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創新要效率的沂蒙「辦案狀元」記蘭山法院法官王麗

2019-11-19   無線臨沂

王麗,女,1986年11月生,漢族,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2010年考入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人民法院,現任蘭山區法院駐交警二大隊法官工作室主審法官。她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自2015年王麗法官工作室成立至今,共審結案件6650多件,無錯案、無投訴、無信訪,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結案數量位居全省首位。

王麗先後被授予 「山東省優秀法官」「全國法院辦案標兵 」 「全國優秀法官」「山東五四青年獎章」;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並被省高院榮記個人一等功和個人二等功各一次。《人民法院報》《山東法制報》《半月談》等媒體多次對其先進事跡進行報道,作為全省法院唯一法官代表,她入選山東衛視《齊魯先鋒》「喜迎十九大黨員爭先鋒」專題欄目展播。

大膽創新,讓正義不遲到

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2015年10月,蘭山區人民法院成立了駐交警直屬二大隊法官工作室,為轄區內交通事故案件當事人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改變一個案子跑多個庭室的局面,實現交通事故糾紛「就地解決」。

案件大部分是交警隊和調解委未能調解成功轉到法官工作室的,每一個案子都很棘手,都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精通業務的王麗帶領兩名書記員擔起了重擔。

她大膽創新,法官工作室採取「主審法官+書記員」的團隊運作模式,這是提升訴訟服務的新思路,也是基層法院探索司法責任制改革路徑的新嘗試。

「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這是王麗篤信的準則。為提高辦案效率,延伸審判職能,王麗立足實際,大膽探索實踐、創新破難,「醫師參審」「辯訴交易」「證據清單」「集約開庭」……在反覆實踐摸索下,她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可複製、可推廣的交通事故案件審理「十巧工作法」,大大簡化了工作程序、提升了辦案效率和效果。此外,王麗還充分發揮信息化應用優勢助力審判提速,案件審理周期由過去的七十多天縮短至現在的十天左右即可審結。

除去周六周日以及節假日,她平均每天完成六七個庭審,最多的時候完成十個庭審。多數案件開庭當天就能寫出判決,案件調撤率達90%以上,服判息訴率和自動履行率高達百分之98%,被業內稱為「創新性法官」。2016年結案1750件,王麗成為全省「辦案狀元」;2017年結案2016件,再度刷新辦案記錄,書寫了新時期沂蒙法官的別樣風采。

以案釋法,讓法律富有溫度

法是善良與公正的藝術,把法律的信仰、司法的溫暖播撒在群眾的心田,是王麗畢生的追求。

出入工作室的都是當事人、律師,或者是與案件相關的人,有來問案子進展的,有來領判決書的,有來諮詢的。如果不開庭,王麗便會和同事耐心接待每一位來訪者。「作為法官,既要理性,還要有溫度,能夠讓各方當事人都滿意,能夠幫他們把糾紛化解掉,做到案結、事了、人和。」「調解不僅是一種工作技巧,更是一門情感藝術。只要你真心投入,很少有解不開的扣。」王麗用她的赤誠之心融化了雙方心裡的堅冰,避免了不幸在兩個家庭的繼續蔓延,以一名女法官特有的情懷,讓訴訟群眾感受到的司法的溫暖。

她注重以案釋法、用心調解,讓群眾感受到法律的可親可用,做群眾利益的司法守護者,被百姓誇獎為「柔情法官」。工作室成立以來,各級各地法院前來觀摩學習達四千餘人。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林峰海多次親臨王麗法官工作室視察,對其工作予以充分認可和鼓勵。

每天開庭、調解、寫審理報告、判決書,作為法官的王麗仿佛旋轉的陀螺。但是下了班,王麗會把繃了一天的弦放下,用心做一位年輕的母親,陪伴孩子是她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開心的時刻。回老家看望父母,聽九十四歲的祖母「擁軍支前」的往事……

「生活雖然一地雞毛,但仍要歡歌高進。」她開始努力讓自己的心變得安定,體味心靈的自由呼吸;她就這樣懷著年輕的心,用心看待周圍的人,體諒他人生活的不易,真實地面對自己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