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伊姐(周桂伊)葉子姚
臨近年底,幾次熱搜都送給了明星離婚。
大家驚詫之餘,感慨,這是為逃避離婚冷靜期嗎?
23 日,周迅和高聖遠也官宣,離婚了,彼此「祝安好」。
官宣終於來了,是因為前任的現任公開宣示主權了,高聖遠的現女友,在INS發二人親密照片和高聖遠手寫情書。
一個私人小號,只有這兩條動態,心態用意昭然若揭。
有意思的是,面對這個熱搜,全世界好像只有兩種人。
「周迅什麼時候結婚的?!」
「周迅不是早就離婚了嗎?!」
總之,無人驚訝,無人意外,無人惋惜,無人感慨。
周迅和高聖遠,2014 年5月公開戀愛關係,彼時,周公子一張圖,一條百度詞條連結,就完成了官宣。
兩個月後,二人結婚,在杭州一場公益活動上,婚禮的確少了點荷爾蒙、衝動、甜蜜的東西,看起來十分「正統大氣、價值高遠,為人類謀福」。
彼時,高聖遠在社交平台,說了7遍感恩。
兩個人是真的甜過的。愛情這件事像神秘氣息,所到之處空氣都變得微妙,無法掩飾,一目了然。
兩個人頻繁合體上雜誌,參加活動,所到之處都是甜蜜快樂。
但它太短暫了。
2016 年,周迅生日那天,高聖遠的祝福,成為二人在大眾記憶里的最後一次「合體」。
從此,關於周迅的一切,在高聖遠的社交平台,再無更新。
2020年上半年,高聖遠刪掉了 INS上所有二人合影,也許那個時候開始,高聖遠已經move on了。
如夢似電如泡影,他們只是短暫地,婚了一下。以至於這場婚姻,更像過家家似的戀愛重磅打卡,只為留下一個更加正式的印記。
它跟「婚姻」本身,是沒有關係的,因為所有可以維繫下來的婚姻,都離不開兩個詞, 交換和磨損。
周迅,人間不值得她交換和磨損。
關於周迅,過往種種太多人,太多號寫過,我們就不贅言了,說說近幾年的她吧。
今年夏天周迅參加《樂夏》,記得有一期,大張偉說了一句話:喜歡搖滾的女孩,都特別來勁。
他講之前跟一個女孩約會,找不到人,問她在哪。姑娘說:「我在長得像小狗熊的雲彩下面 。」
46歲,可她的心依然赤誠柔軟、天真飄忽,和16歲的孩子,沒有二致。
可她又不是那種可以依賴著某人,永遠仰視,柔軟的孩子。
別忘了,周迅曾經就是一個「搖滾女孩」,或者說,「搖滾」一直是她骨子裡的部分,她自己也出過唱片,唱過歌。
在李亞鵬之前的男友們,竇鵬、賈宏聲、朴樹,都是搖滾圈的才子。
她的「來勁」,不只是 46歲,在《樂夏》的舞台,依然能旁若無人蹦蹦跳跳,開心得像個孩子,拍手配合得像個「傻子」。
她的「來勁」,是不因為安全感,只因為想體驗,一直活成「戀愛中的寶貝」。
用好友黃覺話說:「她這一輩子就是跟著感情、愛情這兩個詞在漂流 。」
《樂夏》里馬東問周迅:朴樹是不是silly boy?
周迅說了,他不是,他比我清醒。相比之下,覺得自己才是silly girl。
周迅腦海里的「戀愛」,就是「戀愛」,是無法跟「婚姻」聯繫在一起的。
她的戀愛,是直接用男友名字唱了一首歌叫《大齊》;是講兩個人如何在香港約會看煙火,如何急匆匆跑過天橋擁抱彼此。
是楊瀾問她「面對傷害的時候會不會恨一些人?」
周迅說:「不會恨。曾經恨過一小下子,但後來自己又不見了。」
婚姻在她的腦海里,只有一個參考樣本,就是父母的樣子,因為那是「完美」的。
我當然相信,這份「完美」里也有她主觀構建上去的柔光,有她沒有看到的艱難,畢竟人性都差不多,但是不重要。
對於少年離家的周迅,對於有自己的視角看世界的周迅,這已經是一個標準,「觸不到的遙不可及的美好」,或者說,她只相信和想要,「最美好的那部分」。
婚後的周迅,其實有練習過「婚姻」的樣子,她去學做飯,和高聖遠一起上生活類雜誌,分享居家生活的心得。
這反而讓高聖遠有點意外和拘謹:「太太現在會給我做飯,而且非常好吃。比如紅燒排骨,聽她說,之前從來沒有做過飯。我很意外,覺得這應該是天賦吧。」
她那麼喜歡孩子,但沒有做好準備,去要一個孩子。
在《金星秀》上說:「孩子生下來,你就要對他負一輩子責任。」
她可能隱約知道,帶著愛和完美主義去對另一個生命負責,太沉重了,或者說,代價太大了。
對於「養孩子」,周迅最大的實際感受來源於,她和高聖遠,一起去找陳坤的兒子玩兒。
