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老馬」這個老馬為何不一般?

2019-08-07     運城新聞網

垣曲縣南城社區民發小區居委會主任馬永紅,14年來熱心為居民辦實事、解難事、找樂事,小區內流傳著一個口頭禪——

「有事找老馬」

「馬主任,我忘帶鑰匙了,進不了家。」「馬主任,停水幾個鐘頭了,啥時能供水?」每天,馬永紅都會接到居民類似這樣的電話,每次,他都有求必應,老馬的手機成了小區的「熱線電話」。「有事找老馬」,讓馬永紅十分忙碌。但他說:「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必須想方設法去解決,因為大夥信賴咱。」

辦實事,居民有了幸福感

民發小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共有6棟單元樓。在200多家住戶700多口人中,80%來自黃河小浪底水庫搬遷而來的移民。

2005年7月,住在這個小區的馬永紅被推選為居民委員會主任,8年後他成了業主委員會主任,小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後又被確定為網格長。

「小區有啥事就找我老馬,作為一名黨員,咱要盡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馬永紅說到做到,踐行承諾,不放空炮。

馬永紅正在小區給居民廣播。 崔松良 攝

要完成小區主道及樓前樓後共計1萬平方米的硬化任務,有三難,一是需要的130萬元資金從何而來,二是拆除亂搭的32間臨時房怎樣拆,三是居民在空閒地開的小菜地和21根網線杆如何拔。

針對這三難,馬永紅迎難而上,各個「擊破」:向縣移民辦申請撥款,跑企業讓其捐款,動員住戶出錢;老馬帶頭拆除了自家建的小賣部和車庫;其他居民也顧全大局拆掉了臨建房;多次做通工作,剷平了菜地,拔除了網線杆子。

2017年5月小區道路硬化正式啟動,歷時兩個多月。其間,除了居民代表監督施工,馬永紅親自跟班監工,確保了工程質量。

20年來,居民冬季取暖經歷曲折。先是外接附近一家單位的燒煤鍋爐供暖,因不符合環保被取締後,居民購買電暖器,用電高峰時變壓器負荷過重,多次跳閘,一個冬季下來每戶電費高達2000多元。小區道路硬化後,恰逢縣城實施集中供熱,有些居民不願意安裝,老馬便登門逐戶宣傳,講政策話好處,200戶都先後安上了「大暖」,寒冬里家家戶戶暖洋洋。

馬永紅籌集6萬元安裝了10盞路燈,使小區夜間亮堂堂;栽植了27株「法國桐」樹,使小區綠樹成蔭。他還邀請兩家醫院的大夫,給居民先後兩次義診,做到有病早治,無病早防,保障居民身體健康。

硬化、亮化、綠化、「冬暖」和「健康」工程,使民發小區面貌一新,環境優美,居民有了幸福感。

「三治」融合,居民有了安全感

民發小區緊靠縣城黃河路和農貿市場,以前大門無人看、清潔無人搞、安全無人管。小區內失盜時有發生。

怎樣管好小區?他們學習推廣「楓橋」經驗,實行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真正找到了「真經」。小區並沒有請物業公司,而是以業主委員會為主體,堅持居民自治。按照網格化管理辦法,6棟樓都選出了樓長,每個樓道也推出了樓道長,並在明白牌上公布其姓名和聯繫電話,同時制定了《小區居民公約》,當作「小憲法」交給大家自覺遵守執行。

為做好法治和德治,馬永紅東奔西跑籌措資金兩萬元,在小區安裝了9個「電子眼」,有效監控管住了安全隱患和「盲區」,並在小區建立了門衛。該小區還成立了「五會五隊」,「五會」是矛盾調解委員會、紅白事理事會、消防管理委員會、婦女工作委員會、小區文化協會。「五隊」是治安巡邏隊、平安志願服務隊、環境衛生清潔隊、居民合唱隊和文藝宣傳隊。

這些組織機構並沒有流於形式,而是有人員、有活動、有成效。治安巡邏隊晝夜巡查有記錄;平安志願服務隊義務服務保平安;環境衛生通過投招標,確定專人搞清掃,各樓道由住戶輪流值班保潔。小區居民鄰里之間免不了產生糾紛,樓頂漏水、管道堵塞,等等,都需要有人協調。10多年來,馬永紅參與調解和單獨調解的大小民事糾紛達420起。

走進民發小區,法治和德治宣傳氣氛濃厚。100餘個文圖並茂的宣傳牌,固定在小區顯眼處和各個角落,內容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民普法、德孝教育以及反邪教等。6棟居民樓都有一塊黑板報,由板報員定期更換,宣傳時事政治、法律法規和小區里的新人新事。

現在這個小區,衛生有人搞、院落有人看、黑板有人換、矛盾有人調,處處井然有序,居民安居樂業,人人都有安全感,連續10年無發生一起刑事案件,被評為全縣「平安小區」。

豐富小區文化,居民有了快樂感

「小區硬體條件改善後,在馬永紅的倡議下,小區先後組建了文化協會及由37名居民參加的合唱團和一支52位居民參與的文藝宣傳隊,還建起了小區廣播站,安裝了6個喇叭。這「一會、一團、一隊、一站」,支撐著小區文化活動,彰顯了地方特色。

合唱團演唱的紅色歌曲及自編的《打黑除惡之歌》《民發小區之歌》,不僅唱紅了整個小區,還到左家灣、西峰山等村演唱,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文藝宣傳隊表演的有戲曲選段、小品、歌舞、垣曲鑔、三句半和表演唱等,每逢元旦、三八婦女節、老年節等都組織專場演出。小區廣播站經常播送小區新聞,小喇叭成了民發小區的《新聞聯播》。

小區的文化活動有聲有色,和住在這裡的國家一級編輯、市文聯原副主席申大局鼎力相助、樂於奉獻分不開,每次文藝演出都少不了他編的節目。

除了居民自娛自樂,小區也邀請專業劇團來演出,今年邀請縣曲劇團和蒲縣蒲劇團先後上演了10場戲,使居民們坐在家門口美美過了兩把「戲癮」。演出前,馬永紅跑資金、幫搭台、拉電線,忙裡忙外。

小區文明建設,是馬永紅主抓的另一項工作。民發小區在縣城各社區率先評創五星級文明戶,作為試點已完成了推薦、公示、審報,社區批覆後將隆重授星掛牌。

早年馬永紅在一家企業上班,曾被授予省市勞模。如今他作為小區里的「撐門人」再立新功,連年被評為全縣優秀居委主任、最美網格長和社區先進工作者。

崔松良

瀏覽更多本地新聞資訊,請登錄」運城新聞「客戶端。

長按二維碼通過圖片識別下載客戶端

歡迎登錄「運城新聞」客戶端爆料

或撥打新聞熱線:0359-2233366

瀏覽更多本地時政新聞,請關注《運城日報》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UuWc2wBvvf6VcSZG_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