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老齡化、亞健康及慢性病人群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森林康養產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森林旅遊和康養超過16億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5%,創造社會綜合產值近1.5萬億元。
發展森林康養旅遊已成為鄉村振興、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脫貧攻堅的一項重大舉措,有助於將森林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更是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實踐。
同時森林康養相較於森林體驗、休閒、旅遊而言,其客戶的停留時間較長、頻次較高,有利於幫助林區形成穩定的高凈值的客流,提高經營效益,推動林區增收致富。
截至2018年10月,全國範圍內已經建設了380家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遍布27個省市,由此可見森林康養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可謂是如火如荼。
然而森林康養系統化政策支持欠缺,建設資金不足,社會普及度不高,森林康養專業人才隊伍薄弱,基地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依然制約著森林康養產業的快速發展。
那麼,森林康養產業如何更好的發展?康養基地是否有一些樣板模式可循?我們不妨來先看一下鄰國日本在森林康養產業方面是如何做的。
日本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現狀
1982年,擁有豐富森林資源的日本,將德國的森林醫療理念引入國內,在全國開始規劃森林浴基地,並在短時間內獲得世界領先地位。
目前,日本森林面積為257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8%,人均森林面積為 0.25公頃。茂密的森林給日本人民進行「森林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每年約有8億人次到林區遊憩、沐浴,享受森林帶來的身心愉悅。在此基礎上,日本共建設有1055處 「休養林 」,每年約有1.1億人到訪。
日本休養林現狀
在2003年,願意通過森林浴放鬆身心的日本人已經達到25.6%。這與日本在森林康養及森林浴理論研究的大力投入與實踐密不可分。
第一,在理論創新方面,日本建立了世界上最先進科學的森林養生功效測定技術。
第二,在制度建設方面,日本在2001年制定森林療養基地認證制度和開展固定的森林療養課程。
為建立嚴格的行業准入機制,日本政府與相關機構一起,在深入研究和廣泛徵求意見之後,制定了一套科學、全面、統一的森林浴基地評選 標準,並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目前,非營利機構NPO法人即「森林療養基地協會」認證了遍布全國的62處森林療養基地,這些基地療法步道總數為212條,包括坡度較大的登山步道、眺望步道,坡度適中的濱水步道、坡度較小適合殘疾人通行的環形步道及特定林分中的植物景觀欣賞步道等類型。
第三,在專業人員認定方面,設置了森林療法嚮導和森林理療師資格制度,拉動當地村民就業。
從 2009年 開始,日本每年組織一次「森林療法」驗證測試, 報名參加考試者眾多。根據測試結果,通過最高級的考試者,可獲得森林療法師或森林健康指導師的從業資格;通過二級資格的,可從事森林療法嚮導工作,來推進森林浴的發展。
第四,對國有「休養林」給予資金支持。
為了推動觀光立國政策的執行,加快國有休養林的建設,林野廳在2016年以來每年向政府預算申請數億日元的預算,以 「充分利用森林景觀,實現森林資源的創新利用 」,用於在選定「休養林」示範基地中修建步道、採伐造景用木材、製作多語種宣傳展示牌和宣傳手冊及創建網絡站點等實施事項。
此外,日本農村振興局利用已申請到的150億日元,作為農山漁村振興補助金,攜手 「鄉村民宿 」 等項目,促進森林中木製小屋等設施的建造及嚮導培訓。
案例:FuFu山梨保健農園
山梨保健農園是日本森林療養基地的「標杆」。FuFu山梨保健農園位於日本山梨市甲府盆地的牧丘町,占地6萬平方米(不包括周邊山林),是日本知名的森林療養基地。
山梨保健農園除了提供基本的餐飲住宿外,還提供瑜伽教室、健身房、讀書角、觀星台、心理諮詢室、按摩室等活動空間。
作為課程活動的延伸和主要室外課程場所,山梨保健農園海拔差異明顯、植被豐富,既有森林又有花園、農田、果園,為康養服務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礎。
為保證課程的科學性、嚴謹性和治療效果及安全性,保健農園還為課程配備了具有專業資質認證的老師,包括芳香療養師、森林療法師、心理諮詢師和按摩師等。
FuFu山梨保健農園設置兩天一晚、三天兩晚和長住三種類型的住宿計劃以及一日游的停留計劃,按照個人時間安排,遊客可以享受任何計劃。為了遊客能夠深度體驗FuFu山梨保健農園為徹底放鬆身心所制定的6個方法:睡眠調節、運動、飲食療法、感覺活用、放鬆和溝通。
套餐實踐課程示例
日本森林療養的成功開展有4個必要條件:通過認證的良好的森林自然資源、科學規範的保健設施、基於森林醫學的森林養生功效測定技術和森林療養師的指導。在滿足這四個基本條件的基礎上,依據適合人體健康的生理時間設置對應的療養活動或項目,使人體達到生理和心理平衡之狀態,這種模式可以稱作「全時療養模式」。
森林具有很多生態產品,很多已開發國家已經把森林康養產業作為給國民的一種福利方式。在日本,森林已逐漸成為一個產業,其產業發展經驗具有示範意義。
一是療養對象逐漸擴展。最早的森林療法是1999年由當時的日本森林協會提出的,最初的療養對象是部分殘疾人士。後來心理疾病患者、老年人以及孩子等諸多人群越來越多地在參加森林療養,通過親自接觸森林裡面的植物和植被,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是建設森林療養基地。最初開展森林療養時,只在一處郊區森林區域建立特殊醫院,由醫院的建立者在這裡實踐森林療法。從2003年起,在 《森林療法基地構想》等政策的刺激下,日本森林療養學會正式建立,開展森林療養基地建設,並通過森林療養基地認證保證基地的標準化、合規化建設,為森林康養產業快速發展打下一個良好基礎。
三是加大政府投入開展森林療養的研究,促進產業發展。森林療養的研究,特別是在剛剛起步時,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2004~2007年,日本農林水產省投入了1.5億日元,日本文部省投入了1.2億日元用於森林療養的研究,地方政府每 年也拿出一定經費用於森林療養的研究。這些研究為森林康養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四是引進社會資本促進產業發展。森林療法在2003年後得到長足發展,幫助人們開展修行,滿足放鬆的需求,不少企業也加入到森林療養行業, 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為了進一步刺激產業發 展,這些企業還積極保護當地的森林資源,同時養護了一些經採伐的林地,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和發展了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
因此,日本「森林浴」和「森林療法基地」的建設及森林療養產業的發展為中國森林康養提供了一定的借鑑。
目前,中國已進入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最佳時期,將森林資源有效利用起來,進一步完善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相關支持政策、做好頂層設計、處理好基地基礎設施與生態之間的關係、建立市場化服務體系、加強人才隊伍健身、建立康養資金投入機制和金融體系,提高社會對森林康養產業的認知度,從而實現造福國民健康的美好願望。
文章由睿途旅創原創發布,未經允許請勿私自轉載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海睿途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註冊商標:睿途旅創)是專注於旅遊創意研發與實踐的專業機構。公司總部設立於上海,在丹麥哥本哈根、新加坡、北京設有分支機構。公司由旅遊產品創新研發中心、策劃與規劃設計中心、創意孵化中心三大板塊組成,主營小鎮/鄉村/景區等各類策劃、規劃與創意設計、旅遊創新產品研發與IP輸出。
睿途理念: 小創意改變大旅遊
睿途使命: 以優質創意內容革新中國旅遊
睿途精神:I3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創新意識) Innovation thinking(創新思維)Innovation ability(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