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推動農作物秸稈還田和土地綜合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耕地質量,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幾塊已經收割完水稻的耕地上,一輛輛大型拖拉機拖著翻耕機來回作業,田塊里約20厘米高的秸稈被直接翻壓進土壤里,為土壤提供有機質,真正實現秸稈「變廢為寶」。在工作人員的講解和現場演示下,農民更加直觀地了解水稻秸稈還田技術,提高農民知曉率和認可度,增強實施秸稈還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據了解,水稻秸稈富含氮、磷、鉀、矽、鈣、鎂和有機質等,水稻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以上存在於秸稈中。秸稈還田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培肥土壤,提升耕地質量,優化稻米品質。水稻秸稈還田技術,除採取在無人機上加裝粉碎拋灑裝置將秸稈粉碎後均勻拋灑在田間這一方式外,還可以採取秸稈統一回收加工的方式,再次將秸稈均勻拋灑在田間。
近年來,白城市洮北區有效利用秸稈資源,堅持把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結合起來,積極推進水稻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今年,洮北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水稻秸稈還田實施近3萬畝,實現減肥10%、增產5%,進一步破解秸稈禁燒難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為切實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我省圍繞「科學還田、高效離田」精準發力,採取「粉碎還田+深耕」「秸稈打捆+離田」的方式,大力實施秸稈還田深耕作業,培肥地力促增產,為來年的豐產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春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83cc8d7f08b6ed4d7567509e38ddb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