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術後看不懂病理報告單?簡單學一下就能看懂,不用求醫生

2022-07-27     小哥哥說事

原標題:肺癌手術後看不懂病理報告單?簡單學一下就能看懂,不用求醫生

病理診斷是確診癌症的金標準,肺癌同樣如此。這是腫瘤治療過程中十分關鍵的依據。病理報告有多重要呢?可以說,手術後病理報告幾乎決定了病人的一切。疾病處於什麼階段,後續需要使用何種治療,未來疾病可能的發展和預後的判斷,這所有的信息都來源於術後病理。

肺癌病人病理報告怎麼看?

一個完整的病理診斷包括4個方面的信息:

1.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以及病理號。其中,病理號是每個病人在檢查的醫院裡擁有的唯一號碼,十分重要。此外,每家醫院根據情況不同,基本信息中還有病人的病案號或者ID號。

2.送檢標本來源的方式和部位 也就是說,需要標明標本來源於哪個器官、哪個部位,通過哪種方式獲取的,如穿刺、腔鏡或者手術切除等。

3.病理報告的內容 病理報告內容是整個病理診斷中最關鍵的部分,包含通過檢測後發現的病變類型、性質、癌細胞分化程度。手術切除獲取的標本還包含腫瘤侵犯的範圍、淋巴結是否發生轉移以及有無脈管瘤栓、有無神經侵犯、切緣是陰性、陽性還是近切緣。此外,如果腫瘤病變不典型,在病理報告內容中還需增添鑑別診斷的內容,而腫瘤的鑑別診斷常常需要運用免疫組化的方法來實現。

4.分子分型 對於肺癌來說,分子分型也是病理診斷報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分子分型報告的具體內容,有可能是後續單獨發報告,也有可能就在病理報告中附上,形成第四部分。

具體講一下第3項的病理報告內容

病變類型:肺癌的病理類型包括腺癌、鱗癌、小細胞癌、大細胞癌、腺鱗癌、類癌、肉瘤樣癌、淋巴上皮樣癌等等,這類不同的類型鏡下細胞形態不一樣,有些難以區分的需要結合免疫組化結果來判斷。如今腺癌最多見,病理報告還會標註細胞是附壁生長為主、腺泡為主型、微乳頭為主型、實體伴黏液分泌型,此外還有比較少見的粘液腺癌、膠樣癌、腸型腺癌。

組織學分化:包括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有些處於高-中分化,或者中-低分化。

腫瘤大小和侵犯範圍:病理中腫瘤大小是直接測量的,侵犯範圍需要鏡下觀察,癌細胞有沒有累及主支氣管,有沒有侵犯髒層胸膜,有沒有區域淋巴結侵犯(每一組淋巴結會具體標明),有沒有侵犯氣管、食管、大血管、隆突等。如果脈管有癌栓,意味著可能已經有癌細胞進入血液循環,如果切緣陽性意味著手術部位有腫瘤殘留,並不是嚴格意義的根治手術。

總的來說,通過腫瘤大小和侵犯範圍就可以進行病理學分期,而病理的TNM分期則決定了病人病情處於什麼階段,並指導後續治療。免疫組化的結果不僅可以幫助鑑別,有些指標還可以判斷預後,比如Ki-67(核增殖抗原),如果太高,意味著細胞增殖快,預後不好。在肺癌免疫組化中,有時候會做PDL1、Kras、EGFR、ALK等指標,如果表達陽性,可以進一步做基因檢測,用於指導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百里挑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d0ed8561aa284baecad261fd493ef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