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屬於兩個核心部件,它們在工廠裝配生產的時候必須要嚴格遵守工藝流程,出不得半點偏差,否則就會直接影響後期的性能和壽命。有不少車在用了一段時間之後,由於種種故障,不得不面臨著大修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情況,這種維修可謂是傷筋動骨。不管從理論角度還是現實角度,大修後想達到原車品質都是絕對做不到的。我以一個混過5年主機廠,開過4年汽修廠的過來人,詳細地告訴你為什麼不可能。
製造是團體作戰,維修是單打獨鬥
首先,我們要先聊聊製造和維修這兩個環節中人的因素。在工廠里都是流水線作業,流水線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工位只負責一道工序,專人負責專事,因此每個工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都是專家。而在售後維修廠中,並不是流水線作業,一般最多是1到2名師傅維修一台發動機或變速箱,他需要操作這款發動機或變速箱維修的每一個步驟,甚至還要負責多款其他不同的型號,就算他是個極度細心的人也絕不可能比得過整條生產線上的團體專家。因此,在維修環節,工藝可靠度可謂是完敗。
製造設備和維修設備一個天一個地
其次,我們來說說設備因素。在發動機和變速箱製造工廠里,發動機和變速箱的生產雖然目前還是以人工操作為主,但是期間會運用大量的專用設備作為輔助,比如機器人、高精度扭矩槍、專用夾具等等。這些專用設備可以在極大程度上保證裝配的可靠性和產品一致性。而維修工藝則是廠家根據汽車後市場的特定條件所制定的,必須在有限的維修條件下進行,因此可靠性就比生產工藝差很多,比如沒有機器人就只能靠人力,沒有高精度扭矩槍就只能用普通的機械式扭力扳手,沒有專用夾具就只能用通用型夾具等等。因此,在設備條件上,維修肯定比不上製造。
配件的質量,維修和製造無法比擬
第三,我們來說說配件因素。製造環節中所使用的零件都是質量最好的,這個毋庸置疑,我就不贅述了,下面主要講一下維修環節中所用到的配件。先說大家都知道的非原廠件,很多社會修理店在維修過程中會使用品牌件、副廠件、仿貨、甚至拆車件等非原廠件,這些配件並不是說質量都不行,就好比品牌件的質量其實還是不錯的,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就是它們一定不如原車件,因此在配件環節上,維修已經輸了。
另外,有人可能會說4S店應該用的都是原廠件,這裡我告訴你兩件事。第一,售後市場用於維修的原廠件和售前市場用於裝車的原廠件其實還是有所差別的,零配件供應商會把質量最好的零件供給主機廠用於裝配,而把帶有質量瑕疵甚至不符合主機廠要求的產品供給售後維修市場。
此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維修再怎麼修也不可能把一台發動機或變速箱所有的零件全部換成新的,否則還修什麼,直接換總成得了!因此,剩下的那些老件其實已經存在磨損了,不論如何維修後的東西都不可能達到原車品質。
同樣是裝配,工藝完全是兩碼事
在主機廠,裝配的工藝是非常嚴謹甚至苛刻的。舉個例子,製造廠在裝配發動機中可能會涉及到塗膠的工藝。塗膠的軌跡、速度、寬度等參數都是有嚴格要求的,不管是人工還是機器人去塗膠,都有質檢人員定期對塗膠質量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都會及時優化。而後市場的維修中,雖然維修手冊上也會對塗膠方法進行指導,但是由於設備和專業程度的不足,根本無法達到製造的水平。
再舉個例子,製造環節中,發動機和變速箱上的幾乎每一顆螺絲都有詳盡的打緊順序和扭矩要求,為了確保準確性,流水線上會設計很多防錯工藝,並且很多重要的螺絲扭矩都有數據備份,便於後期的回溯。而維修中,即便維修手冊上也對螺絲的打緊順序和扭矩做了要求,但是真正能嚴格執行的修理工少之又少,防錯工藝壓根就沒有,換句話說有沒有按照扭矩打螺絲,扭力扳手有沒有調整正確,恐怕只有這名維修工自己知道,甚至自己都搞不清楚。
因此,在工藝環節,維修和製造是沒有什麼可比性的。
綜上所述,不管是發動機、變速箱,還是整車的其他部位的維修,一旦修了,就肯定達不到原車的水平。不過客觀地說,車主們也不要因為這個就諱疾忌醫,畢竟車子壞到了影響正常使用的地步該修還是要修的,總不能就把車停車庫裡供著對吧。說這些只是提醒大家,不要因為一些小毛病或者你心理上的錯覺就貿然去修車,有時候你會發現車子其實是被修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