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回顧:
這兩天,福建省工程監理與項目管理協會和貴州省建設監理協會引爆了監理行業的話題:對低於成本價招標的項目給予重點監控和13 家監理企業報價嚴重低於成本價被約談監督!在某一媒體的2天閱讀量超過了2.6萬和1.5萬,足可見引起的話題。
福州市某一項目1038.9343萬元的監理費,被打3.5折後成了363.6270萬元,遠低於成本價。在招標階段就被福州市建設監理協會致電要求修改,無果。
貴州一建設項目總投資18966.17萬元,招標範圍涵蓋施工階段監理、保修階段相關服務以及專業技術諮詢、外部協調等其他服務工作,建設周期15個月及整個保修期,要求人員配置 6 人。監理企業對監理服務費的投標報價及中標價 120 萬元嚴重低於該項目施工監理加保修期相關服務的成本價。
現在我計算一下:每月只有6666元的費用,還不算保修期,即使打折人員到崗3人,也遠遠低於現在市場價。
2、原因分析
這兩家協會也被成為「別人家的協會」,可以說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其他地方協會應該以此為榜樣,積極主動為監理行業「清本溯源」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對害群之馬鳴哨警告。
2020年3月,中國建設監理協會下發了「四個試行標準」,力在推進工程監理的規範化建設。在工程監理被「吐糟」的當下,難得可貴。但是這兩起爆出遠低於成本價招標和投標不良行為,應該說是嚴重損害了監理行業維護監理市場正常秩序的努力。
眾所周知,監理費的主要組成是監理人員費用。如果監理投標低於成本價,監理人員的基本工資都無法保證,勢必中標後,監理企業採取減少監理人員或降低服務質量為代價的措施來保證公司的利潤,以維持公司的運營。這樣就會形成:監理人員少或監理服務質量差,業主投訴,影響監理行業聲譽;或者是監理人員工資低,公司被吐糟,造成監理行業工資低,影響監理行業聲譽。總之,被影響的是工程監理行業。
業主敢低於成本價招標,不知道出於何種目的,正常思維應該知道監理企業也是要掙錢生存的吧?除非厚顏無恥了,不管中標監理企業的死活了。再換句話說:企業都死了,會讓你好過嗎?即使不死,也是半死不活,在業主跟前晃悠著,你不頭暈嗎?奉勸業主:按規矩出牌好。
軍師早就說過了
監理人員的工資,在建築行業應該是低的,以上海地區為例,監理員一個月4000元上下,而普通施工工人一天200~250元,工作時間基本上差不多,9個小時。監理員應該是項目監理機構的最低配置了,連這個成本價都沒有,這個企業如何生存下去呢?
就這麼多了
也許有人認為,現在由於疫情是特殊情況,低於成本價僅是權宜之策。如果在特殊時期都不能夠堅持住底線,啥時間會是正常情況呢?現在不是一個企業在掙扎,大家都是一樣,現在看的是一個企業過去的業績和信譽度如何,挺過去就是最棒的,過不了這個坎,也應該從企業過去管理上找原因:為啥會被市場拋棄?這是企業管理者應該有的擔當。退一步說:如果因為這個中標救活了一個企業,希望下次投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為員工福祉的擔當!
3、齊抓共贏
本人認為,監理行業要「三位一體健康管理」:協會導向,企業自律,員工規範。
各協會要要在全面服務大環境下,認真研究地方行業發展的特點,突出指導作用,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
企業是經營主體,在自律情況下發展企業規模和業務,承擔起應該有的社會責任,保證企業積極向上的發展趨勢。
員工出來是工作的,掙錢養家餬口是基本要求,但是要按照規範要求工作,不做損害企業的事情。這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牢,上部結構就會沒有保證。
只有工程監理行業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各負其責,以政策做引導,以市場為重心,以服務為宗旨,才能讓工程監理走出困境,再譜輝煌之樂章!
4、良好祝願
當下,這僅是兩起突出的案例,還有多少案例沒有浮出水面呢?不得而知,希望做好沒有。
本人認為:這兩家協會的鳴哨,應該給違規操作的企業一個警示:監理企業不要飲鴆止渴,要規範經營行為,為工程監理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也給業主一個警告:任何無底線都會付出代價的,低於成本價招標,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隱患存在,不知道在哪一天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