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早晨6時38分,成都的天剛蒙蒙亮,武漢「解封」後,首趟離漢返蓉列車k354次列車迎著朝陽緩緩駛入成都站,從武昌站上車終點到成都的59名旅客,跟隨下車的人群慢慢走向了出站口。
他盼望著 早點看到剛出生的女兒
馬小軍是武昌站上車到成都的59名旅客中的一員,剛剛下車的他,顯得十分激動,「我想早點回家看看女兒,但是孩子才剛出生幾天,又怕我自己不安全。」馬小軍說,他來自涼山州,從去年10月開始便到廣東去打工,今年春節也沒有回家,這次回來,是這麼久以來第一次回家。
據馬小軍介紹,2月15日,原本在廣東打工的馬小軍與單位同事一同趕往武漢,參與援建雷神山醫院。「我是架子工,做了11天,所有工作就完成了。」馬小軍告訴記者,2月26日開始,他與同事便在武漢隔離,無法回家。「原本我計劃去武漢干11天,之後隔離14天,不到一個月就可以回家,還能趕上女兒的出生。」
然而直到4月3日妻子肚子疼,馬小軍也沒能陪在身邊。「當時很著急,但我在武漢,干著急也沒有用。」馬小軍說,他只能一邊安慰自己,一邊在宿舍打轉。4月5日,女兒出生了,「孩子出生後我每天都跟她視頻很多次,迫切想見見這個小傢伙。」
說到女兒,馬小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孩子健康,我也為國家做了小小的貢獻,當然值、當然高興了。」馬小軍說,雖然沒能趕上女兒的出生,但能參與援建雷神山醫院,無怨無悔。
在武漢83天
他今後還要到武漢
83天,對於來自四川宜賓的羅付友具有不一樣的意義,因為這是他在武漢待最長的一段時間,同時也是疫情發生以來,他在武漢隔離的時間。
1月17日,他到武漢朋友家辦一些私事。原本計劃趕著年前回家過年,沒想到頭天剛剛到達武漢,第二天他所居住的小區便封閉了。
「一下就打亂了我的計劃。」羅付友告訴記者,他只有每天待在朋友家裡,一天也沒有出過門。
「最開始幾天,很不適應,一直在想什麼時候能回家。」羅付友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也從最開始的焦慮、著急離開,慢慢地心情平靜了下來,期望疫情能好轉。「每天都在通過網絡看關於武漢的各種消息,很多事情讓人感動。」
4月3日左右,羅付友在12306上看到消息,離開武漢的火車票可以買了。「看到這個消息很高興,我趕緊買了最早回成都的火車票。」羅付友說,一方面為自己開心,因為可以回家了;一方面也為武漢感到開心,這說明武漢的疫情已經好轉,武漢已經可以逐漸步入正軌,武漢人民可以開始正常的生活了。
4月8日早上8時20分,當羅付友真正進入開往成都的車廂那一刻,心裡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情愫產生的。對於他來說,這一次不僅有朋友在武漢,自己更在武漢住了2個多月,他說他以後一定還會到武漢玩。「我相信武漢一定會好起來的。」羅付友說。
憑健康碼上車
車廂內儘量不走動
3月24日,湖北發布通告,從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
得知可以回家的陳學文,便開始查詢車票,並對離漢前是否需要做核酸檢測,是否需要需要登記等問題專門打電話諮詢。「他們說不用做核酸檢測,但是要申請一個健康碼,健康碼需要提前10多天開始登記。」陳學文告訴記者,申請好健康碼後,4月7日他買了首趟回成都的火車票。
據陳學文介紹,他是1月13日抵達武漢的,在武漢玩了一段時間後準備到上海再去待一段時間,但還沒去上海,武漢就已經封城了。「1月23號早上我們才知道武漢封城了,之後就一直住在朋友家。」陳學文說。
談到這次坐火車的不同之處,陳學文說,「以前車廂里人員的流動很大,互相之間會有很多交流,今天的車廂里,大家很少有交流,車廂里的人,基本都在床上躺著,拿著手機玩。乘務員對於乘客也做了叮囑,互相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減少在車廂內走動。」
據列車長楊祝介紹,列車行駛至武昌站時,共有509人上車,上車後這些人員分布在各個車廂中,並沒有區別對待,設置專門服務於武漢上車旅客的車廂。(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嚴丹 閆宇恆)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dasY3EBiuFnsJQVlO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