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隨著疫情的反覆,很多地區的學校都開始線上教學,孩子們自然也要在家上網課。雖然孩子們居家並非是玩耍,但對於家長們來說,孩子們時不時地製造一些麻煩事情,也著實讓家長們頭疼不已。
11歲男孩玩手機遊戲被騙7萬元,竟把反詐民警的電話掛斷
最近,河南的梁女士稱自己11歲的兒子遇到了「電信詐騙」。因為最近疫情,孩子只能在家裡上網課,因為長時間沒有接觸到手機,上完網課後,孩子便總是拿著手機玩遊戲。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加了一個陌生的好友,並且聽信了對方的話,參加了一個「雙倍返利」的活動。這樣的活動我們成年人一聽便會提高警惕,看名字就知道這樣的活動大多數都是陷阱。
但小孩子卻沒有那麼高的安全意識,梁女士的兒子在過程中,聽信騙子的話,用大人的手機給對方轉錢,期間,反詐中心民警給孩子打了四次電話,告訴他遇到了電信詐騙。
但孩子非但不聽,還被騙子所威脅,甚至之後更是直接掛斷詐騙民警的電話,等到梁女士發現的時候,孩子還在給對方轉帳,5個多小時,孩子一共給騙子轉去了7萬多元。
上網課增加孩子接觸手機的機會,父母則要提高警惕
受到疫情的影響,導致全國很多地方的學校都採取線上教學的方式,孩子們在家裡用電腦或者是手機上網課,這無疑給孩子們更多接觸手機的機會。
對於家長來說,讓孩子上網課絕對不是意味著將手機甩給孩子,而是可以不聞不問,現在詐騙手法很多,雖然有一些手法不高明,但由於孩子涉世未深,防騙意識不強,就很容易被詐騙分子利用。
小學生年齡小,辨識能力差,是詐騙分子最容易盯上的對象,騙子通常會用贈送遊戲裝備、發紅包和福利等手段來誘騙孩子上當,讓孩子進行轉帳、購買商品等。
很多小孩子因為擔心被父母責罵,所以選擇隱瞞,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被騙了,這就導致即使後面家長後知後覺,報警後也給民警想要追回損失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在家上網課期間,家長如果提高孩子的防騙意識?
因為上網課需要電子設備,雖然無法阻斷孩子和手機、電腦的接觸,但必要的網絡安全意識,家長還是要給孩子培養的。
告訴孩子不要輕易相信贈送禮物的消息和廣告,也不要隨意添加陌生的社交帳號,不要未經過父母允許進行網上支付,更不要相信任何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網友。
同時,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在意識到自己被騙後,要第一時間告訴父母,不要擔心被父母責罵而選擇隱瞞,從而耽誤了最佳的受理時機。
另外,家長日常對孩子知識教育之外,防騙駕馭同樣也不可或缺,平時引導孩子科學上網,理性上網,提升孩子防騙意識,避免上當受騙。
家長本身對於電子產品的支付也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像設置安全性較高的密碼,各種打賞平台設置未成年人模式等,或者乾脆給孩子的電子設備,乾脆取消支付功能。
11歲孩子被騙上萬元,希望家長也能從中受到啟示
防「兒」之心不可無
有些家長總認為孩子年紀小,沒有壞心思,殊不知孩子除了在接受家庭教育之外,網絡、夥伴、不良書籍都有可能對他產生負面影響,只要是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便更願意把自己內向情感隱藏起來。
如果家長一直用不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那麼很容易被孩子矇騙。
家長也要與時俱進
有些家長除了會督促孩子的學習,從來不關心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孩子在想什麼,玩什麼,家長一概不知,其實一個社會最時尚、最前衛的東西,往往是從年輕人開始的,家長可以不精通,但一定要略知一二。否則沒法了解孩子的生活,也辦法和孩子溝通。
沉迷遊戲不是好事
如果想讓孩子學習好,最好不要讓孩子玩遊戲,成年人都容易沉迷其中,更何況是孩子,讓孩子遠離遊戲要注意:
-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避免自己沉迷在遊戲中,給孩子做了壞的榜樣;
- 其次,不要讓孩子和喜歡玩遊戲的同學做朋友,家長要做有心人,才能防微杜漸。
小島想說:
發生這樣的事情,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要反省,一味地指責、毆打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給支付方式加密防患於未然,才是最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