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工藝還不錯的做舊老白茶,煮完以後有香氣,可以當成熟普喝?

2023-11-11     小陳茶事

原標題:有些工藝還不錯的做舊老白茶,煮完以後有香氣,可以當成熟普喝?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天開始冷了,人也開始懶了。

圖簡單,喝散茶。

直接從鐵罐里抓幾撮出來,稱個重量,就能泡了。

而李麻花不一樣,每天都會不嫌麻煩地,去取白茶餅出來。

撬茶,稱茶,泡茶,不亦樂乎。

撬完以後,又重新用三層包裝法包起來,密封保存。

基本上,等她忙活完這些工作,我早就喝了兩沖茶湯了。

散茶和餅茶,各有風味,各有美感。

就像現在的季節,北方已經羽絨服加身,南方還是一件短袖。

「你在南方的艷陽里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

大概唱的就是這個感覺吧,一種撕裂的反差感。

聽東北的茶友說,這兩天他們那裡正在下暴雪。

甚至,還「雪休」了!

這讓村姑陳和李麻花這兩個南方人,實在難以想像。

在福州,見不到雪,頂多是下點小冰雹,還是落地就化掉的那一種。

所以,內心對下雪十分嚮往。

雖然以成年人的理智來說,可能下雪這個事情,並沒有想像的美好。

可,誰還沒個幻想呢!

《2》

入冬以後,北方的茶友,紛紛曬出了自己煮茶的照片和視頻。

如今,自媒體當道,每個人都有當博主的潛力。

有些茶友,對攝影感興趣,雖然只是業餘,但拍得多了,看起來十分專業。

光影、顏色、前後景,都把握得恰到好處。

還眼尖地發現,有一位茶友曬出的,不是老白茶,而是咖啡色的做舊茶。

再一看文案,原來他並非蒙在鼓裡。

內容大致是說,「做舊茶也有高檔和低檔之分,不能一刀切,有些工藝還不錯的做舊茶,煮完以後有香氣,可以當成熟普喝。」

剛好李麻花湊過來,看到了。

「OMG!現在的人,難道對喝茶一點追求都沒有嗎?有點香氣就算不錯了?」

每每看到有人為做舊茶澄清,就非常的無奈。

無奈到,想一杯茶湯澆醒之。

如果想法已經被帶偏,認為「有香氣的茶就是好茶」,那以後又如何能遇到真正的好茶呢?

遇到了年份真實、品質出眾、色香味俱全的老白茶,估計只會道一聲「價格太貴了,純純智商稅。」

然後,轉頭離開,繼續回去喝做舊茶。

眾所周知,每一種茶類,都有等級之分,也有好壞之別。

品質差的茶,產區環境不佳,粗製濫造,倉儲馬虎,導致內含物質匱乏,茶湯表現不盡如人意。

同理,白茶中,也會因為產區、工藝、儲存條件的不同,進而形成不同的品質。

在正常的邏輯道理中,做舊老白茶,毋庸置疑,屬於劣質茶。

因為它的誕生,本質上,就是為了以次充好,冒充老白茶,以攪亂市場,混淆消費者的視聽。

如今,又怎麼可能突然洗白,從邪轉正呢?

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是萬萬不可取的。

《3》

做舊茶,沒有好壞之分,只有程度的區別。

在大眾的常規認知中,做舊的老白茶,應該是既沒有香氣,也沒有滋味,內含物質被破壞的完完全全。

而當遇到了一款做舊茶,喝起來有點香氣,有點茶味,便顛覆了認知。

進而就會聯想到——這款做舊茶,是不是還可以喝?

畢竟,是自己花了錢買回來的。

不想讓真金白銀打水漂,於是,就忍不住喝了下去。

一邊喝,還要一邊安慰自己:

「渥堆做舊,不就是熟普嗎?怎麼不能喝呢?」

其實,會產生這種想法,主要是因為太看輕做舊茶了,且不夠了解。

不得不說,這幾年來,做舊茶的生產技術,也在突飛猛進。

從原來的通體焦黑,寡淡無味,進化到如今越來越逼真。

茶友們的鑑別難度,也越來越高了。

幾年前,當你遇到一餅咖啡色的老白茶,就知道那是做舊茶。

現在,就要多長几個心眼了,或許面前顏色不黑,煮出來還帶點香氣的茶,也是做舊茶。

當然,有香氣,不能代表好茶。

有,僅僅代表著擁有,而好茶的香氣特徵,是濃郁,悠長,深厚,層次豐富的程度。

所以,姑且只能證明,這款做舊老白茶還沒有被折騰得太厲害,殘留下了幾分芳香物質。

通過「煮茶」這種高溫壓榨的方式,讓香氣釋放出來。

這些殘存的茶香,聊勝於無,恰恰表明了現在產生做舊茶的人的心機。

不完全損耗芳香物質,留下一丟丟,讓消費者猶豫,懷疑,最後接受。

《4》

做舊茶可以當作熟普喝嗎?

肯定是不行的。

要知道,目前主流的做舊技術,雖然是渥堆,但卻和熟普的製作工藝不完全相同。

熟普製作時,要殺青,要渥堆發酵,發酵程度從輕度、適度到重度,都有。

渥堆這道工序,對於熟普而言,是參考了黑茶。

是從當時已經被茶圈主流認可的、名列六大茶類之一的黑茶的工藝,演化而來。

是符合生產規範標準的,可以光明正大製作的。

而做舊老白茶加工時,不殺青,僅渥堆做舊。

渥堆對於白茶而言,是不符合標準的,因為正常的製作流程,主要是萎凋和乾燥。

所以,本質上,做舊茶和熟普並不能同日而語,工藝相差很大,香氣和口感也不同。

做舊茶的出現,違背了白茶的工藝。

甚至可以說,是在偷奸耍滑。

不該增的地方增了,比如發酵程度,不該減的地方減了,比如薄攤薄晾。

從而製作出這一種看起來像「老白茶」,實則,香氣和滋味完全不能媲美的怪物。

渥堆的白茶,既沒有獲得業內認可,也沒有得到茶界認證。

既然如此,它又怎麼可能和熟普一樣,名正言順的生產、製作和銷售呢?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況且,在未來的陳化上,熟普和做舊茶肯定也不會陳化出同樣的效果。

做舊茶,內質損耗,不具有收藏價值。

不分高端和低端,也不以香氣的有無來做判斷,因為做舊茶本身,就是劣質。

劣質茶存放再多年,還是劣質,無法改變自身的性質。

《5》

渥堆做舊,不是白茶正常的工藝。

所以,當白茶青葉被渥堆,被過度發酵,做出來的也不能定義為「白茶」了。

不是白茶,也不是黑茶,更不是紅茶、綠茶、烏龍茶……

那麼,只能定義為「四不像」了。

這類茶,即使有些許香氣,個人也不建議繼續喝了。

畢竟是不符合白茶生產規範標準的茶,在製作的過程中,極有可能產生了某些不好的物質。

至於這些物質,喝進肚子,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呢?

不好說。

總之,珍惜身體,遠離做舊茶吧!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c14a8e77c783934382bcf63507d9b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