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詐騙罪是常見的一種刑事犯罪,而詐騙罪是有一定立案標準的,有些人會通過出售假貨賺取非法利益,那麼出售假貨是不是屬於詐騙罪的立案標準?
網友諮詢:
商家賣假貨可以定詐騙罪嗎
律師解答:
賣假貨是不屬於詐騙罪的,賣假貨的行為是應當屬於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是以非法牟利為目的,在從事工商業活動中,違反國家產品質量管理法規,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嚴重損害用戶和消費者利益,危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應受到刑法處罰的犯罪行為。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較大的行為。
律師補充:
至於詐騙罪,其構成要件如下:
(1)客體要件。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2)客觀要件。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3)主體要件。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
(4)主觀要件。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姜昊辰律師簡介
曾就職於某市公安機關,十餘年專注在案件偵查、刑事辯護等工作,參與辦理多起具有較大影響力案件且取得圓滿效果,實務經驗豐富。執業以來,承辦刑事案件數十起,尤其擅長刑事辯護、取保候審、經濟辯護、毒品案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aae725eee21eb5938e88ae49664c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