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這也給企業提供了更多了選擇,進而企業也都紛紛提高了就業的門檻。
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的時候並不占優勢,也很難找到令人滿意的工作,因此這幾年考公的大學生越來越多。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大學生在本科畢業之後選擇考研,提升自己學歷的同時,也能增加自己的社會競爭力。
據了解,2022年共有457萬的大學生參加考研,但是成功上岸的大學生只有110萬左右,由此可見競爭有多麼的激烈。
儘管大學生們都非常的努力,但最後也很難套擺脫「陪跑」的命運,其實不僅沒上岸的大學生壓力比較大,上了岸的大學生也將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相信大學生們也都知道,研究生分為專碩和學碩,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背後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學碩和專碩的不同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首先就是學歷的含金量的,在之前,學碩的報考人數遠比專碩要多很多,因為大家都認為學碩的含金量更高一些。
但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調整,報考專碩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些地區報考專碩的人數超過了學碩,這是因為在學歷的含金量上,二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現在兩者的地位可以說基本齊平。
其次在考試的難易程度上也是有區別的,對於大部分的專業來說,專碩都比學碩要簡單一些。
因為專碩考的的英語二,難度會偏低一些,不過也有的專業,專碩的難度要大於學碩,比如臨床醫學專業。
另外學費山也是有差距的,不同的專業學費也都是不一樣,除了專業會影響學費之外,學碩和專碩也會影響學費。
學碩的學費會更低一些,一般在8000左右,而專碩的學費就比較高的,一萬到十幾萬不等,甚至還是幾十萬的,花銷會更大一些。
多所高校傳來消息,研究生「學費」將要上漲
專碩的學費比較高,這是大學生們人人皆知的事情,不過因為現在社會對專碩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報考專碩的大學生還是很多。
與此同時,專碩的學費也在隨著報考人數的增多而增多,2022屆考研黨要注意,讀研之路會更加艱難,因為多所高校傳來消息,研究生的學費將要上漲。
比如復旦大學非全日制金融碩士學費每年為25.8萬,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還有中山大學非全日制MBA學費已經上漲到了31.8萬,非全EMBA學費上漲到了51.8萬。
西南交通大學的翻譯說是和新傳碩士的學費也都比以往上漲了15000元左右,學費的上漲很可能讓學生面臨著「考得上,讀不起」的局面,這也代表著部分學生將無緣讀研。
學費上漲只是其中之一,部分高校取消了研究生宿舍
北京大學曾就發過通知,只有符合要求的兩類大學生才有資格申請宿舍,其餘的研究生均要自己解決住宿問題。
還有南京大學也表示不會給研究生安排住宿問題,需要學生自行安排住宿,其實學校的做法也可以理解,畢竟研究生人數日益增多,學校的宿舍是有限的。
可話是這樣說的,學費上漲對於學生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學生還要自行解決住宿問題,讀研的成本就更高了。這對於一些普通家庭,或者是寒門學子來說非常的困難。
考研不是大學生逃避就業的藉口,不要跟風
考研確實是一條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在自己的職業規劃中,考研會給大學生帶來更多的優勢,那確實應該考。
但大學生們也不要盲目跟風,有些大學生覺得就業太難,為了逃避就業而選擇考研,這類的大學生還是需要慎重一點的。
畢竟就算考上了研究生,之後也是需要找工作的,如果學習能力還不強的話,考研也是白白浪費時間。
倒不如畢業後直接就業,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尤其是偏技術性的專業,經驗有時候比學歷更有優勢。
所以大學生考研與否,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明確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麼,在做決定,不然的話也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考研並不是人生中的必選項。
話題討論
你怎麼看待研究生學費上漲這件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