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碩:金磚是「日出俱樂部」,而G7是「日落俱樂部」

2024-10-22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世界不再受西方文明支配,事實上西方正在失去世界。」當地時間10月22日,新加坡知名學者、資深外交家馬凱碩在新德里電視台(NDTV)主辦的媒體活動上表示,世界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馬凱碩將金磚國家稱作「日出俱樂部」,曾主宰世界的七國集團(G7)則淪為「日落俱樂部」。他在提及聯合國改革問題時重申,英國應當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位讓給印度,因為否決權是為「今日強國」而非「昨日強國」準備的。

10月22日,馬凱碩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出席印度NDTV主辦的媒體活動

「七國集團如今不如金磚了」

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早前透露,中印兩國已就邊境地區有關問題。馬凱碩將此形容為中印關係的重大突破。

他緊接著提到,世界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正走向新的秩序:多元文明、多極化、多邊。

「世界不再受西方文明支配,事實上西方正在失去世界。」馬凱碩說,中國和印度同屬的金磚國家是一個「日出俱樂部」,每個人都想加入金磚。相比之下,曾經主宰世界的七國集團已淪為「日落俱樂部」,其權力和影響力在減弱,國民生產總值(GNP)在全球的占比也在下滑。

「在本世紀初,七國集團的經濟體量比金磚國家大得多,現在很明顯,不如金磚了。」他說。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18日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時,也提到了金磚國家與七國集團經濟規模的變化。

普京在講話中提到,1992年,G7占全球GDP的45.5%,後來組成金磚國家的五個國家(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占16.7%,但到了2023年,金磚國家占比達到37.4%,G7僅占29.3%,這種差距正在擴大而且將繼續擴大。

「這一趨勢是不可避免的,是完全合乎邏輯的。」普京表示,過去10年,金磚國家GDP增量占全球40%以上。到2024年底,金磚國家預計平均增長4%,這超過了G7的1.7%和預計為3.2%的全球平均水平。

「印度若想融入全球供應鏈,就得融入中國」

馬凱碩在講話中著重強調了全球南方國家特別是亞洲的崛起。他說,中國和印度的崛起是更廣泛的亞洲崛起的一部分。

「2000年的時候,日本經濟規模是東協的八倍,現在只比東協大1.3倍了。等到了2030年,東協的經濟規模將超過日本——這個本世紀初曾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家。」他說,「所以,世界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轉變。中國和印度都希望與東協密切合作,這就是亞洲的廣泛崛起。」

馬凱碩認為,印度需要進一步開放經濟,融入全球供應鏈。但若想融入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仍需要在某種程度上融入中國,因為有很多元器件還是來自中國。

「大多數製造業來自中國和東協等東亞國家。印度必須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其他貿易機制等倡議,以融入供應鏈。與中國的聯繫將繼續存在。」

馬凱碩:印度若想融入全球製造供應鏈,就得融入中國

馬凱碩還再次提及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問題。

他說,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應掌握在「今日強國」手裡,而非「昨日強國」,這也是為何德國和日本沒有獲得否決權的原因。

「相似的,現在是時候改變『今日強國』的構成了,而印度毫無疑問是世界上的強國之一,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五。」

「相比之下,英國的經濟實力正在下滑,很可能會跌出世界十大經濟體行列。很明顯,英國已經失去了在世界舞台發揮影響的能力,」他說。

馬凱碩上月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採訪時也曾表示,世界秩序正在發生結構性調整,歐洲應該接受經濟地位下滑的現實,學會與亞洲國家分享權力。他建議英國是時候把常任理事國席位讓給印度了,因為否決權不是為「昨日強國」準備的,英國再也無法建立「日不落」帝國,經濟體量「永遠無法」躋身世界前五了。

馬凱碩是新加坡著名的學者型外交官,他曾經擔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同時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作為長期關注研究亞太及中國社會發展的學者,馬凱碩對中國在脫貧攻堅、應對疫情、氣候變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他曾稱讚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為世界樹立了「積極榜樣」。

馬凱碩還多次呼籲美國加強對華接觸,因為遏制中國的手段是行不通的。

他今年6月在阿聯戰略研究中心(ECSSR)發表演講時表示,美國所犯的最大戰略錯誤,就是在缺乏戰略的情況下發起了對華競爭。他說,美國認為大約還有十年時間來阻止中國成為世界領導者,因此無疑將利用這段時間加大對華施壓,可是美國依然無法遏制中國。

他強調,中國從蘇聯解體中汲取了經驗,與美國不能接受同級別競爭對手不同,中國並沒有對抗美國等世界其他大國的野心,中國重視的是加強國內經濟社會建設,並改善與周邊國家關係。

他提議美國放棄遏制戰略,與中國展開合作,共同創造一個足夠容納兩個大國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