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睡姿圖

2022-06-22     聆聽生活

原標題:腰肌勞損睡姿圖

腰肌勞損,又稱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損傷、腰臀肌筋膜炎等,實為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症狀是腰或腰骶部脹痛、酸痛,反覆發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如日間勞累加重,休息後可減輕時輕時重,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發病因素較多。其日積月累,可使肌纖維變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纖維索條或粘連,遺留長期慢性腰背痛。外涌(古順敷·堂腰肌舒·絡平痛貼)來改善腰部扭傷、腰肌勞損引起不適。腰肌勞損是一種慢性疾病,所以大家還應該注意初期症狀的發生,爭取能夠及時發現病情並治。

那麼患上腰肌勞損有哪些症狀呢?

1、腰部乏力,稍有不慎即有「扭傷感」,症狀隨之加重,並伴有腰活動障礙。臨床檢查腰部肌肉鬆軟、無力,無明顯壓痛等一系列腰肌勞損的症狀。

2、不能堅持彎腰工作。常被迫時時伸腰或以拳頭擊腰部以緩解疼痛。

3、在疼痛的部位有固定的壓痛點,多位於肌肉起止點附近,叩擊壓痛點時,患者能明顯感覺到疼痛程度有所減輕。

4、腰部活動基本正常,一般無明顯障礙,但有時腰肌勞損患者會有牽掣不適感。不能久坐久站,不能勝任彎腰工作,彎腰稍久,便直腰困難,常喜雙手捶擊腰背部。

5、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少數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

6、長期反覆發作的腰背部酸痛不適,或呈鈍性脹痛,腰部重著板緊,如負重物,時輕時重,纏綿不愈。

針對腰肌勞損還有兩種運動方法可以採用:

轉胯運腰站立姿勢,雙手叉腰,拇指在前,其餘四指在後,中指按在腰眼部,即中醫所說的腎穴位上,吸氣時,將胯由左向右擺動,呼氣時,由右向左擺動,一呼一吸為一次,可連續做8到32次。

旋腰轉背取站立姿勢,兩手上舉至頭兩側與肩同寬,拇指尖與眉同高,手心相對。吸氣時,上體由左向右扭轉,頭也隨著向後扭轉,呼氣時,由右向左扭動,一呼一吸為一次,可連續做8到32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ca411d3015dc5b21251ccdb9904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