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手發射水火箭,周末到國家植物園南園玩科學

2024-10-26     北青網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新一代國產龍芯等尖端科研成果集中亮相;親手拼裝太陽能衛星模型,探秘衛星的結構和原理;透過天眼看地球、微觀世界等獨特的視角,直觀展現科學之美……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第七屆科學節北京主場活動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國家植物園南園)開幕。

「哇!好高啊!」園區內,水火箭發射體驗區相當熱鬧。幾個孩子分工合作,有人將降落傘整齊疊好,有人負責為火箭打氣加壓。「5、4、3、2、1!」倒計時結束,一個小女孩按下手柄,水火箭瞬間飛到十幾米高的半空,隨後降落傘打開,火箭穩穩落回草坪上。「還沒反應過來呢,它一下就躥出去了。」負責打氣的小伙子興奮地跑去,撿回火箭,「沒想到這一點空氣,威力有這麼大。」

一場「科學奇遇記」也正在上演。液氮倒入常溫水中,便迅速雲霧繚繞;銅鹽、鋰鹽的加入,讓火焰展現出多樣色彩;在圓筒的一側鋪上彈性膜,就能製成「空氣大炮」;經液氮冷卻的小車遇上高溫超導材料,便不知疲倦地快速旋轉起來。「水火風雷」四位「神仙」各展所長,這些「仙術」背後都藏著科學原理。科學實驗秀的巧妙形式,拉近了科學知識與觀眾的距離。

平日裡在實驗室中才能看到的頂尖材料,在園區里可以近距離觸摸。用直徑僅相當於頭髮絲粗細的空心玻璃微球製成的材料,密度大約僅相當於水的60%,可以輕鬆浮在水面,這就是「奮鬥者」號能在萬米深海中來去自由的奧秘。

在凝膠中,金屬鋅與硝酸鉛發生反應,生成漂亮的鉛樹,宛如茂盛的松林;經過液氮速凍、低溫鍍膜後的擬南芥葉片氣孔在電鏡下張開,像是靜默注視,又像在訴說著什麼;晶分子在偏光顯微鏡下的結晶,星星點點仿佛畫家筆下的《星月夜》……在「科學之美」展區,微觀視角下的科學實驗呈現出美麗場景,被科研人員拍攝定格,科學與藝術的融合得到直觀展現。

活動期間,觀眾可以觀看科學表演、體驗科普活動,聆聽院士專家的科學思想,走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各院屬單位也將結合自身特色開展豐富活動。相關活動將持續至10月27日。

編輯/譚衛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92723957174927a9eac648ae2cc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