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青青 石丹
ID:BMR2004
劉漢元的兩會關鍵詞
光伏、可再生能源、「雙碳」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針對推動可再生能源持續健康發展,助力「雙碳」目標有效落地方面提出了相關議案。
劉漢元代表提到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中,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無疑是其中的主力軍,但產業的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雙碳」目標落地。
例如,2021年受煤炭供給緊缺、價格上漲、用電需求增長等因素影響,全國多地出現缺電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通報了各地完成情況,多個省(區)被列入紅色一級預警。隨後,全國多地尤其是一級預警的省(區),為完成全年「雙控」目標,出現突擊式拉閘限電、限產,進一步加劇了缺電局面,嚴重影響到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針對各地出現的運動式、突擊式減碳,中央及時糾偏,並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儘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中央的及時糾偏很大程度上遏制住了冒進式、突擊式減碳,但由於各地理解的參差不齊,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配套措施不到位、相關政策沒落地的問題。
為推動我國「雙碳」目標有效落地,針對以上問題,劉漢元建議,一是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其原料及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能耗不納入能耗總量考核。2021年全國出現的大面積電力短缺,根本原因在於化石能源不斷退出,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未能跟上。因此,建議光伏產業不納入能耗總量考核,進一步加快其發展速度,滿足能源轉型需求。
二是建議儘快完善相關規範標準,配套相應政策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引導電動汽車成為電網儲能終端。目前,電動汽車充電一次可行駛大約300公里,充電1000次可行駛大約30萬公里,基本覆蓋了家用車使用期內的行駛里程。而電池的充放電壽命在2000-3000次,未來幾年可達到5000次,存在大量的冗餘次數。此外,家用車平均每天使用時長不超過3小時,存在大量的閒置時間。
隨著電動汽車數量大幅增長,如能有效利用閒置資源,將其作為分布式儲能單元接入系統,除運行時間以外,大部分時間在線,成為電網儲能、微網儲能、小區儲能、家用儲能的一部分。電網負荷高時向電網反向售電,負荷低時存儲電網過剩電量,在為電網作出貢獻的同時,以市場化機制通過充放電的價差獲得相應收益,從而降低購買整車或電池包的成本,真正實現電動車和電網的良性互動。
三是建議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製造業零碳、低碳能源自給率,允許其自建光伏、風能電站,並配套完善相應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優惠減免過網費,從而實現自發自用,既滿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實現製造端全綠色生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baac98e769c156c6b1a38d9be50ba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