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白內障就是起了「霧氣」的玻璃,讓「視界」變得霧蒙蒙的。
調查顯示白內障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特別是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白內障的發病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這更是對活動不便的老人增加了額外的負擔。
雖然白內障的發病率高,但依然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甚至對它存在誤解!
正確認識白內障
白內障是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眼睛問題,其發病率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這是個不可避免和阻擋的自然過程,和毛髮變白是一個道理,基本上每個人都逃不出它的「魔爪」。
作為一種常見的致盲性眼病,可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白內障又叫發育性白內障,多在出生前後即已存在,後天性白內障是因疾病或與年齡老化有關,多見於50歲以上,同時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比紫外線、外傷等。
當患上白內障的時候,晶狀體發生渾濁,光線透過渾濁的晶狀體就不能夠聚焦到視網膜上,出現視物模糊的症狀。雙眼同時或先後的視力逐漸下降,還會有固定性黑影,還可以出現單眼的復視,重影,眩光以及色覺的改變,部分病人嚴重了會有部分的視野缺損,甚至導致失明。
白內障治療的誤區
1,藥物治療白內障
目前沒有一種藥物能夠緩解晶狀體的混濁,更別說治癒了。藥物一般只用於部分初發或輕度白內障,而且作用有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白內障加重。
至於有些人覺得滴眼藥水有用,可能是因為中老年人眼部可能合併乾眼症、瞼緣炎等眼表問題,有眼乾、灼熱、異物感等症狀,眼藥水會帶來清涼的使用感,一定程度上會感覺視物模糊的症狀減輕。
但這絕不意味著白內障得到了治療。長期不合理使用眼藥水,裡面可能含有的防腐劑等成分還會加重眼表的問題。很多老人家害怕手術,輕信某些廣告里「眼科神藥」的誇張效果,錯過最佳手術時間,最後到了晚期甚至已經失明,實在讓人痛心。
2,白內障「熟了」再做手術
治療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以前白內障手術要等到白內障「成熟」了才能做,是因為過去,白內障手術採用大切口手工摘除,創傷大、恢復慢,所以輕中度白內障患者,感覺自己視力還可以,就乾脆等一等,等到白內障嚴重到完全混濁才進行手術。
而現代白內障的手術方法是切口非常小,只有2毫米,而晶體越混濁,需要超聲能量就越大,可能會對角膜等其他眼內組織產生一定副作用。所以,只要覺得白內障造成的視力下降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就可以考慮手術了。
拖著不治療反而不利,有的老年白內障患者因為等待期過長,其它眼睛問題如老年性黃斑變性、青光眼或者其它炎症也隨之發作,大大增加了手術的難度。所以,只要查出白內障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白內障手術的注意事項
1,術前檢查
為了保證手術的安全,要對病人的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檢查,同時還要篩查是否有傳染疾病,如果有服用凝血藥物,需要停藥3天!
除此之外還要做詳細的眼部檢查,檢查手術前視力情況,排查眼部活動性炎症及眼底病變;檢查眼壓、進行淚道沖洗,排除青光眼、淚囊炎等疾病;檢查角膜曲率、眼部A超及眼軸長度,計算出人工晶體度數等;
通過這些檢查,來制定出合適的手術方案。
2,術後保養
現在醫療科學的發展,白內障手術技術日益成熟,雖然手術簡單,創口小,但手術後也是需要注意護理的,尤其是術後三個月。
首先要按照醫囑使用滴眼液,不要擅自停用,或隨意改變滴眼液的使用量和頻率;之後也要按照醫生交代的時間定期複查。
白內障手術的創口再小,也是一個創口,而且還是在眼睛這樣敏感重要的部位,因此為了避免感染,加快傷口癒合,術後要避免生水或其他不明液體濺入眼睛表面,同時禁止游泳、漂流等容易使水進入眼睛的高風險活動。
戴眼罩睡覺,白天有意識,可以控制自己不去揉眼睛,但晚上睡覺時,很可能下意識去揉,拉扯傷口,造成感染,所以睡覺時最好戴上眼罩。傷口恢復期要避免劇烈運動、重體力活動、對頭部及眼部的外力等,防止還沒有長牢的人工晶狀體發生脫位。
目前,手術是治療白內障唯一有效的方法,當覺得自己視物出現問題,看東西模糊、變形、有黑影等,一定及時去醫院檢查,切勿諱疾忌醫,耽誤了病情,引發其他眼科併發症,那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