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留」之間 小貸市場的上半年

2022-07-25   華道視界

原標題:「去」「留」之間 小貸市場的上半年

圖片來源:網絡

2022年過半,小貸市場分化局面愈發明顯。一方面,出於監管合規要求與經營需要,包括騰訊、位元組跳動、度小滿等網際網路巨頭旗下小貸紛紛增資,向百億元邁進;另外,360數科、OPPO、vivo旗下小貸年內也傳來增資消息,將註冊資本金擴至50億元。

「主要還是考慮到今後業務發展的合規性,為了滿足基本的門檻要求。」一小貸行業從業人士一語見地。不過,前排競速、「差等生」淘汰。巨頭謀合規擴融的另一面,不少地方小貸公司卻在大批量出清。僅在7月,就有多地整頓清理了最新一批小貸公司。不難預見,在監管趨嚴、競爭加劇、獲客趨難的行業現狀下,後續小貸仍將進一步分化。

巨頭「擴融」

「現在為了謀合規、拼市場,大家都鉚足了勁增資。」小貸行業人士李力(化名)坦言。

近期,網際網路平台旗下小貸公司出現增資潮。就在6月,騰訊旗下財付通小貸註冊資本從50億元增資至100億元,增資完成後,資本金一度躍升為行業第二;此外,OPPO、vivo旗下網絡小貸公司隆攜小貸也一舉增資至50億元,勢在瞄準跨區域展業。

對於增資行為,財付通小貸此前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增資是基於自身經營需要,對公司資本金進行的正常調整,相關申報嚴格遵循監管合規要求;另外,有知情人士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企業增資主要是考慮到今後業務發展的合規性,為了滿足基本的門檻要求」。

事實上,不僅僅是財付通小貸、隆攜小貸,今年來,包括位元組跳動、度小滿等網際網路巨頭旗下小貸公司也頻現增資消息,二者分別增資至90億元、74億元;另外,360數科旗下小貸從去年底至今也追加了兩輪融資,將資本金增至了50億元。

有消息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位元組跳動此輪增資主要是為了扶持抖音電商場景內的小微企業主,中融小貸主動加大自有資金投入,增資也是更穩健的方式,保持槓桿率處於行業低位,符合監管指導方向」。據悉,該增資事項已獲監管部門審批通過。

從頭部小貸增資行為來看,一方面是意在滿足監管對全國性網絡小貸的註冊資本門檻,另外也側面反映出網絡小貸業務規模快速增長的需要。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自2020年11月銀保監會會同央行等部門公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網絡小貸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及「註冊資本不低於10億元,跨省公司不低於50億元」後,小貸行業增資動作不斷,一方面為滿足新規要求,瞄準跨省經營;另外由於槓桿限制,也在為業務擴展補充更多「彈藥」。

「網絡小貸相比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牌照,槓桿較低,融資渠道少,融資成本高,但具有跨區域性和業務靈活性的優勢,牌照可獲得性也可能高一些。因此網絡小貸成為一些網際網路生態巨頭開展借貸業務的著力點。」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分析道。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也提及,頭部小貸紛紛增資擴融,表明貸款類業務仍是巨頭金融業務中的重點構成,是巨頭利用流量優勢切入金融的優質業務,體現出作為股東的網際網路巨頭對網絡貸款業務前景的看好,也能夠表明其合規經營和穩步擴大業務規模的決心,能夠為後續展業築牢根基。

差生離場

巨頭擴融,差生離場,這樣的一個行業分化現象,在今年上半年體現得更加鮮明。

就在近日,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公布了該市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小額貸款公司名錄。其中,有9家小貸公司被責令停業整頓。

另外,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也發布消息稱,擬取消轄區內5家網絡小貸公司的試點資格,並強調相關機構要繼續承擔應承擔的債權債務及相關法律責任。

