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熱搜的李雪琴,變了

2023-08-31   視覺志

原標題:再上熱搜的李雪琴,變了

李雪琴又上熱搜了。

一句聽起來平平無奇的話,但結合李雪琴說話時喪了吧唧又滿眼星星的狀態,就是能戳中萬千網友的心。

「我很期待30歲的生日一過,蠟燭一吹我眼睛一睜開,我一下人鬆弛下來了,我特別期待三十歲!」

熱搜下的評論區里,無數人也在期待自己的30歲,期待著有一天自己能夠徹底鬆弛下來。

李雪琴說這話不是在某檔熱門綜藝,而是在高中同學的視頻。

他的網名叫「在下輝子」,製作的系列視頻在全網有近億播放量。

話題自帶熱度——

畢業十年後,你考得最好的那批高中同學都怎麼樣了?

過得好嗎?開心嗎?已經鬆弛了嗎?

「徹底鬆弛」的可行性有多少,只有每個人自己清楚。

但這些將要30歲的人們的生活,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28歲的李雪琴

輝子選擇同學的方式很簡單,把高中畢業照掛在牆上,蒙眼扎飛鏢,扎到誰就去找誰拍視頻。

或許你有疑問,不是「考得最好的那批」嗎,怎麼開始隨機了?

答案說起來很凡爾賽,輝子所在的本溪高中,是遼寧最好的高中,而他們班,又是平均成績最好的那個班。

好到什麼程度?

遼寧省當年文理科狀元都出自他們班,連倒數第二都能考上985大學。

儘管成績如此好,但李雪琴的高中生活聽起來跟無數普通學生沒什麼兩樣。

上課睡覺、天天抄同學作業、跟前後左右桌都嘎嘎嘮嗑……

直到嘮了一圈後,老師把她座位靠牆單列,跟其他同學隔開。

上學時她很喜歡看的一本小說,也並非來自加繆、昆德拉、村上春樹等全球聞名的大作家,而是天蠶土豆19歲上大學時寫的《斗破蒼穹》。

李雪琴不僅買來自己看,還把它傳給輝子,傳給其他同學,成了他們男頻熱血文的啟蒙導師。

十年後的李雪琴和輝子站在江邊,談起苦逼的高中生活,仍然認為,就得是《斗破蒼穹》這種純粹的熱血才能支撐當時的自己。

小視不知道他們現在看不看《斗破蒼穹》,以及與它同類型的網文。

但可以肯定的是,李雪琴需要某種力量的支撐。

十年前,她經常上課睡覺,一睜眼下課了;十年後她經常化妝的時候睡覺,日常是起大早錄節目,眼睛睜不開。

她經常在鏡頭前袒露自己的脆弱。

不論是自己拍攝的視頻,還是《脫口秀大會》《五十公里桃花塢》,亦或者各路媒體的採訪,都能清晰地看到她的喪。

比如在畢業論文和申請留學的雙重壓力下,患上了抑鬱症,即使苦苦哀求,還是被心理中心通知學院。

在紐約留學時,街上高樓聳立,行人步伐飛快,再不然就是流浪漢,「一年365天,300天都在下雨」,直到她受不了休學回國。

跟喜歡的男生表白,為了達成對方想要的身材,拚命鍛鍊減肥,直到被他說「我真的抱不動你,除非你瘦到100斤」。

愛好是看電視,最大的愛好是在床上躺著……

在《五十公里桃花塢》里,她會因一點點的事情,就陷入到巨大的悲傷痛苦和自我否定中。

經常莫名其妙地不高興、沮喪,擔心有沒有說錯話,辦的活動大家是否喜歡。

擔心大家都想跟有能量的人做朋友,沒人會選擇她。

連在做節目的間隙看到月光,都會認為它偏袒了自己。

但更多時刻,她又以標誌性的笑容感染著熒幕內外的人們,用一個又一個段子給他們帶去歡樂。

像極了陳奕迅歌中所唱的「活像個孤獨患者,自我拉扯」。

某種程度上,李雪琴的情緒與大多數年輕人是共通的。

他們都被自我、家庭和社會裹挾著,或為了達成預期,或為了維持現狀,以一個擰巴的動作費力前行。

夢想著有一天,會有孫悟空身披金甲、踏著七彩祥雲來拯救,讓自己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但事實是,一覺醒來,發現自己還是奔波兒灞、章魚哥、小呆呆……

這也是為什麼,李雪琴每每能夠命中年輕人們的共鳴點。

28歲的他們

跟李雪琴成為喪系文化代表、綜藝咖不同,其他同學各有各的道路。

魏新元,當年遼寧省高考前十,後畢業於港大經濟金融學。

輾轉香港、深圳、北京等城市學習工作生活多年,日常是到處出差、打電話,空閒時間堅持鍛鍊,每天跑步10公里。

會在高速服務區吃好像餿了的包子,也會被滿屋子的蟑螂所困擾。

他在世俗意義上的最大亮點,基本實現財務自由。

用原話說,是「假設我現在就原地退休,可能我攢點錢也基本就夠了」。

差不多二十年前,他的小學同學家有一輛瑪莎拉蒂,他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車。

後來在網上倒是見過不少,比如QQ空間搶車位,當時他想,以後要是有一天能買得起就好了。

二十年後,他坐在瑪莎拉蒂上跟輝子笑著聊天,語言質樸,說話接地氣,還有濃厚的東北口音。

關於如何實現現在的物質生活,魏新元覺得,最大的因素是當初好好學習。

如果不是有學歷這塊敲門磚,後續「人根本不會看你」。

輝子在該視頻的結尾總結說:「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高考是絕大多數人所能擁有的最公平的機會,自律、勤奮、好好學習,已然是我們所能擁有的最大捷徑。」

