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的高端路,果然不好走。
8 月 1 日消息,據 36 氪報道,蔚來正計劃推出第三個汽車品牌,價格區間主要在 10 萬 -20 萬元。
在此之前,除了蔚來(NIO)這一主品牌,蔚來的第二個品牌已被官方證實,創始人李斌 6 月透露,第二個品牌將搭載自產的電池,生產基地已經落戶合肥,將於 2024 年建成投產,同一年的下半年開始交付,主力產品的價格定位為 20-30 萬元。
也就是說,若消息屬實,未來蔚來旗下汽車產品將覆蓋 10-50 萬元價格區間,這可以視為李斌在為蔚來的長期發展做打算,畢竟大部分年銷百萬的傳統車企依靠的都是多價位產品支撐的車海戰術,另一方面,似乎也可以看作是蔚來經歷多個負面事件、產能受限後的 " 自救 " 之舉。
在蔚來成立之初,李斌便設定了對標 BBA 的路線,此後的車輛平均價格成功達到 43 萬元,高於 BBA 和特斯拉。
去年發布被外界視為走量車型的 ET5 前,不乏有人猜測這款車的價格將低於 30 萬元,然而實際是,蔚來依舊倔強地將起售價定為 32.8 萬元。
但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消費市場對高端車的 " 執念 " 有所下降。中汽協數據顯示,5 月,國內生產的高端品牌乘用車銷量完成 27.1 萬輛,同比下降 6.7%,1-5 月的累計銷量為 131.3 萬輛,同比下降 9.4%,降幅大於乘用車總體。
從蔚來單月的交付量也可看出,執著於高端路線有一定風險。去年以來,一直穩坐銷冠寶座的蔚來多次被後梯隊的哪吒、零跑們擠出造車新勢力前三的位置,其中 6 月與銷冠小鵬汽車的差距甚至達到逾 2000 輛。
而小鵬、哪吒和零跑的車輛價格基本都集中在 10-20 萬元左右,雖然價格不同不應籠統地比較銷量和交付量,但依舊不乏有人給蔚來貼上 " 掉隊 " 的標籤。
至於 " 掉隊 " 的原因,除了定位更低的品牌不斷深入大眾市場、爭奪用戶,或也與蔚來的口碑受損和供應鏈不穩定有關。
自從去年發生輔助駕駛事故後,蔚來被扣上 " 傳銷 "、" 洗腦 " 的帽子,其口碑似乎就一直難有較大改善。
6 月,兩位員工在測試車輛時不幸墜樓身亡,蔚來的回應方式更是讓本就不太好的口碑雪上加霜。在回應的最後一句中,蔚來寫道:根據對現場情況的分析可以初步確認,這是一起意外事故,與車輛本身沒有關係。
正是這一句話引起了網友們的不滿,認為在事情還未調查清楚,蔚來此番表述是在急於撇清關係,過於 " 冷血和愚蠢 "。
口碑受損影響的是銷量,蔚來還面臨著交付受阻的難題。
上海、吉林等地爆發疫情時,蔚來一度暫停生產,新車交付也被推遲,如今汽車行業的生產逐漸恢復,蔚來卻依然深陷供應困境之中。
7 月 30 日,李斌在蔚來合作夥伴日上透露,ET7 七月的交付量原計劃在 6 月(逾 4000 輛)的基礎上再上一個台階,然而因為鑄造件供應不足,導致產量減少了數千輛,李斌甚至現場喊話,拜託供應商頂住交付壓力。
用高端定位打開市場、再用價格更低的車型深入市場,正是特斯拉此前使用的策略,但就算使用了生產效率較高的一體式壓鑄方式且在多個國家建立了超級工廠,馬斯克依舊在為特斯拉的產能頭疼,並直言,特斯拉的難題在於生產端而不是需求端。
也就是說,就算兩個子品牌能幫助蔚來打開銷量,能否轉化為交付量依舊取決於蔚來是否會增加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鮑星娃
編輯 / 曾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