除此之外,包括安徽、江蘇、湖南、內蒙古等地,都在持續推進小貸合規治理,一批接一批的地方問題小貸公司,在加速退場。

這些問題小貸公司,有的違規,有的失聯,有的已經僅剩個空殼。冰鑒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清理小貸其實一直在推進,一方面是市場上小貸公司較多,良莠不齊,很多小貸公司非法發放高利貸,還有一些小貸公司並未開展實際業務,因此,將其清理出市場,有利於促進小貸行業健康發展。

在他看來,隨著監管趨嚴,行業競爭加劇,網際網路小貸的紅利將越來越少,再加上部分小貸公司的股東主營業務增長乏力,這也或導致更多機構被迫退出小貸業務。

事實上,對於大部分中尾部小貸公司來說,今年的業務開展不容易。從業者李力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經常會造成公司業務受阻或中斷的問題,目前整個公司業務策略趨於保守。「市場需求下降,獲客也更難更貴。只能少做點。」他無奈道。

這其實是很多小貸公司面臨的共同困境:增長乏力、核心競爭力不足、業務高度同質化下,如何提高獲客效率、降低獲客成本、留住存量客戶,已成為小貸公司的生死考題。

縱觀近幾年央行披露的全國小貸統計數據,從2015年開始,全國小額貸款公司數量持續下降,近兩年有略微加速下滑的跡象。例如到2021年底降至6453家,貸款餘額為9414.7億元,再至2022年一季度,小貸公司數量進一步降至6232家,貸款餘額降至9330.49億元。

對此,於百程指出,全國小貸公司數量眾多,特別是地方小貸公司占絕大多數,一方面受當地經濟波動和自身實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面臨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因而近幾年生存壓力較大,還有部分地方性小貸公司存在違法違規現象,因此整體機構數量呈下滑態勢。

維持現狀不下滑

「下半年,努力維持現狀不下滑,就是最好的結果。」談及後續發展,李力感慨道。

這也是大部分小貸公司的發展目標。多個因素影響下,不難窺出,後續小貸行業仍將持續分化。

正如王詩強指出,獲客難且成本不斷增加,槓桿限制導致融資難,此外監管要求降低貸款利率,多重不利因素疊加下,小貸發展困難重重,展望後半年依然挑戰較多。機構需要提高獲客效率,降低獲客成本,此外,只有風控較好的小貸公司才能給客戶提供更低利率貸款,才能留住客戶。因此,在他看來,下半年,小貸公司應該積極與第三方頭部智能風控企業合作,提高風控和獲客能力,應對激烈競爭。

「如今小貸公司的發展趨勢已經形成,預計接下來還將持續優勝劣汰。」於百程說道,下半年有幾個點值得關注,一是在網絡小貸層面,監管辦法目前仍在徵求意見中,根據網絡小貸徵求意見稿,網絡小貸門檻較高,全國性的網絡小貸因為全國展業,將由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依法批准和監管;另外,今年上半年廣東發文開展小額貸款公司不良資產轉讓試點業務,有利於小貸公司降低不良率,盤活資產,從而開展新的業務,這也是小貸行業提升資產處置效率,優化資產結構的有益嘗試。

展望後續,蘇筱芮則指出,小貸行業的發展仍將延續分化之勢,建議相關從業機構立足初心,充分挖掘小微企業、普惠金融的資金需求,提升服務能力與科技水平,打造自身的差異化、特色化業務,同時也要關注個人信息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重點合規工作,在合規的前提條件下穩健前行。

文章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劉四紅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辦法過渡期延長一年,去年末銀行網際網路貸款餘額5.75萬億

OPPO/vivo小貸增資50億,復刻小米進軍消費金融

大家都在看

銀行打響消費貸「價格戰」:最低年化3.8%,也有部分銀行「按兵不動」

10家A股上市銀行上半年業績預喜 3家凈利同比增長超30%

新規觀察:多家銀行青睞線上信用卡業務

上半年銀行信用卡業務調整匯總:疫情保障、帳戶管理、交易管控、息費調整等

央行:99%的銀行業資產處在安全邊界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