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理解的中子星與宇宙中現存的中子星肯定有一些出路,中子星上可以存在地球上、乃至人類實驗室無法製造出的物質。如果中子星內部密度繼續增大,超過中子能夠承受的最大壓力,那麼連中子都撐不住了,結果會發生什麼?這個臨界點是科學家非常有興趣了解的。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16期 大質量恆星死亡只有兩種結局,一種是變成黑洞,另一種就是變成中子星。中子星是我們肉眼看見的最恐怖天體,目前發現最大中子星相當於將兩顆太陽強行塞入一個25公里的球體中,這是除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天體。為什麼用強行來形容,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指出,中子星的壓力超出我們想像,連白矮星的電子簡併壓力也相形見絀,電子被直接壓入原子核中,然後與質子中和形成中子。
於是我們可以清楚發現,中子星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直徑為10至30公里不等。在中子星上是沒有電子這玩意存在的,原子核裡面都是中子,因此中子星的密度與原子核相當,引力和壓力是空前的,宇宙中除黑洞外算它最牛。
最新發現的一顆中子星被命名為J0740 + 6620,距離地球約4600光年,直徑達到25公里,接近中子星理論直徑的極限。從理論上看,恆星質量如果足夠大,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縮,形成黑洞,連光都無法逃脫;如果質量略小一些,就會形成中子星,引力也是非常強的,把電子都壓入原子核中,變成了中子。中子星通常較小,直徑約10來公里,密度極大,一勺子的物質在中子星上可達到1億噸,中子星成為宇宙中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天體。
關於中子星的謎團還有許多,比如中子在極端壓力環境中是否會分裂,形成更小的亞原子粒子?或者是否存在以中子星為基礎的夸克星?中子星和黑洞之間是否存在明顯的界限,區分兩者的閾值到底是多少等。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指出,我們所理解的中子星與宇宙中現存的中子星肯定有一些出路,中子星上可以存在地球上、乃至人類實驗室無法製造出的物質。如果中子星內部密度繼續增大,超過中子能夠承受的最大壓力,那麼連中子都撐不住了,結果會發生什麼?這個臨界點是科學家非常有興趣了解的。
J0740 + 6620就提供了一個機會,這是中子星中的極端案例,直徑達到25公里,接近上限了,觀測這顆中子星有助於我們了解更多關於中子星的奧秘。觀測J0740 + 6620比較容易,因為其還有一顆白矮星伴星,伴星在圍繞J0740 + 6620公轉時會干擾其脈衝信號,這種延遲可讓我們計算出J0740 + 6620和白矮星的質量。需要指出的是,J0740 + 6620也是一顆毫秒級的脈衝星,每秒自轉速度可達到數百圈,相當驚人。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