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及其他爆劇不能承受之重

2023-02-13     娛樂硬糖

原標題:《狂飆》及其他爆劇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硬糖君

網際網路加速著信息的傳播、放大著人們的愛恨,失控成為某種常態。起始的善意、欣賞、熱愛,也常以幻滅、戾氣或一聲嘆息收場。

一個典型的表現是:這幾年,無論紅人還是爆劇,崛起過程中都得脫層皮,從此與客觀的評價無緣。「人紅是非多」利弊幾何,因具體明星而異。「劇紅是非多」則不用這麼小心辯證,從哪個角度想都是弊大於利。很不幸,這是《狂飆》目前的遭遇,也是過去和未來許多爆劇的。

希望劇爆,但又不要太爆,這不是矯情,而是硬糖君從不少劇方那裡聽來的苦水。當一部大爆劇獲得了超出一部劇能承受的社會關注,甚至可能把這一類劇的路都堵死了。可是誰又能把握如此危險的平衡?只能在輿論的狂飆中,艱難把握住內容的航向。

《狂飆》的輿論曲線

《狂飆》並不是一開始就飆起來的。作為一部原創劇集,該劇儘管陣容強勁,但在開播之初並未占到多大優勢,純純是靠內容逆襲,將觀眾從春晚、從聚餐串門等春節活動上「搶」了過來,並帶動更多人入坑。

因此,《狂飆》的輿論主要受到兩個維度的影響:一方面是隨著劇情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是隨著劇集出圈、人群拓展、媒體跟進,而出現了多種消費方式與新的關注點。

00線播出期間,大家的討論重點還是在劇情與演技上,再具體一點就是猜內鬼。當時物料較少,片頭動畫、海報文案甚至官方推出的趣味測試H5都被反覆研究,以推斷人物所屬的陣營。這一階段的故事在1月18日落幕,#第一個內鬼#與#12集封神#登上熱搜。

06線中間跨了個年,平台調整排播、並未斷更,這可能導致一部分人對這部劇產生了好奇——當然更有可能的是,除夕過後,人們有了更多空閒時間。總之,這一階段,《狂飆》迎來了更多非類型用戶與形形色色的同人二創。

在此期間,原本只有一些苗頭、而且偏調侃性質的CP越嗑越火、越刀越真。作為第二階段尾聲的26集,最終因「死了兩人、BE了四對」成為全劇高潮。

此後,由於21線懸念減少、人氣角色下線、演員的直播營業終於安排上等原因,人們的關注點開始從戲裡轉向戲外。如「大嫂」的敬業往事,「李響」初次直播的手忙腳亂……主演張譯、張頌文更是雙雙躋身叔圈流量。

2月1日,《狂飆》會員完結,戲外的狂熱卻遠未休止,依然不斷有新觀眾湧進來,並且各種紛爭還沒得到真相、沒爭出結果。然而劇已播完,除了二刷三刷拿顯微鏡刷,只能靠咀嚼戲外訪談,或者自主考古、產出來宣洩多餘的愛恨。

如此,《狂飆》依然每天住在熱搜上,但討論的事情離作品本身越來越遠。

演員之間的關係,演員過去的言行,直到最近引起超出影視範圍討論的「能不能給劣跡藝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劣跡藝人參演作品該不該做刪除或下架」,乃至,「社會大眾應該如何對待曾經的違法犯罪者」。

來自鳳凰新聞民調

爆劇不可承受之重

如今人們如此長情,倒顯得過去劇一播完就翻篇的觀眾十分「無情」了。不是說好了,每個人有且只有15分鐘的成名時間嗎?

事實上,人對於喜歡的故事自然有情感餘韻,只不過在傳統媒體時代,這份餘韻通常無所寄託也無處訴說。網際網路時代則恰恰相反,社交媒體讓人們可以輕易找到同好,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也有更多理由將這份喜歡保持下去。

此外,爆劇於觀眾是社交貨幣,於上游、中游則是流量密碼。不說爆劇了,但凡有點水花的新劇,平台、藝人方都會悉心運營,媒體、自媒體也會一擁而上,打造出各種形式的衍生內容,回應下游的情感需求。觀眾追得投入、難以割捨,才是當下商業模式所需要的。

然而,在全新的媒介環境下,信息發出如同子彈離膛,無法控制也難以估計其後果。爆劇承載的愛恨、延伸的議題,最終往往會超出一部劇應有的承載力。

以《狂飆》為例,它確實令人驚艷,卻不是毫無瑕疵。但人們苦流量爛劇與半瓶水錶演久矣,還是忍不住將劇、將劇中演員捧上神壇。

可再好的東西也會有不吃這一口的人存在,一部分人的過度張揚總會引發另一部分人的牴觸反感。依照沉默的螺旋理論,當好評占上風時,差評或無感的聲音會自然而然沉底。然而,網際網路的造神與倒神往往結伴而來,一旦有合適的契機,輿論倒轉的速度也會超乎人們想像。

對作品付出真情實感不是觀眾的錯。可是,如果烏煙瘴氣是爆劇註定要面對的,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首先,認清沒有真正的十全十美。影視劇本身就是遺憾的藝術,要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自己也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用幻想要求現實、用主觀綁架客觀,以免動輒「塌房」。

其次,短期能夠攪動起多大聲量與愛恨,是IP價值的證明。可IP這個詞也不過是一個特定時期的特定概念。而真正能夠評定一部文藝作品價值的,在其中投入心血的創作者所看重的,其實是大浪淘沙,作品能否經得起時間考驗。

正如張頌文在收官微博中所說的,「在未來,聊起往事,聊起2023年,希望有人能記得在2023年的春節,有過一部叫作《狂飆》的電視劇……作為影視工作者,我們會深感榮幸、自豪。」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被記住的必然是內容本身,或者是劇情帶給人的感動與震撼,戲外的紛紛擾擾要麼已經湮滅在時間長河裡,要麼可以一笑置之。

話說回來,既然未來會有這樣一天,那不妨現在就試著平常心去看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7444625d92ba97023ffd53c73ccda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