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即痛苦——《養鬼吃人》

2023-04-15     妙看影視

原標題:快樂即痛苦——《養鬼吃人》

今天聊聊美國 / 塞爾維亞電影《養鬼吃人》。

片名Hellraiser (2022),別名新養鬼吃人。

2022版《養鬼吃人》是經典恐怖片系列《養鬼吃人》的重啟版,也是該系列的第11部作品。

該系列最早改編自作家克萊夫·巴克爾的同名小說,並由克萊夫·巴克爾親自擔任導演完成,把慾望和毀滅的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

舊版電影《養鬼吃人》一共10部,從1987年的第一部到2018年的第十部,是一個經久不衰的經典系列。

片名《Hellraiser》分開看是Hell Raiser,意思就是地獄飼養員,簡單直白,會更加方便觀眾理解主要劇情。

原故事裡,一個心術不正的修道士得到了一個魔盒,於是開始利用魔盒召喚邪惡鬼魂,並引誘受害者作為鬼魂的食物。

該系列創造了著名的「針頭人」鬼魂形象,影片中的鬼魂們以各種腦洞大開的血腥方式瘋狂殺人,修道士和鬼魂之間的鬥爭也充滿了驚險。

本片的倒霉蛋主人公是一對小情侶萊利和特雷弗。

他們在戒毒康復過程中相遇,只是沒有什麼生活來源。萊利有一個對她過度保護的哥哥馬特,馬特不喜歡特雷弗,也不信任那個才戒斷6個月的妹妹,但這並不妨礙馬特要保護妹妹。

特雷弗引誘萊利一起盜竊,就這樣萊利拿到了魔盒。萊利打開魔盒,放出了「針頭人」,於是噩夢再次上演。

新版《養鬼吃人》在創意和視覺效果上有了不少進步,比起早年電影的五毛特效,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要。

缺陷也比較明顯,影片在情節發展和角色設置上有不少問題,為了突出一個說教性質比較強的主題,而故意設置了很多不合常理的情節去推動。尤其對於該系列的死忠粉,大家會更喜歡原版小說和電影。

《養鬼吃人》里的魔盒有六種形態,每次都需要生命獻祭才能完成變化。

魔盒的六種配置代表了它的六種贈予,分別是哀歌(生命),傳說(知識),勞德蘭特(愛),閾限(感覺),拉撒路(復活)和利維坦(力量)。

但千萬別覺得「針頭人」的六種贈予會是字面意義上那樣簡單,任何贈予最後都會變成永恆的痛苦。

選擇生命會一直活著,但是身體里會有一個零件不停折磨你,只是死不了而已。

選擇知識後,你的腦子裡會被嵌入金屬,會開始非常痛苦的不停思考。

選擇愛會和你愛的人融合在一起,實現字面意義的不分不離。

選擇感覺就會不停地感受到痛苦。

選擇復活的話,會是通過吸食他人的血復活,也會是肉體活著,身體成了一堆金屬。

選擇力量就原地飛升,成了鬼魂的新成員,經過殘忍折磨後從被虐者變成施虐者。

在「針頭人」的世界裡,快樂和痛苦存在永恆的關聯,任何快樂都會伴隨痛苦,痛苦又會產生快樂。

不了解情況的人會覺得可以通過獻祭別人獲得快樂,但他們最後都會明白,一切不過是個哲學問題。

「針頭人」真名塞諾比特(Cenobite),是這群鬼魂的頭頭。

本片全新設計的針頭人形象更加女性化,這讓祂看起來更像一個神聖的神秘主義者,而不是一個教皇。

她的烏漆麻黑的眼睛充滿冷酷無情,冰冷地看著眼前求饒的人類,不徐不疾地以一種高貴姿態逼近。這裡的「針頭人」的對話遠超原版里的「針頭人」,不再表現出安靜的恐怖感,反倒是充滿說教感,削弱了氣氛。

在本片中,魔盒、「針頭人」依然代表著被禁止的慾望,和原系列一脈相承。

但這裡的慾望被成癮寓言取代,沒有明確地表達出來。萊利是一個癮君子,特雷弗是個毒蟲加小偷騙子,萊利還有對家人的關愛,還加入了酷兒角色,這就顯得很矛盾,觀眾不會像原系列中那樣直白地感受到她的慾望。這也是廣大觀眾感到不舒服不過癮的地方。

快樂即痛苦,

精美卻失落。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d70005c6e35fc958f224b8e849997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