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張志勇:讓身邊學校都成「好學校」

2023-04-11     民生周刊

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張志勇:讓身邊學校都成「好學校」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羅燕

要像當年打造少數優質學校一樣,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全面提高底部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

要像當年打造少數優質學校一樣,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全面提高底部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盼已經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

我國義務教育經歷了「兩次歷史性飛躍」。2011年,我國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2021年,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2895個縣全部實現了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開啟了我國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的新征程。

「人民群眾對教育公平的追求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對美好教育生活的嚮往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這就是從『學有所教』向『優有所教』轉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表示。

他提出,義務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儘快出台義務教育公共服務標準,是推進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礎和前提。

全國政協委員張志勇

義務教育還存在三大挑戰

讓孩子上一所好學校,是每一個家長的願望。但在現實中,每到升學季,擇校的煩惱依然不少。

「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義務教育作為基本公共服務,還存在三大挑戰。」張志勇表示。

這三大挑戰,一是不同省域之間人均義務教育事業費差距巨大。2021年,我國小學、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支出最高的省份分別為35473元、64124元,而最低的省份只有7099元、10436元,差距較為懸殊。二是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差距較大。鄉村學校優秀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難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觀。三是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差距較大。

「辦好家門口的每所學校,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成為我國義務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張志勇指出。

他認為,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國義務教育公共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仍存短板弱項,區域間、城鄉間、校際間的基本公共服務仍有差距,均等化水平尚待進一步提高。

「推進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無論從區域、城鄉,還是學校之間,都任重道遠。」張志勇說。

打造百姓身邊的好學校

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為新時代義務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張志勇提出,採取戰略措施努力縮小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差距,全面推進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

他建議出台義務教育學校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中央提出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實質性進展,到2035年實現基本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必須明確義務教育學校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標準,包括義務教育學校生均教育事業費標準、辦學條件標準、教師學歷標準、教師崗位設置標準、教育管理標準、教育質量標準等。

此外,張志勇建議,完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縮小省際間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差距。國家應把縮小省際間義務教育生均教育經費水平作為新時代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戰略舉措。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以省級財政支出達到相應強度為前提,達不到相應支出強度的,中央財政不給予轉移支付支持。省級財政性教育經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達到20%以上,其義務教育生均經費仍然達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中央財政應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逐步縮小其與全國義務教育生均經費的差距。通過持續努力,到2035年把省際之間的義務教育生均經費差距縮小到3倍以內。

針對義務教育的城鄉差距,張志勇提出,全面實施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一體化戰略,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差距。

據他分析,目前我國鄉村教育優秀教師和優秀學生向縣城、大中城市流動的局面仍然不斷加劇,這既有我國進入城市化後期人口繼續向城鎮遷移的正常因素,更有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差距過大導致的優質教育資源逆向流動。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公共服務差距,必須全面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一體化發展。

具體而言,一是在教育經費投入上,要徹底變「雙軌制」為「單軌制」。鄉村學校從經費來源上要徹底與鄉村財政脫鉤,變縣鄉兩級財政投入辦學為縣級財政投入辦學。二是在教育資源配置上,變城鎮學校不斷從鄉村學校抽取優秀教師為城鎮學校優秀校長教師反哺、支持鄉村學校。三是在辦學標準上,變城鄉學校統一辦學條件標準為鄉村學校弱勢補償,在經費、師資、設施配備上進一步向鄉鎮學校傾斜,用更高的資源配置標準支撐鄉村學校的發展。四是在辦學體制上,要變「以城帶鄉」為「城鄉一體」。積極探索實施城鎮學校與鄉村學校一體化辦學、一體化管理,進而在學校內部讓教師資源流動起來。

對於義務教育的校際差距,張志勇提出,實施全域義務教育優質發展戰略,縮小校際之間教育公共服務差距。

他建議實施義務教育底部學校發展戰略,大力縮小縣(市區)域內學校間教育資源配置水平差距,推進我國義務教育進入全域優質教育時代。一方面,樹立全域優質教育的理念,為每個孩子提供公平而適合的教育。另一方面,實施全域優質教育戰略,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按照中央要求,進一步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加大優秀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深化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均衡配置到域內普通初中的辦法,擴大教育公平,創造優質教育機會公平配置新格局。

張志勇表示,要像當年打造少數優質學校一樣,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全面提高底部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儘快讓人民群眾身邊的學校成為百姓心目中的「好學校」。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刊載於2023年第8期《民生周刊》雜誌

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張志勇:讓身邊學校都成「好學校」》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羅燕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70148e9ccf71ee40903754883162d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