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能硬體,能成為「好未來們」的未來嗎?

2022-10-16     鋅刻度

原標題:教育智能硬體,能成為「好未來們」的未來嗎?

撰文/ 黎炫岐

編輯/ 陳鄧新

教育智能硬體正來到一個新的窗口期。

回望1986年,在人均工資只有幾十塊的年代,超500元一台的「中華學習機」曾讓不少家庭望而卻步,幾年後,小霸王飛入尋常百姓家,並讓學習機的概念深入人心——這被視為中國教育硬體的起點。

近四十年間,時代的車輪轟然駛過,在「後雙減」時代,幾經疊代的教育智能硬體再度迎來風口,近期更是頻頻傳出新的動向,既有學而思發布首款智能教輔學習機「學拍拍」,也有老牌兒童硬體品牌讀書郎港交所上市。

事實上,學而思似乎慢了半拍。在學而思推出智能教輔學習機之前,已經有諸多教培企業藉此賽道轉型,而網易有道、科大訊飛等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也率先踏足而入……不過,當前校外機構傳統學科輔導業務受限,公立學校承載能力不足,留給各大玩家的空間似乎還有很多。

眼下戰事正酣,「學而思們」又將如何各展身手?

從「題拍拍」到「學拍拍」,從軟體到硬體

「數學擁有它,學習不費媽。」

不久前,「學而思」、「學而思網校」和「學而思素養」等學而思旗下公眾號同時「重磅發布」《孩子沒人輔導?這款「數學神器」也太好用了吧!》、《這款「隨身家教」也太好用了》等多篇推文,介紹全網首發的學而思首款智能教輔學習機——「學拍拍」。

鋅刻度留意到,一個月過去,這款售價為1499元的教育智能硬體在學而思官方旗艦店的月銷量已超過800件,而在學而思教育旗艦店的銷量略遜,只達到200餘件。此外,在京東的自營旗艦店,學拍拍的用戶評價也超過了200條。

據官方介紹,學拍拍由上市公司好未來旗下學而思智能出品,產品內置學而思自研精講內容,幫助學生在家庭學習場景中有效解決疑難問題。

而「學拍拍」最大的特點,在於「拍題」功能。「學拍拍」採用「一題一講」的模式,每一個知識點和題目,配有專業、詳細的精講視頻,「當孩子遇到不明白的知識點或者難題時,可以隨時拍照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學而思提到「學拍拍旨在教授方法而非提供答案。」事實上,學而思推出的「學拍拍」很容易讓人回想起其於兩年前曾推出的「題拍拍」,只不過前者為硬體,後者為軟體。彼時,題拍拍這款面向中小學生的拍照搜題「免費答題」工具,主打「14分鐘真人解析答題」功能,卻曾陷入「重答案,輕解析」的爭議。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這是一種理想的產品形態,現實中則任重而道遠。實測發現,用戶提交真人解析的題目大多數已收錄在題庫中,「而答題主提供的解析更多只是答案的翻版,記者實測發現,少數解析的附加值只是用不同顏色筆跡標出了答題要點,以及少量的語音解析。」

而這其實也是家長們對智能硬體最大的擔憂。鋅刻度留意到,在官方旗艦店裡,題拍拍的商品問答板塊下,不少家長發出提問「會講解思考過程嗎,還是只講解答案?」

學而思旗艦店的回覆

所以,當好未來從軟體到智能硬體,顯然更為謹慎了。首先,題拍拍此前面向的受眾為中小學生,而學拍拍目前僅覆蓋小學階段。其次,如家長提問「和搜題軟體有什麼區別」時學而思旗艦店官方回答稱,「學拍拍不展示答案,拍完直接出講解課程,而拍搜工具直接出答案」。

此外,在宣傳力度上,好未來此次似乎低調許多。2020年推出題拍拍時,可謂不遺餘力去推廣:根據CTR媒介智訊的數據顯示,僅在2020年9月份的電梯海報廣告花費中,題拍拍APP位居月度第6名,其力度不容小覷。而題拍拍APP在公交站台的廣告也是隨處可見。而這一次,好未來推出智能硬體,不僅產品面市落後於眾多教培企業、科技企業,且宣傳力度也遠不如兩年前。

不過,這倒也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好未來趕了個晚集。畢竟,在推出題拍拍這一智能硬體之前,好未來也並非一直「坐以待斃」,早在今年年初,好未來也曾推出一款名為「小猴智能學習燈」的智能硬體產品,並上線淘寶學而思旗艦店和微信小猴智能自營店。

據學而思旗艦店官方介紹,小猴智能學習燈和題拍拍一樣,不面向初高中階段,僅適配小學一至六年級學員,提供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的主流版本教材內容。和市面其他學習燈相比,該產品的一大差異性在於,其提供學而思的數學教研題庫。此外,常用功能還包括指尖查題、作業檢查、查單詞、課文朗讀等。

而在今年3月10日,好未來還成立了深圳市星桐科技有限公司。據工商平台信息,其經營範圍包括電子產品及智能家庭消費設備銷售等。註冊資本5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馮星星。而馮星星同時擔任好未來旗下多個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包括旗下托育品牌北京彼芯托育服務有限公司。

顯然,好未來對教育智能硬體的野心,並不比其他教培企業少半分。

多行業玩家混戰,一場新舊品類、產品和渠道的較量

不過,好未來面對的,的確不是一場輕鬆之戰。

畢竟,自「雙減」落地,教育智能硬體這條賽道日益擁擠,尤其是2022年,各大玩家在年初進行一番產品和營銷密集投放後,各家公司進一步加速研發推出新產品:除了原有的以讀書郎、步步高為代表的傳統硬體企業,還有阿里巴巴、位元組跳動等跨界入局的網際網路大廠以及科大訊飛等新型科技企業瞄準該賽道,更不用提新東方、作業幫等教培企業。

