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手作眼鏡到底怎麼做出來的?

2022-06-30     SIZE潮流生活

原標題:所以,手作眼鏡到底怎麼做出來的?

當我們談到日式丹寧,估計第一個想到就是日本岡山了,岡山牛仔的製作工藝確實對得起我們常說的「匠人精神」,即便是到現在為止,還是有很多人認準岡山產的丹寧製品。而不止於丹寧,傳統手作眼鏡也是日本「匠人精神」的代表之一。

說起手作眼鏡,可能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貴」。不得不說,全程手工持械製造的眼鏡,相當耗費精力與時間,因此整體的成本也相對高昂。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大量人力與時間成本損耗下,手作眼鏡有著普通眼鏡所沒有的獨特質感和工藝之美。

我們平時接觸到的手作眼鏡,多數都為日本品牌,像白山、金子或者我們之前提到過的EFFECTOR、BJ CLASSIC(老北京),或許風格各不相同,但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日本手作眼鏡。

而像DITA、T henri這些西方品牌,其眼鏡產地也都來自於日本,誇張點兒說在手作眼鏡這一塊,就如同曾經的岡山牛仔一樣,還是相同具有代表性和不可替代性的。

在之前的內容中,我們曾為大家介紹過日本手作眼鏡的「岡山」——鯖江,手作眼鏡之於鯖江就如同丹寧牛仔之於岡山,日本人對於這方面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固執」與「堅持」。

在科技不斷精進的當下,即便是崇尚「匠人精神」的日本,也逐漸有很多人放棄了傳統手作,轉身投入到機械製造的汪洋大海中去了。

但在如今的鯖江,世界三大眼鏡產地之一,仍舊保有相當數量的手作眼鏡,而所謂的「匠人精神」也留存於此地。

位於日本福井縣的中部,鯖江市有這三大支柱產業——眼鏡、漆器和纖維,同時也有著各自相應的博物館和展覽供人們參觀考察。

在當地的眼鏡博物館中,記載著相當詳細的日本眼鏡發展史,從江戶時代開始至今的眼鏡發展歷程都一一記錄了下來。人們完全可以通過這裡深刻地了解到手作眼鏡的由來、發展與製作工藝流程。

此外,在體驗工坊中可以在專業的指導下當個「一日工匠」,感受一下親手製作眼鏡的樂趣。但是能不能做出個one of one的成品出來就不太清楚了,有試過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分享一下經驗。

其實不止眼鏡,漆器也是鯖江當地十分有名的特產,也是滿含手作魅力的風俗產物。與眼鏡相同,當地也是有著類似博物館一樣的會館存在,向人們展示著有關於漆器各個方面的知識,也能在近距離下觀看工匠們的手作繪畫。

一款傳統意義上的手作眼鏡,第一步一定是根據客戶的需求或者是設計師本身的靈感,進行手繪設計創作,這一步考量的不僅僅是設計師們的設計創意,還有他們對於人體面部結構的認知和各種材料與設計原型的適配性。

第二步當然是選材了,不同的材料對後續工藝的需求是不盡相同的,此外同樣的色彩其應用的材料不同,所呈現出的視覺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一款好的手作眼鏡,其選材也是相當耗費精力的。

選好相應的材料後就要開始精密的測量了,針對造型的需求,需要合理測量每一處的厚度與性狀,保證製作上能夠滿足設計要求。之後就是開模製作,把整個眼鏡的形狀雕刻在材料之上,並進行切割,之後再用銼刀一步步的根據圖紙與實際模具進行修整調整。

在經過這些步驟後,一款手作眼鏡的雛形基本就做出來了,在做完鏡腿後就開始針對細節做出調整了,比如鏡腿的彎折處,鼻托的弧度,鏡架的花紋以及整個眼鏡上面各處裝飾,都要經過工匠一步步仔細的處理,再進行打磨拋光。

最後就是適配和調整了。一般到了這一步,就需要根據工匠實際佩戴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以確保能夠適配大多數人的面部結構,同時也會將製作過程中的劃痕、油污等等進行清潔處理。

在經歷過以上全部步驟後,一款傳統意義上的手作眼鏡基本就製作完成了,在這麼多道工序的面前,所耗費的時間精力所帶來的高價格,其實也還可以接受。

那麼有關於手作眼鏡的內容,今天就先到這裡了,之後也會為大家帶來更多有趣的關於眼鏡方面的內容,咱們下期見~

Editor /Sinomiya

Text / Sinomiya

Image / Google

用積木搭建生活中的無限可能——《樂高大師》中國版選手專訪「樹李化組合」

將現實化作小人國的「移軸攝影」

類極簡主義下的不同「選擇」——殊途同歸的Prada與Objects IV Life

Howie Lee :: SIZING UP (點擊原文連結收聽)

青山周平 :: SIZING UP

劉雯 :: SIZING UP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722ad4c88031f676fb1412eb9e647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