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最深處
花王牡丹盛裝登場
春天已近尾聲,
還剩下最後一個節氣「穀雨」,
百花俱已開遍,
此時,牡丹盛裝登場,
彰顯出不與百花爭春的王者風範。
民諺道 「穀雨三朝看牡丹」,
意思是說穀雨後三日
正是觀賞牡丹的最佳時期,
所以,牡丹又被稱為 「穀雨花」。
牡丹,
原產於中原地區的山谷丘陵之中,
最早是作為藥用植物
而被《神農本草經》記載。
她天生雍容華貴,
大氣凌然不柔弱的品性,
縱然生於山谷,
也抵擋不了她脫穎而出,
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
最終被譽為 「花中之王」。
唐代文學家劉禹錫贊道: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清·陳枚《月曼清游圖冊》
藏於故宮博物院。
魏晉南北朝時期,
牡丹作為觀賞花卉,
開始進入世人視野。
隋朝時期,
隋煬帝廣收天下奇花異草,
「闢地二百里為西苑,
詔天下進花卉,
易州進二十箱牡丹,
有赫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
各種色澤艷麗、富麗堂皇的牡丹,
瞬間俘獲世人芳心,
牡丹種植也開始繁榮起來。
到了唐朝時期,
牡丹迎來空前的發展。
無論宮廷寺院,還是貴族富豪,
以及民間平民,
皆以種牡丹賞牡丹為榮。
唐代詩人盧綸道:
「長安富豪惜春殘,
爭賞街西紫牡丹。」
白居易也感嘆:
「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朝人對牡丹的狂熱偏愛,
令牡丹種植十分普遍,
同時也繁育出諸多品種,
有的甚至不惜一擲千金。
可謂 「四十年間花百變」,
「買種不復論家貲」。
其中又以洛陽牡丹最為有名,
歐陽修《洛陽牡丹圖》云:
「洛陽地脈花最宜,
牡丹尤為天下奇。」
最終成就了牡丹 「國色天香」
花中至尊的地位。
時至今日,
每年穀雨前後
各地的牡丹花展,
依舊令人欣喜若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PPjinEBiuFnsJQVviz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