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出台制華法規,美媒卻警告他: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是世界霸主。美國的拜登政府上台後,就制訂了「在對美國有利的領域展開合作,在不利於美國領域展開競爭」的對華政策。不過,隨著美國在很多領域上與中國的競爭都處於劣勢,以至於拜登政府變得越發失去理性,不但在不利於美國領域與中國展開競爭,即便是有利於美國的領域,也正成為拜登當局對華競爭的政治工具。
有美媒日前直言,中國就是世界電動汽車和電池產業的霸主,換言之就是美國離不開來自中國的電池和相關材料的供應。然而,拜登出於打壓中國的需要,居然要跟中國電池產業鏈條脫鉤斷鏈。所以,據觀察者網報道,美國政府日前出台新規,明文規定「使用中國電池的美國電動汽車,將不享受免稅待遇」。
拜登政府此舉很快就遭到美國相關行業的強烈抵制,因為這將給美國電動汽車行業帶來致命性影響。美聯社在報道中直言,白宮此舉意在扼殺中國在美國電動汽車供應鏈的作用,但這些規定將減緩美國從燃油汽車到電動汽車的轉型。
拜登政府之前為了增大美國電動汽車行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出台了《通脹削減法案》,即拿出上千億美元作為對美國電動車製造商進行補貼,以此來刺激美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出口競爭力。拜登新出台的新法規,卻要求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將中國產品和原材料從該行業中剝離,理由是「減少對華依賴風險」。
拜登當局這樣做,首先考慮的就是自己的政治利益。顯然,他必須向美國鷹派政治勢力證明自己的對華政策「夠強硬」,以此來換取他們在對烏軍援和對以軍援等方面的支持。不過,拜登或許沒想到,美國電動汽車行業無法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白宮為這項新法規狡辯時表示,中國目前主導著關鍵技術的供應鏈,其電池及其組件的製造遠超過美國及其盟友。所以,這項新的法規就是為「確保美國電動汽車的未來由美國製造」。不過,彭博社隨後給白宮潑一盆冷水:由於中國在國際電池和原材料供應方面中占據了主導地位,美歐電動汽車行業無法擺脫對中國在產業鏈上的依賴。
數據顯示,中企現在占據著全球電池市場一半的份額,部分電池生產材料的供應滿足了全球市場高達90%的需求。所以,彭博社斷言:中國當下所擁有的這種規模經濟,導致美歐汽車製造商幾乎無法與中國相匹敵。更何況,中國在生產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遙遙領先,而美國和其他國家可能需要10年才能趕上。
出於對拜登出台新規的不滿,美國《紐約時報》在日前的報道中直言:中國在電動汽車和電池製造方面是「世界霸主」。而拜登為減少對華依賴,積極推動與中國電池產業鏈條脫鉤的舉措,令美國汽車製造商「忐忑不安」。顯然,拜登政府目光實在太短淺,只看到眼前的這點政治利益,對於美國在與中國電動汽車生產鏈條脫鉤之後,所要承受的代價有多大,卻一點都沒看到。
而拜登政府出於討好國內鷹派政治勢力的考慮,想要將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條從美國相關行業剝離,不但愚蠢且很不現實。按照美國汽車行業相關人士的說法就是: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材料和零部件,很多美國電動汽車的生產將會被迫推遲數年時間。屆時美企再向國際市場推出電動汽車,估計黃花菜都涼了。
美國在高科技領域上已喪失了壟斷地位,但某些政客至今卻仍活在其壟斷世界科技產業時代的幻覺中,以至於他們不計後果尋求與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條脫鉤。然而,他們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拖美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後腿。畢竟,當中國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世界霸主」時,任何挑戰者都註定會被撞得頭破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