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性別意識」薄弱,家長為了孩子要不要「避嫌」?你要明白

2019-05-15     胖墩兒奶爸

文|胖墩兒奶爸(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的朋友梅子是一個家庭主婦,平時和公婆住一起,每次出來都會跟我抱怨,說自己的老公平時在孩子面前都不知道要注意,上廁所不知道關門,洗澡有的時候忘拿衣服了,喊不到別人的時候就喊女兒去拿,進女兒房間也從來不知道要先敲門,夏天熱的時候在家裡就穿個內褲晃來晃去,晚上給女兒講故事睡著了,讓他回房間睡覺,他也困得懶得走,直接睡下了,說沒關係的,還說梅子過於大驚小怪,孩子這麼小,她懂什麼,自己的女兒,有什麼關係,自己媽媽不也是這麼帶大的麼,氣的梅子都不知道說什麼好。後來想想也難怪,她說她婆婆在家也是一樣的,從來不避嫌,什麼當著兒子的面換衣服,上廁所,這些都是常事,雖然她也會和女兒去說,要注意什麼什麼,但是這些都是相互的,如果對方不配合,說什麼都白說,搞得梅子非常苦惱。

​其實,家庭環境造成的影響,真的也會影響到下一代。其實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年輕父母帶孩子的過程中也是不勝枚舉,爸爸給女兒洗澡、兒子喜歡賴著媽媽睡、孩子上洗手間不喜歡關門等等。那麼我們父母該如何和孩子相處呢?

一、 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應不應該避嫌?

  • 父母雖然是最親的人,但是5歲以後的孩子,其實自我意識已經逐漸形成,你們以為他們不懂,其實他們都「看在眼裡」,為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有些事情我們不要在孩子面前去做。

  • 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現的過於親密,很容易誤導孩子,不知道男女有別,該把握分寸的時候要把握分寸,因為孩子會模仿大人,特別是女兒,以後可能會吃虧,父母可以讓孩子知道你們很恩愛,但是不要太過於親密。
  • 再者也會讓他們對於性別產生誤解,男孩子娘娘腔啊,女孩子像個假小子啊,逐漸地自己都搞不清楚性別,有可能導致於出現類似同性戀這種關係。

二、 避嫌是教育孩子保護自己的重要環節

1.灌輸自我保護意識

讓孩子知道男女有別,從小有自我保護意識,特別是女孩子,不可以隨便和別人親密,要讓自己的孩子逐漸培養起性別觀念,父親要在男孩子面前樹立一個男子氣概,身體力行教會男孩子什麼叫小小男子漢,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區別和性別尊重,媽媽要時刻不忘教育女兒保護自己不受侵害。

​2.注重個人隱私

養成孩子保護個人隱私的習慣從家裡做起,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要給他們的腦海中潛移默化的輸入一個個人隱私的觀念,自己的個人隱私要注意保護,別人的個人隱私要注意尊重,不把自己或者家人的隱私隨便透露,也不要把別人的隱私拿來閒聊或者取消。

3.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父母在談論不適合孩子參與的話題時要注意避免孩子在場,無論是多重要多緊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該避嫌時還是要避嫌,不要讓孩子參與到成年人複雜的世界觀中去。

三、面對長大的孩子,這些事家長不要再做了

1.儘量提早分房睡

如果說有條件的家庭,建議3歲以後可以分房睡,實在不行,5歲以後也必須要分開睡,這也是為了培養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我們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特別有依懶性,每天晚上需要父母陪,那麼父母在安撫孩子睡覺以後就可以離開了,往往特別是男孩子,如果過於對母親依賴,那麼很容易在成人後有戀母情節,父母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心軟,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2.不要在孩子面前隨意換衣服

生活中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是,爸爸千萬不要在女兒面前換衣服,同樣媽媽也不要在兒子面前換衣服,因為孩子在慢慢長大以後,自己會逐漸意識到男女有別,這個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就要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常識,讓他們知道如何去保護自己,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要在孩子提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刻意去迴避,這樣孩子的好奇心會越來越大,為了讓孩子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一定要重視。

​3.不要對孩子干涉過多

孩子大了,想法會多了,他們也想有自己的空間,不想讓父母知道他們的小秘密,或者不想父母去要求他們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特別是媽媽,有時候孩子喜歡吃這個菜,我們一定要讓他們吃那個菜,孩子有的時候只是想要穿一件自己想穿的衣服,那媽媽可能會因為不好看不讓穿,或者天氣原因,要穿自己指定的衣服,一旦不聽話還會罵孩子,其實這樣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以後他們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猶豫不決,沒有自信。

4.不要當著外人的面隨意職責孩子

這個我覺得是作為家長應該要重視的一點,孩子在外面犯錯,你可以回到家慢慢講道理,教育,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去說孩子,罵孩子,這樣孩子會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試想一下,我們在公司當著同事的面被領導訓斥,是不是有種想立馬鑽地縫的心情,覺得特別沒面子?其實孩子也是一樣的,這樣孩子不但不會聽,反而會跟你犟,他不想大庭廣眾之下被那麼多人去「欣賞」。

總之,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導師,在孩子潛意識形成的過程中,父母的任何行為、任何決定都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我們一定要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去多關注孩子。現在的社會變化速度太快,信息種類繁雜信息量大,強加灌輸式教育以及完全脫離時代,一旦孩子開始升小學、中學,各種各樣的信息撲面而至,或好或壞,以孩子未成年的心性很難辨別,稍有不慎,極容易出岔子,只有趁孩子尚幼,便於打基礎階段,父母反覆牢固樹立孩子正確的三觀,不該做的不做,不該碰的不碰,該保護的保護,該尊重的尊重,才能確保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身心健康,少犯小錯,避免大錯!

大家對平日裡部分家長在孩子面前不「避嫌」有哪些看法呢?對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又有哪些見解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

在生活中,關於孩子的任何問題我都可以給你建議。希望我的這些訣竅對你在育兒方面可以有所幫助。

我是胖墩兒奶爸,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育兒小竅門,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Pp1KmwBmyVoG_1Zj2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