十年何其漫長,但又何其短暫。

有人已經成家立業、為人父母,也有人還在上學。

十年後再見,北大法學院直博生小睿給輝子準備了不少小禮物:北大食堂的飯菜、宿舍冰箱裡的水果,以及一本《親密關係》。

因為感覺物是人非,身邊沒有朋友,也很難認識新的人。

說起延畢的事,他有些矛盾。

以前想趕緊讀完博士當大學教師,但讀久了,覺得自身的特質跟教師這個行業並不匹配。

他像成千上萬的大學生一樣,在宿舍看書、畫畫、打遊戲、自學吉他,也熱衷於嘗試各種新鮮事物,比如美甲、貼大花臂,還想去美院讀個研究生。

對自己的生活狀態還算滿意,除了沒有錢。

小睿無比感謝導師和家人對自己的支持,因為在他們看來——

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比他現在做成了什麼事、賺了多少錢更加重要。

分別時,輝子向他致以了誠摯的祝福:永遠自由。

學生有學生的苦惱,上班族也有上班族的煩躁。

輝子的初戀朱凌萱,兩人高中時談了半年,後來成績都極速下滑,自然而然分開,上次聯繫還是十年前。

對外經貿大學經濟學本碩畢業後,朱凌萱進入網際網路行業,最近剛剛裸辭。

她上一份工作特別累,每天睡覺前都會很焦慮,疲憊程度肉眼可見。

「明明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但是人好像就是越來越不快樂。」

朱凌萱的媽媽已經退休,但到現在還沒有從女兒的高考中走出來。

她還會不停回憶在那些年裡做過的事,或對或錯,都沒能成為序章,而是困住她的大山。

在幽幽暗暗中,她曾反反覆復地追問:我女兒應該更好啊,是不是我沒有做到什麼?

而在生活中,有許多人同她一樣,同王響一樣,困在「漫長的季節」。

那是一代人疾病的隱喻,也是名為現實的病灶。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能等到一場大雪。

兩人分別前,朱凌萱說她以後再也不要比較了,今後的人生沒有人可以強迫她,沒有人可以強迫她跟別人比較。

同樣讓許多人感慨的,是阿舒。

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專業後,她在一所事業單位當老師。

工作穩定,生活小康,每天晚上十點就上床睡覺。

她從沒參加過同學聚會,坦然說著自己嫉妒考得好的同學,羨慕他們可以出省、出國,而自己是唯一一個留下來「振興東北」的,覺得有些自卑。

她給網友留下的最大印象,是愛笑。

聊到高中時上課想吃什麼,笑,聊到現在吃的海鮮,笑,聊到現在的婚姻,還是笑。

面對輝子「結婚後的開心體現在哪些方面」的問題時,她沒有給具體的答案,只說看到(丈夫)這個人就很開心。

恰逢丈夫的電話打過來,她接通後第一句話是:喂,哥哥。

笑容由內及外,又感染熒幕前的萬千網友。

輝子的視頻里還有好多人,比如報道成都大運會的記者蘇鈺,比如北大法學院畢業後進入體制,後成為全職媽媽,又辭職進入職場的上班族緯姐……

在不久的以後,肯定還會有其他同學。

每隔幾天,我就會特意去視頻網站上搜他的主頁,看有沒有更新最新一期視頻。

喜歡該系列的最大原因,是它並沒用財富多寡、輸贏高低的標準給同學們定性。

而只是通過短短五分鐘左右的時長,去展現他們今日的生活狀態與人生態度。

至於每個人能從中看到什麼,又最喜歡什麼,是由自己的視角決定的。

哲學家馬丁·布伯曾這樣形容人類:頭腦很容易追求二元對立,會對人和事進行評判、分等級、過度追求完美和深刻,而忽視了當下生動且真實的生活。

在這樣的本能里,人們很容易生活在概念中。

這十年,社會發生了許多變化。

比如當時全網點擊量破億的《斗破蒼穹》,最出圈的一句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後來,各個社交平台上流傳的梗,是「莫欺少年窮,莫欺中年窮,莫欺老年窮,死者為大」。

在這轉變里,曾經信仰的懷疑了,曾經擁有的消散了,曾經感懷的釋然了。

如果非要說變化中有一種不變,那或許就是生活本身。

希望我們,都能生活在生活里,而不是被困在概念中。

希望明日一早,天朗氣清,微風可穿透漫長的季節。

下個十年相逢,再當杯酒言歡。

31 / Aug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李尋歡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