,而要乾濕相間。

馬蹄蓮、龜背竹等喜大水的盆花,就要按「寧濕勿干」的原則澆水,要干透了再澆水。

6、不能用喝剩的茶水、淘米水、洗魚肉的水直接澆花。

養花的人喜歡用剩茶水、淘米水、洗魚肉的水來直接澆盆花,以為這樣能給花木補充養分,使他長得更為茁壯,其實這是不科學的。

茶葉中含有很多生物鹼,如茶鹼、咖啡鹼等,他們都會影響花卉對土壤中有機養分的吸收,並且本身對植物的生長沒有多大作用。

淘米水和洗魚肉的水一樣,它們雖然含有養分,但只有經過腐熟、發酵後才能被花木吸收,當它滲入土壤中發酵後會產生很多熱量,從而灼傷植物的根系,長期下去,後果會不堪設想。同時,發酵後還會產生難聞的臭味,很容易招些小飛蟲,不急對花木不利,也是對環境的污染。

如果想利用家裡的廢水和廢物來養花,唯一的方法就是腐熟後再使用。

7、北方的土壤和水大多為鹼性,不適合盆栽南方原產的喜酸性花卉,例如山茶花、杜鵑、梔子花等。

即使是從南方帶到北方來的原酸性土壤,如果用北方的鹼性水來澆,用不了多長時間,盆土也會跟著變鹼性,盆栽花卉的生長也會受影響。對於這類盆栽花卉,最好的方法就是夏天多收集雨水來澆花;另外結合施用液體肥,經常澆一些稀薄的經過充分腐熟的油渣加硫酸亞鐵(俗稱「黑礬」,也有的地方叫「綠礬」)的肥水,一般也會有良好的效果。

8、盆花澆水的幾種特殊要求

1)扣水:新苗上盆、大苗倒盆、老棵鎪根換盆時,都會使根系多少受到損傷,宜用潮土(一攥成坨,一揉即散)栽好敦實。可根據氣候環境條件在4~48小時內不澆透水,仙人掌類植物還需扣更長時間。天氣乾燥的季節,可以像葉面噴水保苗,到時候再澆足透水。這樣可以加快根系傷口癒合,促進植株復壯,防止爛根、黃化脫葉和植株萎縮變形。

2)過路水:使用瓷盆、釉缸、塑料盆栽花時,為防止積勞;或北方使用一般花盆栽植白蘭等酸性土花卉,為防止漬鹼,應該在盆底墊一些碎盆片和培養土粗渣做排水層,使多餘的水隨時排出。在高溫旺長季節,每2~3天應放一次大水自底孔大量排出,既防積澇爛根,又防漬鹼黃化,比較有用。

3)早蔫處置:因天旱或者漏澆等原因,一時盆土過干,導致盆花嫩枝低垂,葉片萎縮;仙人掌類植物體色暗淡;常綠植物葉子亮而不潤,遇到這類現象,不可立即澆大水,應先把花盆放到半陰處,稍微澆些水,並向葉面少許噴水,等莖葉挺起後,再澆透水,可防止傷根和葉片黃化脫落。

4)水澇處置:平時澆水過量而盆土排水不通暢,或連續陰雨天氣陽台未經強光暴曬,或高溫造成葉片萎蔫,暗淡失色,多為澇害。這時可把盆花整盆磕出,放在陰涼通風避雨處,使它迅速透氣散發水分,並向葉面少量噴水,過三五天植株復原後,再重新上盆養護。

9、判斷盆土變乾的技巧

怎樣才能知道家裡盆栽的花卉,盆土已經變干,從而更好掌握澆水的用量呢?這是養花新手都想要知道的養花知識,下面就說下,鑑別盆土變乾的幾種簡單又直觀的方法:

首先可以根據重量來判斷。可以端起花盆,如果重量輕了就表示水分少了。另外,用鉛筆或木棒輕敲花盆,如果發出聲音清脆悅耳,就說明盆土已經變干,如果聲音低沉發悶,就表示盆土內還有很多水分,暫時不需要澆水。

其次,可以根據顏色。如果盆土表面發白,比下面土層顏色淺,用手摸起來有發乾的感覺,就要及時澆水了。

再者,可以觀察植株本身。如果缺水,則會表現缺乏生氣,或者葉片萎蔫下垂,甚至枯萎焦黃,從色彩上也不及平時鮮艷和富於光澤,如果正直花期,花也會凋謝甚至脫落。但這些現象當然不是絕對的。有時也不只是因為缺水造成的。

10、短期內盆栽無人澆水的處理方法

在我國長江以南空氣濕度高、晝夜溫差小的地區,對於大多數盆栽花卉來說,短期內沒有人照顧也不會影響生長,但是北方就不一樣了,哪怕是出差幾天,家裡的花卉盆栽也可能因為缺水而變得萎蔫,甚至乾枯。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在家裡短暫沒有人的時候,也可以給花澆水。

如果因為出差、旅行,家裡的盆栽沒有人澆水,可以採取下面的辦法來保濕,最大程度的避免盆栽收到損傷:

1)出門時間短的話,可以在出門前,將所有花盆澆足水後,放在背陰無風出,以減少蒸發。有條件的可以在盆土表層鋪一層濕青苔或蓋上一張塑料薄膜,可以較長時間保濕。

2)出門時間較長時,可將盆栽放在大淺瓷盤中,然後在盤種填滿濕細沙。根據外出時間長短,可適當的在細沙中澆寫水,使濕沙中的水分慢慢滲透到花盆中,以滿足盆花對水分的需求。

3)在花盆旁放一盆水,水盆略低於花盆,將一條厚布帶(或毛巾),一頭浸入水盆中,另一頭壓在花盆的底孔處。由於厚布帶的毛細管作用,水盆中的水分可以徐徐上升浸潤花盆底部,滋潤盆土。可以根據盆栽的喜濕情況調節布帶的寬度。此法可保濕時間更長,可免除盆花因缺水而枯死。

4)對於保濕,深盆蒸發法效果更好,尤其適用於那些需要高濕環境的觀葉植物,如竹芋類及觀葉海棠類。方法是,找一個高於植株高度的深槽,放一層淺水,把植株放在裡面即可。

5)目前,國外已經生產出一種小型智能澆水器,只要輸入澆水時間、頻率和澆水量,它就能按要求自動澆花,非常方便,當然價格葉是非常感人的。

以上就是關於澆花的一些常識,希望剛剛養花不久的花友,可以從中獲得有用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