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男子繼承姨媽英國房產,內藏10萬件圓明園文物,價值數十億

2021-03-03     生活中演戲

原標題:東莞男子繼承姨媽英國房產,內藏10萬件圓明園文物,價值數十億

「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臧哀伯諫納郜鼎》」

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我們國家誕生了很多優秀文化,而作為文化的載體,文物和古代藝術品就是一個詮釋文化很好的途徑,我們沒有辦法見證歷史發生的時刻,但是我們可以從遺留下來的歷史文物中尋找歷史發生過的痕跡。人們常說只有將歷史真的讀懂,才能夠真正地思考未來,因為無論是教訓還是說經驗,對於人類的未來發展都是有益處的。

而能夠在幾百上千年以後再一次見到和觸碰到這些被遺忘歷史長河中的文物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畢竟只要是人為創造出來的物件就都會經歷風雨歲月的洗禮,沒有辦法像巍峨的高山、廣闊的大海那樣一成不變,隨著歲月的更迭這些文物的價值就越加厚重。

其實在過往的一百多年歲月中,我們國家依然完整有著不計其數的文化珍寶,但是那時候我們國家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戰爭、動亂。自鴉片戰爭以後,我們國家長時間飽受外國侵略者的欺凌,掠奪者們不僅僅殘害我們的百姓,還強取豪奪屬於我們的財富和文化寶物,圓明園的血淚史就是最好的印證。如果這個國家沒有經歷這麼多的慘痛戰爭,那麼我們或許可以從博物館,展覽廳中看到更多的屬於過往歲月的文物,他們可以給我們講述更多的過往故事。

但是即使很多寶物至今都還流散在海外,但是但凡遇到心懷一顆愛國之心的人都會積極參與文物回收和保護工作中去,而本文的主角就是其中一個愛國商人,祖上的遺留在國外的文物被他所得,為了文物能夠回歸祖國的懷抱他主動放棄了這份不菲的財富,並且還主動動用自己的資源和財富幫助這些珍寶回到國內,他就是趙泰來。

趙泰來的早年經歷

趙泰來的原生家庭是一個來自於廣東的商人世家,公元1954年,趙泰來出生在了這個家庭中,趙泰來的父親是一個非常時髦的人,年輕的時候下海經商,和妻子有了趙泰來以後就安心留在了東莞,做些小生意同時兼顧自己的家庭,趙泰來一出生就是家裡人的心頭肉,畢竟在那個時代長子的出世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家裡面的生活也還是算得上富裕,一家人的生活非常愜意,趙泰來的童年時光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的,美好的家庭生活,先進的西式教育等等都是他能夠擁有的,那時候的國內其他與他年齡相仿的孩子可以說非常羨慕他這樣的生活,他從來沒有吃過苦,自然也沒有經歷過任何的挫折,年紀尚小的的他沒有想到在不久之後他的生活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趙泰來15歲那一年,他的父母在一次外出的過程中因為車禍雙雙去世了,並且在不久之前他們家裡剛剛舉行完爺爺的葬禮,就這樣短短一年的時間,他家裡面的所有親人都離他而去,雖然在他所居住的城市仍然有幾位和他有血緣關係的叔父,可能是因為年紀的關係趙泰來與他們的相處並沒有多麼的融洽,最後趙泰來還是選擇了獨自生活,可是在那個時代沒有了父母的照顧,趙泰來這個15歲的男孩子又怎麼能夠照顧好自己呢?

到底是兼顧工作的時候再思考學習,還是說完全輟學去謀取一條生路呢,或許這些東西對於趙泰來來說都過於現實。不過好在不久之後他收到了一封來自香港的信件,正是他收到的這封信件讓他和我們的故事有了聯繫,寄信給他的是他的姨媽,也就是他媽媽的妹妹,母親也是來自香港的一個商人家庭,在他母親的那一代人中全是女兒,母親與父親相識相愛以後就來到了內陸,結婚生子以後基本就和原來的家庭少了聯繫,平常最多就是打一下電話,作為繼承家裡財產的姨媽並沒有在年輕的時候找到屬於自己愛情,一個人孤孤單單過了很多年,雖然在多年以前家裡留下來的財產還有很多,但是也已經不剩多少了。

雖然生活比較拮据,但是趙泰來姨媽知道姐姐和姐夫過世的消息以後依然非常關心這個侄子的生活,不管未來的生活會怎麼樣必須要給趙泰來這個孩子一個像樣的家,於是她寄信到東莞,讓趙泰來來香港找她,和她一起生活。

意外繼承價值連城的遺產

就這樣趙泰來坐上了前往香港的船,去到了很久沒有見面的姨媽家中。和姨媽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裡面,趙泰來感受到了足夠的溫暖,他們二人情同母子一般的生活又持續了很多年,時光荏苒,姨媽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年老之後的姨媽,還是非常在意自己走後趙泰來的生活,再三的囑咐他要好好的生活不要走歪路,在臨走之前姨媽還特意將侄兒趙泰來叫到了病床前,告訴他自己的父輩們在英國還有一些遺產,這些遺產自己並不想繼承,但是有了趙泰來的存在,這些遺產有了新的意義。

舉辦完葬禮之後,趙泰來踏上了去往英國的飛機,去尋找那些外曾祖父留下來的遺產,雖然是母方家庭的遺產,但是也只有自己能夠繼承了。去到目的地之後,他得到了幾棟別墅和農場,農場常年沒有人打理已經荒廢很久了。這時候趙泰來想起了姨媽的話,讓他去找那些被隱藏起來的財富,於是根據地圖的提示他來到了農場的一個塵封多年的地下室,進入地下室,一個又一個木箱子,各種各樣看起來就很古老的雕塑、玉器等等紛紛映入眼帘,這把趙泰來嚇壞了。

他連忙找來自己非常熟悉的合作夥伴,這個朋友是搞文物收藏的,趙泰來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鑑別這些東西的真偽,經過鑑定這些東西都是真的,大部分的瓷器和畫卷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這一個倉庫里裡面滿是文化珍寶。經過一番資料查證後,趙泰來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外曾祖父就是伍延芳,或許這些東西就是他們回國之前沒有能夠帶走的文物,在這裡一直保留到了趙泰來打開地下室大門的那一刻。

一開始朋友們都勸他將這些東西拍賣掉,這些東西都是價格昂貴的中國文物,如果賣掉是可以讓自己享受一輩子的,但是這時候的趙泰來陷入了沉思,經過了很久的糾結,他還是決定將這些文物全部送回中國,他認為這些東西的價值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而能為它們的提供保護工作只有國家,所以他無論如何也要將這些東西送到國家的手中,隨後他與一些文物保護工作者聯繫以後隨即開啟了這個計劃,對於他來說這個事情很困難,畢竟人在英國,如果說這些東西讓英國方面知道了那麼在運輸的途中必然會受到阻撓在,最後文物的歸屬又會成為一個有爭論的問題。

所以他並不想大動干戈,想要自己想辦法分批將文物送回國。但是這樣一來他就要獨自承受高昂的運輸費用,他隨後賣掉了繼承過來的別墅和農場,將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了運送文物回國上,經過多次的努力,他將共計10億元價值的文物全部送到了國內。這些東西我們依然可以在各大博物館中看到,而它們之所以能夠出現在我國的博物館中並且被保護,絕大部分的功勞都是來自於趙泰來先生。

參考資料:《臧哀伯諫納郜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WsiGHgB9EJ7ZLmJCZj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