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繁榮和穩定,離不開軍人的無私付出,尤其是從戰爭年代中走過來的那些老兵。他們為了國家,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有的甚至將生命獻給了國家,但在他們的心中卻無怨無悔。和平年代,他們老了,卻沒有為國家增添負擔,而是默默的隱居農村,為社會主義增磚添瓦。
在邢台市廣宗縣槐窩村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中,就有著這麼一位「老英雄」吳洪甫。他隱姓埋名長達37年,卻無怨無悔,直到18年的時候才獲得他應得的那份榮譽。
前段時間因為疫情的嚴重性,所以相關部門下達指令禁止外出,尤其年紀偏大的老人。但這一切的一切似乎對吳洪浦並沒有什麼作用,戰場上的敵人都不怕,又何況這「小小的疫情」,作為一名老兵,吳洪浦首當其衝成,從大年初二開始便帶班執勤。
寒風中這位79歲的老人嘴帶口罩、臂戴紅袖章,每次都長達40多分鐘,雖然這點時間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一個79歲的老人來說確實比較艱難,但吳洪浦卻將這一切做的十分完美。除了親自參與一線抗疫,吳雲浦還帶頭拿出1000元的積攢。
出生於1941的吳洪甫生活在一個軍人世家,爺爺是革命烈士。父親曾任槐窩村民兵隊長。所以他從小就十分嚮往軍營生活,帶著這份「希望」,18歲的時候吳洪甫就報名參軍。因為當時有著初中學歷,所以進入部隊之後就受到了一定的重視。成為了一名「標圖員」(用規定的符號將目視、無線電或其他途徑獲得的情報標示在圖上供作戰。訓練、教學、研究等使用的人員職務名稱),雖然這個工作在多數人看來不如實際操作飛彈的人員帥的多,但他卻有著自己不可獲取的作用。
正是秉承這一理念,吳洪甫刻苦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標圖員」,終於功夫不負有人,成為了當時部隊內鮮有的「高手」。
1962年9月9日7時30分,一架U-2直衝江西南昌上空而來。收到指令之後吳洪甫和戰友們迅速進入一級戰備,在吳洪甫和戰友的通力配合之下,先後兩次擊落敵方偵察機。獲得了當時頒發的個人一等功,和平年代,那可是莫大的榮譽。
五年之後,吳洪甫帶著滿身榮譽退役了。但他卻不能與親密的夥伴去分享這一喜悅,包括自己的結髮妻子。因為在他臨行之前,他的營長曾這樣讓他們保證到「不能泄露國家秘密,不能因沒有工作安排而鬧意見」。
要知道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退役回到老家之後,吳洪甫就將自己的那段「五年生涯」完美的掩藏了起來。
雖然眾人都知道吳洪甫曾參軍,但卻並不知道他在軍中到底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回到農村之後,吳洪甫的生活變得十分拮据,以著種地為生,雖然十分困難,但他卻從沒有向組織張過口。兒子因為左眼受傷,沒有足夠的診治費,從而落下一級殘疾,母親癱瘓、妻子患上股骨頭壞死,這些磨難雖然「強悍」,但吳洪甫仍然將哪兩個「不能」記在心中,默默的承受生活給予他的壓力。
時間總會撫平一切困難,在吳洪甫的辛勤勞動下,這些困難都已然被其「戰勝」,就像當年擊落敵方戰機那樣犀利。
征戰沙場是個兵,身居田園,仍不失「兵心」。2002年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吳洪甫從一本軍事雜誌上看到飛彈營的故事。當其讀到「空軍某部二營一舉擊落美製U-2高空偵察機......」這一片段的時候,吳洪甫不禁潸然淚下,那一刻他終於認識到了珍藏了多年的榮譽和秘密終於可以和家人分享。
妻子第一時間得知丈夫曾經的榮譽,亦是淚流滿面,這麼多年,她終於明白為什麼每當問起丈夫軍營之事,她總是選擇沉默。秘密雖然揭開了,但吳洪甫仍然留在這個小山村種地,對於他的這種「堅持」,許多人都勸他「你立過大功,找找戰友,給孩子們安排個工作,咋就不行?」
面對「誘惑」,吳洪甫說到「那個功是集體的,並不是自己的,不能用來換好處」。
生活中吳洪甫仍然是那麼節儉,閒暇時光也是主要以湊孫為樂。但國家並沒有忘記這個曾經做出貢獻的老兵,18年的時候他榮獲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以及被國家評為「最美退役軍人」的稱號,19年更是獲得模範退役軍人。
諸多榮譽加身,但吳洪甫仍然生活在那個小山村中,利用自己剩餘的時光做著平凡而偉大的事情。這就是中國老兵,這就是中國軍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VmpBHEBrZ4kL1ViSj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