周迅說,高聖遠和陳坤的兒子玩槍,就像個小孩子,跑來跑去。
老實說,這段婚姻里,不管是周迅,還是高聖遠,他們一直是「在雲端」的。
高聖遠雖然是中國皮,但出生在美國,父母很早到了美國,所以他是徹底的美國思維,上的是名校,做演員真不算有靈氣,在白人世界,演藝圈對他而言,更像朝九晚五的職場,穩穩地打一份工。
周迅從13歲隻身打拚,從拍日曆、面試劇組、跟搖滾圈玩兒開始,在一個接著一個劇組流連成長的經歷,跟他南轅北轍。
雙方似乎也從來沒有條件嘗試一起「過日子」,高聖遠抱怨,「周迅身邊的人太多了,永遠那麼多人」,而巨大的名氣差異,也讓非常理智而體面的雙方,選擇了「徹底經濟獨立」。
好友透露,兩個人之所以分開,是因為巨大的文化差異,「一個說英文,一個說中文,彼此理解對方都有點困難,原本以為愛可以克服一切,但沒有做到。」
說真的,其實我想像不出,如果周迅真的進入傳統婚姻模式,開始為一個男人洗碗,生兒育女,面對婆媳問題,孩子撫養和教育問題,那畫面是怎樣。
(史航說那句話太精準了;「她長著一張未婚妻的臉」)
婚姻從來不是愛情的結晶,婚姻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制度,誕生之初,是為了父系社會,男性以對女性進行生活照顧,換取孩子的血緣(女性的子宮)徹底歸屬於自己,很殘酷,但這就是婚姻的誕生本意,是徹底男權的。
周迅從一開始就是典型「非制度的」,不然她無法演繹《李米的猜想》里又哭又笑為愛痴瘋的臉;《蘇州河》里甜蜜微笑投河自盡的臉;《大明宮詞》里掀開薛的面具,仿佛見到了極光的臉:《戀愛中的寶貝》里,夢幻、飄忽、不接地氣卻無比動人的臉。
她是人間的精靈,來這個世界,是為了增添不一樣的光,所有「制度」,她本質都不適用,對她都是磨損。
她生活中無法照顧好自己,在人多的場合會非常緊張,LENS那本《自在人間》里周迅自述:「我好像只有在片場才是我自己,離開片場,我不知道該怎麼生活。」
她們其實已經離婚兩年多了,她終於逾越了內心傳統的那一面「我也結過婚了」,現在的她,從雲端走了下來,只要自己適合的,舒服的,自在的。
她不再端著多棲影后的頭銜,遠離人間,她參加很多節目,接觸她熟悉的人,一些新鮮的事兒。
《嚮往的生活》有可以一起回憶過往的老搭檔黃磊;
《樂隊的夏天》有她熟悉的搖滾圈,老朋友,包括說她就是個傻子的張亞東;
《奇遇人生》和《很高興認識你》都是和阿雅一起「過真實的日子」,光著腳丫踩在田間地頭挖蘑菇。
她的成人期,來得太晚太晚了,她略微困惑地直言, 28歲的時候,才稍微有一點長大,去年,自己才開始成熟。
我想周迅以後不會執著於婚姻了,離開婚姻的人,都知道,那意味著什麼,有足夠能量的人,會自然而然地放棄一葉樹木,選擇一片大海。
這多好,世道變好,從女明星敢於離婚開始,世道變溫柔,從女明星示範,不把婚姻當回事開始。
可以戀愛,也可以結婚,不用逃避年紀和年紀帶來的困擾,可以面對自己的衰老;可以不生孩子,不做母親,可以在認清生活和自己後,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總有一些女性,本來就該活在那些我們熟悉的約定俗成之外。
我印象最深刻,是周迅的媽媽很早就跟她說過——你不一定非要結婚的。
祝福周迅,離婚快樂。
戀愛中的寶貝,你繼續愛下去就好。
伊姐觀影團
伊姐觀影團將於12月31日19:30在美嘉歡樂影城(三里屯店)組織免費觀影《送你一朵小紅花》。
電影講述了一個溫情的故事。
兩個抗癌家庭,兩個生活軌跡。
讓我們個人正視和思考「死亡」。
在命運面前,學會去愛和珍惜。
小時候我們都曾想要「一朵小紅花」
那是肯定和鼓勵。是最簡單的表達。
這一次「小紅花」是鼓勵和支持。
是向身邊人釋放的溫暖和善意。
每一個積極生活,給人帶來溫暖和力量的人。
都值得被獎勵一朵小紅花。
歲末年初,溫暖前行。
伊姐陪你一起,暖心跨年。
掃下方 二維碼,
註明 加入伊姐觀影團,
已經在觀影群內的就不用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