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見下蛋的母雞:蘇軾、湯顯祖、錢鍾書、冰心、三毛……

2019-10-20     高中語文在線

何必見下蛋的母雞

王清銘

學者作家常有驚人的比喻,錢鍾書老先生曾很通俗地比喻作品和作家: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它好吃就行了,何必要見那個下蛋的母雞呢?錢老很幽默地把作品比作雞蛋,把作家比作下蛋的母雞。當時有個英國女子,讀了他的書,高山仰止,來中國後非見錢鍾書一面。錢老在電話中拒絕了,說的就是上面這番話。

(錢鍾書和楊絳的青年時代)

作品是雞蛋,作家是下蛋的雞,不都是讀者想像中的鳳凰。當讀者滿懷期待想來看鳳凰,結果往往不如人意,他們看到的是下蛋的母雞。期待越大,心裡的落差就越大。作家不是明星,不可能都光彩照人,一些讀者卻有「母雞崇拜」情結,非得看作家一面,結果大失所望。讀者本來是某「母雞」的粉絲(Fans),與作家零距離接觸後,音譯變為「煩死」。

作家們有子建之才,但不一定有潘安之貌。《世說新語·容止》中有一篇《妍媸迥殊》,說的是兩位作家不同的遭遇: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丑,亦復效岳游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潘岳就是大家熟知的潘安,長得帥呆了——帥得能讓女人發獃,因此也成為洛陽城中老年婦女的偶像,一出門,就被洛陽婦人手拉手圍在當中。左太沖,就是那位寫《三都賦》而使洛陽紙貴的左思,肥頭大耳,還以為豬肉漲價了,自己的身價也跟著漲了,也學潘岳在洛陽城遨遊,結果城裡的婦人覺得他出來嚇人很不對,紛紛向他吐唾沫,珠玉亂濺的。

左思沒有自知之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只是下蛋的母雞,還要學鳳凰飛翔,洗了一次免費的口水澡,那是自取其辱。

托爾斯泰是大文豪,但他的相貌大概會讓粉絲們「煩死」的。他曾經為自己的醜陋自卑,甚至常常不知不覺地陷入絕望:「鼻子這麼寬,嘴唇這麼厚,眼睛小小的,還是灰顏色。還有什麼比一個人的外貌更能影響他的前程呢?」相貌的醜陋並不影響托爾斯泰的偉大,我感興趣的是,假如慕名而來的讀者見了這隻下蛋的母雞,心裡會是一種什麼感受,會不會影響他們對「雞蛋」的食慾呢?我沒有這方面的資料,不敢妄下結論。

蘇軾《卜運算元》被流行歌星周傳雄演繹成孤單思念的《寂寞沙洲冷》,這首詞有兩種說法,一是寫在黃州,二是寫在惠州。後一種說法還有一件逸事:蘇軾遭貶到惠州,夜幕降臨時,總有一妙齡女郎來偷聽,還情不自禁地跟著小聲吟讀。這女子年方二八,是溫都監的女兒,叫超超。她每每對人說:「要找郎君,就要找蘇學士這樣的人。」後蘇軾再貶至海南瓊州,溫超超相思成疾,不久病逝。被貶到惠州時,蘇軾已經垂垂老矣,快走到人生的盡頭,後人根據文人必風流的邏輯,炮製這樣的逸事,純屬牽強附會。假如真有溫超超這樣的妙齡讀者,見到蘇軾真容後,大概滿腔仰慕之情會轉換為一江向東流的惆悵的。

【蘇東坡】

晚年的蘇軾究竟還有多大魅力,我不敢妄自揣測。湯顯祖的讀者看了「下蛋的母雞」後,滿懷的愛慕變成了滿腔的絕望。《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有一年輕女子,看完心也迷了,能寫出這麼美麗哀怨愛情故事的作者,一定是個玉樹臨風的多情才子,於是芳心暗許。她四處打聽,終有一天,湯顯祖在湖中一條船上與朋友把酒臨風,便抑制不住激動,欣然前來。待她得知面前這位弓腰駝背、腐木朽枝的糟老頭兒,就是寄託自己全部的少女心思的湯顯祖,頓覺天塌地陷,縱身跳入清凜凜的湖水中。

【張國立扮演的紀曉嵐】

有一段時間,張國立扮演的《鐵齒銅牙紀曉嵐》充斥電視,觀眾想當然地認為紀曉嵐是一個風流倜儻、一表人才的人。紀曉嵐,會寫書(《閱微草堂筆記》)、編書(《四庫全書》)、會對對子,機敏,有時也詼諧風趣,但據幾位清史專家的考證,紀曉嵐是一個黑胖子,貌寢、短視甚至有點口吃,乾隆曾斥他是「無用腐儒」。他不愛吃米麵,整天吃肉,一頓就是兩三斤,不營養過剩才怪?貌寢,就是相貌醜陋;短視,就是近視,這點倒不妨;他的口吃應該是輕度的,但足夠給他的相貌打很大的折扣。誰說作家錦心,一定繡口?電視劇中的紀曉嵐都是編劇的想像,歷史上紀曉嵐也未與和珅正面衝突,劇中兩人的鬥智斗勇是向壁虛構的。從某種角度說,電視劇是編劇對「下蛋的母雞」的想像。

【紀曉嵐】

民國多才女,從他們留存下來的黑白照片看,有很多女作家都是秀外慧中的美女(不是現在稱對方為「美女」只代表性別)。但女作家不全這麼看,比如冰心,同代的女作家蘇青說:「從前看冰心的詩和文章,覺得很美麗,後來看到她的照片,原來非常難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賣弄她的女性美,就沒有興趣再讀她的文章了。」她大概當時沒見過冰心本人,光憑照片就臆斷冰心「非常難看」,這有點過於挑剔甚至刻薄了。同是美女的張愛玲沒評價冰心外貌,但她似乎對冰心作品瞧不上眼,她說,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冰心的《春水》和《繁星》等作品表現「愛」與「美」,很多讀者都認為她應該是如春水一樣明澈柔和,但冰心也有刻薄的時候。林徽因每周在家中都舉辦一次文化沙龍,出席者都是當時的文化名流,冰心不參加這樣的聚會,後來寫了一篇《太太客廳》的小說影射林徽因「不知亡國恨」。有意思的是,林徽因恰巧從山西歸來,送給冰心一瓶山西老陳醋,一切盡在不言中。

三毛是一個長發飄拂的奇女子和美女子,她說:「我每想你一次,天上便落下一粒沙,從此便有了撒哈拉。」 於是就有了《撒哈拉的故事》《夢裡花落知多少》等作品。她痴情、唯美、洒脫而任性,這是她給眾多擁躉留下的印象,李敖卻對很友善的三毛「印象欠佳」,他說:如果三毛是個美人,也許她可以有不斷的風流餘韻傳世,……但三毛顯然不是,所以,她的「美麗的」愛情故事,是她真人不勝負荷的……

【三毛】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也有一千個的莎士比亞。作家靠作品講話,下的「蛋」好吃又營養豐富,這就夠了。讀者盡心享受蛋的鮮嫩可口就是了,大可不必非見下蛋的母雞不可,否則失望會多於希望的。

作為一隻「母雞」,咱努力下蛋就行了。什麼「美女作家」、「帥哥作家」,就免談吧。美和帥,是體現在作品的骨子裡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MXI6m0BMH2_cNUge8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