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春節還有2個多月,賀歲檔已經擠滿了新片,有競爭力的都不下五六部:
陳思誠打造的爆款系列第三部《唐人街探案3》;
與《哪吒》同屬「封神宇宙」的動畫《姜子牙》;
陳可辛執導、鞏俐主演的《中國女排》;
徐崢的「囧系列」第三部《囧媽》;
林超賢繼《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後推出的第三部「行動」系列《緊急救援》;
當然,還有每年都未嘗缺席的《熊出沒》大電影……
競爭激烈程度相較於去年,有過之無不及,大有一股華山論劍之勢。市場活躍期再加上電影商品眾多,春節檔也理所應當的成為廣大投資方拼眼光、賭手氣的時間段。
據報道,歡喜傳媒與橫店影業簽訂協議,為電影《囧媽》訂下了24億的保底票房,橫店影業至少需支付6億人民幣的保底發行金額,先不算成本,簡單粗暴地講,影片未映就先穩賺了這6億,另外,橫店還需要支付1.5億元的宣發資金。
保底發行6億,宣發1.5億,這保險對於歡喜傳媒的《囧媽》來說看起來很賺,不過橫店這6億也是分批次給出的,而當電影票房超過24億後,超出部分將以歡喜傳媒35%,橫店影業65%的比例分成。
不過老實說,這樣的保底協議,確實沒有什麼太穩的保障。
去年,同樣的春節檔,同樣是歡喜傳媒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獲樂開花影業28億票房保底協議,樂開花還給出了7億的保底發行金額、2億的宣發資金。協議規定影片票房超28億的部分將以歡喜傳媒三成、樂開花七成的比例分成。
但《瘋狂的外星人》的收益形式顯然沒有那麼樂觀,最終票房僅22億。
徐崢導演的「囧系列」是從《人在囧途》中延伸出來的獨立作品。
2012年,徐崢導演處女作《泰囧》上映,狂攬12.67億票房,打破國產票房最高紀錄(上一部是《畫皮2》7.02億),也成為第一部超越10億票房的國產電影。
2015年,「囧系列」第二部《港囧》上映,影片最終拿下16.14億票房,從數值上,比《泰囧》有了進步,但算上電影市場的提升,這個成績顯然已經沒有前作那種碾壓一切的王霸之姿,這年第一的國產《捉妖記》拿下了高達24.4億的票房。
比起首部,《港囧》從驚艷程度、主演陣容、口碑等方面都走了下坡路,令人不得不擔心「囧系列」第三部《囧媽》的製作水準。
從這兩年的國產爆款來看,簡單的喜劇已經不能滿足觀眾了。必須得加點特別的元素,去年的《西虹市首富》(25.48億)的成功,很大部分歸功於正值爆紅期的主演沈騰,不過影片口碑已經有點危險了。
之後春節檔的《流浪地球》(46.55億),口碑好,國產短板題材超常發揮,讓這部片子成為爆款;
今年暑期《哪吒》(49.72億),口碑好,又是一次國產短板題材超常發揮。
國慶檔,一部《我和我的祖國》、一部《中國機長》,70周年慶典情懷、全家觀影的氛圍對影片票房也起到了強烈的推動作用。
雖然這次的《囧媽》演沈騰也有參演,但從去年春節《飛馳人生》也可以看出,如果不是開心麻花那般特意為沈騰量身定製的風格喜劇,因為風格限制,沈騰也很難再憑藉一己之力推出一部爆款了。再加上今年春節檔有力競爭者如此之多,想成為爆款,確實沒有那麼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