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6月30日,一個原本平靜的夏日早晨,西伯利亞的天空卻突然出現了一個耀眼的光球,不久之後,位於貝加爾湖西北方向大約800公里處的通古斯流域附近,就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爆炸,這就是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
根據後續的調查,此次大爆炸摧毀了超過8000萬棵樹木,其覆蓋面積高達2150平方公里,其威力相當於1000至2000萬噸TNT,是人類有記載以來威力最大的自然爆炸事件。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這應該是一起小天體撞擊事件。顯而易見的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在爆炸區域中就會存在巨大的撞擊坑,並散布著不少隕石殘骸,然而在後續的研究中,人們卻始終沒有找到想像中的撞擊坑以及隕石殘骸。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人們對「通古斯大爆炸」提出過各種各樣的假說,甚至還有人將其與外星文明聯繫起來,但這些假說都有各自的不足之處,於是此次事件就成了一個令人困惑的謎團。
不過近些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致力於解開「通古斯大爆炸」之謎,在2020年的時候,一個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經過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之後,給出了一種全新的解釋:導致「通古斯大爆炸」的,應該是一顆緻密的鐵質小行星,而我們之所以找不到撞擊坑以及隕石殘骸,其實是因為它並沒有真正地撞上地球。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具體是怎麼回事。
正如我們所知,地球在整體上是一個球體,其表面其實是彎曲的,這就意味著,在一顆小行星闖入地球大氣層之後,如果它的運動軌跡與地平面的夾角相對較小,那麼在速度足以擺脫地球引力的情況下,這顆小行星就有可能只是從地球表面掠過,在經過了距離地表最近的位置之後,它的高度反而會越來越高,直到重新返回外太空。
為方便描述,我們不妨將這樣的小行星稱為「掠地小行星」。需要知道的是,「掠地小行星」並不是只是存在於理論之中,因為在過去的日子裡,人們確實觀測到過實例,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是1972年8月10日發生在美國猶他州和懷俄明州之間的「Great Daylight Fireball」事件。
此次事件的「主角」是一顆直徑約10米的小行星,在闖入地球大氣層後,它以大約每秒15公里的速度,從東南向西北方向穿過了大氣層,隨後重新返回外太空,其距離地面最低時只有58公里,在穿過大氣層的過程中,它化身成了一個明亮的火球,留下了長長的尾跡,並被多個攝像機和目擊者記錄下來。
所以該研究團隊就提出了一種假設:導致「通古斯大爆炸」的正是一顆「掠地小行星」。
研究人員認為,在小行星穿越大氣層的過程中,會帶動周圍的空氣一起與它高速運動,與此同時,小行星還會劇烈地壓縮其前方的空氣並因此而迅速升溫,這會導致其表面上的一部分物質以及周圍的空氣因為高溫等離子化,所以小行星其實就是挾裹著大量熾熱的等離子體物質以及空氣在高速運動。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小行星的速度足夠快,距離地球表面足夠近,那麼就算它的主體沒有直接撞擊到地面,也可以在地面上造成爆炸,而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找不到想像中的撞擊坑以及隕石殘骸。
有了這個假設之後,下一步就是確定什麼樣的小行星才可以造成「通古斯大爆炸」這樣的效果。
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進行了大量的模擬,其中最接近真實情況的模擬結果就是:一顆直徑約200米鐵質小行星,以每秒20至25公里的速度運動,其運動軌跡與地平面的夾角約為11度,與地面最近的距離約為10公里,在此之後,由於它的速度足以擺脫地球的引力束縛,因此它的高度就不斷上升,並最終重新回到外太空。
研究人員指出,「通古斯大爆炸」的覆蓋區域並不是一個規則的圓形,而是一個蝴蝶狀的形態,而這個模擬結果在地面上產生的爆炸效果,其覆蓋區域正是呈蝴蝶狀,這與真實情況非常接近。
不得不說,這樣的情況是令人後怕的,原來人類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畢竟相對於地球龐大的體積而言,從10公里的高度掠過地面可以說是「貼臉而過」,可以想像的是,如果角度稍微偏一點,那這顆巨大的鐵質小行星就可能會直接撞擊到地球表面,其產生的後果就將會非常嚴重,甚至還可能導致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即使是我們人類,也很難撐得過去。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通古斯大爆炸」之謎被解開了呢?正所謂「非凡的主張需要非凡的證據」,儘管這種解釋在理論上是較為合理的,但因為目前並沒有確鑿證據的支持,所以這種解釋目前也只能說是一種合理的推測,並不是確定的答案。期待在未來的研究中,科學家能夠找到更多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