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水門橋》:節奏更緊湊,是熱血,是成長,更是反戰哲思

2022-02-02   8分電影

原標題:《長津湖之水門橋》:節奏更緊湊,是熱血,是成長,更是反戰哲思

終於在大銀幕上等來了水門橋之戰。

早在2020年的《金剛川》,就有很多觀眾認為,拍抗美援朝,最應該拍的就是水門橋之戰。

到了以宏大視角展現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的《長津湖》,觀眾卻還是沒能看到志願軍「三炸水門橋」的壯烈篇章。

等全新的中國歷史票房紀錄被創造,大家才知道,原來這萬眾期待的部分,被單獨拿出來做成續集了。

說是「續集」可能不太準確,因為前作《長津湖》已經講了結局,最終志願軍取得戰役勝利,美軍倉皇撤出了三八線。

《長津湖之水門橋》補充了前作在主角團「七連」跟隨大部隊攻占美軍「北極熊團」營地之後,到最後紅旗飄揚一幕之間的劇情。

這是一次較為特殊的續集製作模式,有傳是《長津湖》故事太長,粗剪就有6小時,最後濃縮成176分鐘已經是極限。

所以觀眾最期待的水門橋部分才變成續集,為了保證品質,徐克憑藉他豐富的經驗,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補拍和最後的剪輯,所以這一部導演欄只寫了他的名字。

徐克1990年的《笑傲江湖》,如今導演欄上也有了他的名字,想當年是因為原定導演胡金銓拍片速度太慢,加上身體抱恙,最後徐克只能自己率領程小東等人進行大規模補拍,只為趕上原定檔期。

結果他交出了一部武俠經典。

徐老怪不愧為徐老怪。

《水門橋》在他的把控下,質量和完整度都得到一定保證。

因為宏觀視角前作已經講過,所以影片可以更加集中地表現水門橋之戰,這使得戰爭場面更為密集,節奏無比緊湊。

觀眾猶如親臨槍林彈雨,炮火轟鳴的戰爭現場,這一點就是從《長津湖》延續過來的了,不必再多說。

和前作先從五千里、伍萬里的家庭戲緩緩切入到戰爭場面不同,《水門橋》由於是從志願軍攻占「北極熊團」軍營,追擊撤退美軍開始說起,所以在序幕簡單閃回和交代主要角色後,一上來可以就是戰爭大場面,迅速抓住觀眾的神經。

開場的追擊戰是打的激動人心,痛快淋漓。

不過,不要急著誤以為這真的就是一部打著愛國情懷的爽片;

在戰爭場面停下來,進入文戲的時候,觀眾不會覺得無聊或者不耐煩,不只是電影節奏需要像呼吸一樣,需要喘一口氣,更重要的是,影片需要這些時間講述故事,呈現主題。

不然戰爭戲再怎麼精彩,也只能是華而不實。

整部電影看下來,可以感覺出情緒並不是越來越高漲,反倒是越來越低沉的。

前面戰事打得有多慘烈,越往後就有多讓人感傷。

是的,這次不是感動,是感傷才對。

關鍵的轉折點在於易烊千璽扮演的伍萬里,給美軍戰俘蓋上了被子。

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不直接斃了這個美軍就算了,還要給他蓋被子,不理解伍萬里為什麼要這麼做,那《長津湖》基本是白看了,罰你再看一遍。

伍萬里這個角色是《長津湖》兩部電影的靈魂角色,《水門橋》並沒有忘記。

早在攻打「北極熊團」營地時,吳京扮演的哥哥伍千里,阻止了伍萬里對敵軍將領開槍。並告誡說:「有的槍可以不開。」

這是伍萬里成長弧線的一個節點,之後結尾時他終究領悟,戰爭是殘酷的,無情的,英雄是有血有肉的。

是戰爭摧殘了生命,英雄是去終結戰爭的,而不是去終結生命的。

戰場上當然就要英勇殺敵,但可以選擇不殺的時候,就是戰爭可以結束的時候。

伍萬里要當一個戰爭英雄,動機是贏得哥哥的認可,而不是殺人機器。經過《長津湖》的故事他明白了,所以在《水門橋》中,戰友問他殺了多少個,他說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大家能活著回去。

於是當水門橋之戰越發白熱化,現實和伍萬里的願望逐漸背道而馳的時候,觀眾跟隨著角色的情緒就不是激情澎湃的了。

志願軍最終打敗了美軍,取得了勝利,這固然值得欣喜,值得鼓掌,值得驕傲。

但我們最不能忘記的,是志願軍戰士的付出與犧牲。

這也是《水門橋》有必要去深入補充的,要讓觀眾徹底明白,這場戰爭的終極意義不只是一場勝利,不是非要殺死所有美國人不可,而是要換取未來的和平

所以水門橋為什麼非得炸掉?

因為這更加能讓全世界長記性,中國人是不好惹的。

既然要「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那就要把事情做到極致。

為此,志願軍付出了一切。

文戲穿插進來的情感都是對主題表達有作用的。

首先是家國情懷,因為《長津湖》已經很足了,所以《水門橋》沒必要重複,只需要稍微提一下,傳達出戰士們也要想回家的願望。

只不過,他們還有使命要完成。

然後就是著重表達的反戰哲思

宏觀的視角,杜魯門在反思戰爭的錯誤;

主角團的視角,通過七連戰士的接連犧牲,給觀眾製造悲傷沉重的情緒,而不是「打得痛快」。

最後就是回歸到伍萬里這個靈魂角色。

戰爭讓他迅速長大成人,從小毛孩成為男子漢(這是《長津湖》說的故事);

卻也讓他失去了並肩作戰的戰友,失去了很多位哥哥,試想如果沒有這場戰爭,他的人生想必會更加幸福美滿,只是他出生在了那個時代,他決定肩負起保家衛國這份責任時,他的人生就註定不會平凡;

英雄,總是承受痛苦與犧牲;

這就是《水門橋》所講的故事。

另外值得稱讚的是,最後易烊千璽和吳京的催淚戲拍得十分克制,兩人沒有說一句台詞,只是依靠閃回助推一下兩人的兄弟情,完全沒有尷尬的煽情,這是值得國產電影延續下去的優點。

「三炸水門橋」只是一種象徵;

伍萬里只是其中一個代表;

只願能有更多的觀眾能夠通過電影明白,志願軍所換來的,是新中國數十年來的和平。

他們承受了戰爭給他們帶來的傷害與痛苦,就是為了不讓作為後代的我們,再承受一次。

看完高呼新中國萬歲。

同時也別忘了,和平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