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當代哲學學者帶你思考「生命的哲學」
文 / 思想食堂
哲學有用麼
這是一個經典的問題。
「當然有用」。這樣的回答者能說出一萬種理由,譬如,「無用之用乃是大用」「哲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
這些都是普適性的道理,可回歸到個體呢?
對於個人來說,哲學到底有什麼用?
那些看上去枯燥乏味的哲學名詞、邏輯推導,真的能幫到普通人麼?
特別是那些在現代商業社會中苦苦勞作、掙扎不已的朋友們,他們已經被工作、生活、家庭牢牢地束縛起來,暫得片刻的喘息都近乎奢侈,好像不到生命的終點,他們都無法得到解脫。
那對於他們來說,哲學到底有什麼用?
哲學遙遠嗎
僅僅是偶爾拿來做思維練習,抑或是證明自己還有些高尚趣味的臨時道具?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不僅是錯誤,而且悲哀。
當然這種悲哀的造成,不光在於學習者、接受者,也在於教育者、施受者。
哲學教育離普通人太遠了,它們被限制在狹小的學術象牙塔內,而失去了其自誕生之初便被要求「指導日常生活」的作用。
也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普通人愈發覺得哲學遙不可及,也自然而然失去了學習哲學的興趣。
當哲學遠離個體、遠離生活、遠離生命,也就慢慢失去了它自身的活力,長此以往,哲學必然消亡。
「我們已經出發的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當初為何出發。」因此,哲學必須回歸個體,回歸生活,回歸生命!
哲學必須回歸
首先,哲學必須回歸個體。學習哲學是一個個體行為,它必須是自洽的,個體不可能為了一個宏大的理由去學習哲學,哲學必須是對個體有用的,它要讓一個個體感受到存在與活著的意義。
其次,哲學必須回歸生活。生活中的各類問題,譬如事業工作、婚姻家庭、父母子女、朋友同事,這類複雜關係的處理,其背後都需要哲學而非簡單的「關係學」「管理學」,不從根底上認清實質,終生都可能糾纏其中。
再次,最根本的是哲學必須回歸生命。每一個生命必須要安頓好自我,知曉來處與去處,知道此生為何,哲學必須在最根本的問題給出解答,關心具體的生命的苦痛與歡樂,而非在空洞的概念與邏輯中自說自話。
而上述的所有回歸,也意味著哲學要回到源頭,回到那些經典,讓今時今日個體所遭遇的精神困境與以往的哲學經典重建關聯,在這種對比與聯結中,讓大眾明白,哪些是老問題,哪些是新問題。
所有的新問題,追根溯源會發現其實是老問題,無非是換了一件新衣,而所有的老問題,在我們沒有徹底解答它之前,它又會不斷滋生出新問題。
讓我們看看那些經典的「老問題」吧——
生命與存在、快樂與幸福、命運與努力、信仰與塵世、心靈與自我、現象與本質、有用與無用、知與行、家庭與傳承、兒童與成人……
所有這些問題,都由無數哲學家嘗試解答,也形成了無數經典,而將這些解答梳理出來,讓每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哲學答案,明確自己要走的道路,可能是今天最為重要的事。
由是,思想食堂聯合浙江大學哲學學院,開設「浙江大學生命哲學高級研修班」,邀請10位當代中國哲學學者來講授那些關涉生命的最根本課題。
孫周興
浙江大學敦和講習教授、長江學者
同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哲學教授
我為什麼要發起「生命哲學」高級研修班
為什麼要發起「生命哲學」課程?我覺得在新技術條件下面,生命成為一個很大的課題,無論在精神方面,我們受到人工智慧等等新技術的挑戰;還是在身體方面,我們面臨著技術工業對我們身體的重新塑造。所以生命成為一個哲學話題。
哲學的基本功能是論證和辯護,既要對我們對外部世界的看法做出論證,還要對我們的生命和行動做出辯護。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需要開設這樣一門課程,我們要關切生命的未來狀態,以及我們在今天這個新世界裡面的生活。
人物介紹
作為當代著名西方哲學研究的集大成者,孫周興教授研究領域涵蓋德國哲學、藝術哲學、技術哲學與未來哲學。目前正主持《海德格爾文集》《尼采著作全集》編譯,已出版如《未來哲學序曲》海德格爾《林中路》、「尼采四書」等30餘本西方哲學譯著作品。
2019年秋,孫老師帶領思想食堂20學員,沿著馬克思、海德格爾、尼采等先哲的足跡,流連于波恩、弗萊堡、魏瑪等哲學名城。自德國哲學之旅回國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孫老師哲思如泉,筆耕不輟,屢屢為人類之共同未來振臂發聲,先後在思想食堂開設《後疫情時代的哲學》《技術人類居家哲學》《尼采哲學》等專題課程,深受學員愛戴。
王 俊
浙江大學哲學學院、常務副院長
讓哲學為生活建構意義系統
我們浙江大學的哲學事業大概開始於20世紀的30年代,馬一浮、牟宗三、熊十力、沈善洪、夏基松先生等重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都曾在浙江大學哲學學科任教。我們的現象學研究、印、藏的佛學研究、陽明學的研究、邏輯與認知的研究,在全國範圍內乃至在世界上都有一定影響力。
我們一直在考慮,怎樣讓哲學學科能夠面向我們的時代。我們面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我們面臨一個複雜意義生髮的時代,不再有一個統一的一種價值秩序能夠統治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所以在這個時代,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面,我們怎麼樣能夠為我們的生命樹立一個積極的,樹立一個能夠有說服力的意義,為我們做的事情,為我們過的生活樹立、建構一種意義系統。這個可能是我們今天的哲學需要回答的問題。
「生命哲學」高級研修班除了常規的授課和聽課的環節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來學習的學員可以跟老師們結成一個有活力的、有深度的學術共同體,(以浙大哲學院為平台)邀請到我們國內外一流的師資一起來加盟我們這個研修班,為大家提供最為理想的課程項目。
人物介紹
疫情初期,王俊老師時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主任,即與思想食堂聯手力邀浙大董平,清華劉東,同濟孫周興,華師大姜宇輝四位老師,成功舉辦《家庭哲學》系列公開課,討論疫情重構的社會、家庭與個人的衝突與出路探索,反響熱烈。
浙大哲學體系在王俊老師倡導下,始終秉承哲學應當回歸生活的基本宗旨,一直在思考怎樣讓哲學學科面向時代,幫助人們在一個多元化、複雜意義生髮的時代與世界對話,為生活樹立與時俱進意義系統,於是浙江大學有了《生命哲學》高級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