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綜合體,不單單是對一個國家全行業的挑戰,更是對維修技師的知識基本功一個考驗。
眼前的這台底盤代號為F18,12年出廠的寶馬525LI在剛剛邁進了19年之後,就開始出現了問題。此時的它公里數已經達到了十萬,正是處在故障率頻發的分水嶺上。
雖然這台車正在發生著故障,但我還是忍不住看看這台七年前老車的內飾。胡桃木的鑲嵌使得這台F18有了格外的韻味,在營造高級感方面,德意志民族真的是很厲害。
渦輪增壓器的出現使得中大型的轎車,也可以搭載了小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這台寶馬525LI便是如此,好在N20的發動機輸出功率還算是不錯,沒有太嚴重小馬拉大車的感覺。
這輛525LI在涼車啟動的時候發生了比較嚴重的抖動,熱車之後雖有減緩,但還是依舊能夠清晰的感覺到。這個故障現象非常像積碳過多的表現,但是車主表示剛剛清除過積碳。經過試車,發動機也沒有任何的問題。檢查到現在,我就有感覺到應該是機爪膠出現了問題,很有可能是機爪膠塌陷了。
機爪膠是發動機和車身的連接點,不單單起到支撐發動機的作用,還起到濾震的作用。發動機在工作的時候產生的震動都是經由機爪膠過濾再傳遞到車身上,當機爪膠掛掉之後,發動機的震動就會毫無保留的直接的傳遞到車身上。這個時候你就會感覺發動機在抖,座椅和方向盤也會跟著有很大的震動。而這個故障的處理方式只有一個,就是更換。
圖中兩處被塗黃的就是機爪膠了,在這個角度確實看到它們都很吃力。更換難度也不小,畢竟前端動力形成的所有力量都是靠它承接的,不單單有發動機還有變速箱。
右側的發動機機爪膠由於沒有了油底殼阻擋,在這個角度可以看到一部分。現在的機爪膠已經徹底的塌陷了,上部的機爪架已經和下部的機爪膠緊緊的貼上了,沒有了一點的縫隙。
更換機爪膠是個不小的工程,畢竟更換的是發動機的承重件,所以存在一定的危險係數。此刻需要用到舉升機和立式千斤頂的完美配合才行 ,因為需要做到在不拆卸發動機的前提下,將發動機和車身之間分離。
車身和發動機實在是不太好表達,但是看到千斤頂也能知道是在做向上頂起的動作吧。因為發動機還有眾多的管路和車身上的部件相連接,向上頂過度了很可能會造成管路破損,也就是管路被活生生的拉斷了。很多新手都在這裡載了跟頭,所以需要一定的經驗。
機爪膠跟減振器一樣,需要成對的更換。因為新的機爪膠沒有一點潰縮,舊的無論多少一定會有塌陷。如果只是更換一側,發動機一定會由於機爪膠兩側的高度不均衡造成向另外一側的傾斜。
新的機爪膠是德國進口的,看似簡單的機爪膠其實內部是空心的。雖然寶馬在國內已經生產多年,華晨的生產經驗也比較豐富了。但是一些核心部件還是依靠進口,機爪膠看似不出奇,但是生產工藝可不簡單。
我取了一新一舊做了對比,在機爪膠上有一塊橡膠材質的觸點。這個觸點類似於剎車片的報警線,不過這個機爪膠並沒有主動報警功能,只不過是通過觸點被擠壓的狀態來觀測。機爪膠的塌陷狀態,對比還是非常明顯的。不用我說,想必也都知道發生了什麼。
如果觸點還不夠直觀的話,那麼這個角度一定會讓你耳目一新。新舊機爪膠的高度已經完全的不一樣了,舊的機爪膠已經發生了非常明顯的塌陷。
因為新的機爪膠明顯要比舊的機爪膠要高出一大截,所以安裝難度要比拆卸還要大一點。
更換完畢,可以在這機爪架和機爪膠之間看到一個明顯的縫隙。這才是正常機爪膠應該有的狀態,發動機的震動才不會直接的傳遞到車架上。
寫在最後:其實這個故障不是很好判斷,需要一定的經驗。它的故障現象和發動機出現問題的現象非常的相似,非常容易混淆維修技師的判斷。況且沒有維修過德系車型的技師真的是很難判斷出來故障出現在這裡,因為它的表現沒有任何的徵兆,更沒有故障維修的方向。這個時候經驗就顯得彌足珍貴了。如何能避免機爪膠的損壞?答案是不能。因為它是一種消耗品,無論汽車行駛與否,它都是在一直工作。但是顛簸路面一定會造成機爪膠的提前老化,這屬於一種自然的消耗品,也不用刻意的駕駛。畢竟寶馬本身的屬性,就是讓你踩下油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