其中,從教培企業來看,2022年春節不久後,掌門教育就推出了旗下首款智能教育硬體智能學習機,隨後又先後在4月和5月,針對啟蒙教育推出"小狸啟蒙學習機"和"掌門掃描學習筆S6",並在6月直接更名為"掌門智能";作業幫則在此前推出學習筆、學習耳機、學習護眼燈、自主學習機等智能硬體產品後,於今年4月發布"喵喵機學習印表機F1",支持試卷還原、錯題整理等功能;新東方自去年12月旗下子公司新東方在線,與天貓精靈聯合推出智能詞典筆後,今年5月旗下公司OK智慧教育再推出新的教育硬體產品「OK智慧教學大屏」;網易有道則在今年4月推出智能學習燈;

再看網際網路大廠和新型科技企業,百度旗下小度科技公司於今年6月上線新款智能學習機P20;科大訊飛則在推出AI學習機A10產品後,又推出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習墨水瓶智能硬體「AI語文本」。

至於傳統硬體企業,在近期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了「教育硬體第一股」的讀書郎則是一個代表。此前在5月,讀書郎曾高頻上線多款學習機、詞典筆和兒童平板等硬體產品。

事實上,伴隨著賽道逐漸成熟,產品逐漸增多,各行業的優勢和劣勢也日益突出。從產品來看,不難發現教培企業更傾向於做內容類產品,而科技公司更傾向於做工具類產品,這必然和公司基因相關,不可否認的是,科技公司和傳統硬體企業在產品技術、研發經驗等方面會更有底氣,而教培企業則在教學資源和內容上更占優勢。

教育智能硬體玩家眾多,圖片來自艾瑞諮詢

而從渠道來看,各大行業的玩家優勢也大有不同:教培企業積累了更多受眾用戶,但此前距離網際網路銷售渠道較遠;而網際網路大廠對各大電商渠道更為擅長,卻又需要培養用戶對其的教育產品的信任度和黏性。

正如藍象資本投資副總裁陳晶曾在接受介面教育採訪時表示:「硬體本身是渠道的生意,品牌差異性並不大,用戶很難感受到1000塊錢和2000塊錢產品的差異。而所有硬體產品的核心問題是內容是否好、粘度是否高。」 多鯨資本合伙人葛文偉同樣表示,「所有的教育硬體要跟內容結合才有生命力。」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從各行業玩家推出的產品來看,不難看出,整個行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已從過去單個硬體產品的競爭過渡到了全場景、全矩陣的競爭,品類則可以主要分為平板、點讀筆等傳統品類和智能學習機、智能印表機、智能學習燈等新品類,或者分為傳統單功能產品和綜合類產品。

那麼,新舊品類之間的較量現狀如何呢?艾瑞諮詢此前發布的《2022年中國教育智能硬體市場與用戶洞察報告》指出,綜合類與單功能類產品漸成勢均力敵之勢,「受疫情及雙減政策影響,學生平板供需雙方呈爆髮式增長,推動了綜合類產品市場空間的進一步激活……從但單功能品類來看,掃描筆沿襲黑馬特質,繼續呈高速發展態勢。」

「雞娃」的家長,能否讓企業的短期利益變為長期價值?

那麼,教育智能硬體的潛力有多大呢?

或許可以從各大巨頭的相關數據窺得一二——近期,百度、網易有道、科大訊飛相繼發布新財報,財報中巨頭們不約而同的突出了教育智能硬體業務營收信息,表露出教育硬體業務是企業「第二增長曲線」、「新經濟增長點」、「新增長解空間」的期許……

其中,網易有道第二季度營收9.56億,其中智能硬體業務二季度營收2.4億元,同比增長16.3%,成為支撐網易有道營收的第二增長曲線;而2022年上半年,國內人工智慧公司科大訊飛的教育產品和服務營收為整體營收貢獻了近三分之一的業績。

這至少證明,教育智能硬體眼下能給企業帶來的短期利益是可觀的。

而這離不了家長們的「助力」。

在後雙減時代,校外培訓班停辦,教育焦慮卻仍舊不止,教育智能硬體則順勢成為焦慮的家長們能夠握住的「稻草」。艾瑞諮詢發布《2022年中國教育智能硬體市場與用戶洞察報告》顯示,總體來看,在疫情影響、消費降級的背景下,家長對於教育智能硬體產品仍保持積極態度。教育智能硬體支出比例超過30%的家長用戶將由目前的16.3%提升至將來的29.5%。2022年,預計消費級教育智能硬體市場規模達431億。

圖片來源:艾瑞諮詢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也顯示,中國智能學習設備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7.1%,到2026年,其總市場規模將達到1450億元,未來發展空間仍很可觀。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由於發展速度較快,教育智能硬體行業標準尚未建立,加上入局者多且雜,整個市場也難免陷入良莠不齊的局面。

正如「深氪新消費」寫道,市面上不乏知名品牌的學習機出現質不配價的問題,售價高達四五千元,搭載的只是高通、聯發科等研發的中端性能晶片。例如,讀書郎售價超5000元的旗艦機型C30,搭載的卻是高通在幾年前發布的驍龍835處理器,而價格卻比更高配置的學習機貴一半左右。

而鋅刻度也留意到,儘管有不少相關測評推薦,許多家長仍然對如何挑選教育智能硬體充滿困惑。在小紅書、微博等平台,不乏家長詢問,「市面上的學習機太多了,價格也參差不齊,到底如何選擇?」

所以,要想從這場爭奪家長的大戰中脫穎而出,並且將短期利益轉化為長期價值,或許還需要各大品牌在「軟硬」實力上持續發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984e3ec768a3895789e180ae0c1a8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