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吃香三個職業,一個文雅、一個瘮人、一個不忍直視

2023-12-09   彤陌紅塵

原標題:古代最吃香三個職業,一個文雅、一個瘮人、一個不忍直視

今天要講的這三個職業,在古代算是哭著喊著擠破頭也要乾得好活,而且八成您都沒聽過。

第一個:喚做「中書舍人」,一聽就是公務員,但是公務員也分很多種,你像在明代的時候,中書舍人的品級相當為從七品,而且所在部門也是明朝所有中央機關裡面一個屁大一點的小部門叫做「中書科」,一共也就20來人,那麼「中書科」是幹嘛的呢?主要工作就是替皇上翻譯圖書、刻官印,抄寫經文,以及為皇家人員辦理花名冊等等。一聽這工作內容,沒權沒勢,上不涉及國計民生下跟老百姓關係沒一毛,註定「中書科」他就是一個冷門衙門。更要命的是明朝太祖朱元璋規定,因為他比較狠嘛,所有官員工資應該是史上最低的,中書舍人的年薪據記載它只有84擔,簡單換算一下,今天大概就是7000多塊錢,也是明朝官員俸祿中最低的。當時在京城7000塊錢也幹不了啥,半平方米的衛生間你也買不起,可奇怪的是,既然工資又低又是冷門兒,為什麼它就是大傢伙擠破頭都想乾的幸福職業?

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們這個工作看似不起眼,其實大有文章,要真說起來也怪古代的皇帝的太擺譜,無論抄襲點啥,為了凸顯皇家氣勢,總愛拿金粉寫字,必須是用金子磨成的細粉,咱們都知道自古以來金子都是硬通貨,貨幣等價物啊。把金子磨成粉它只是發生了物理變化,它還是金子。中書舍人平時寫字是怎麼寫的呢?一般就是一盤硃砂一盤金粉,顏料調好之後,中書舍人就開始拿毛筆蘸蘸蘸蘸蘸,蘸得筆上的金粉都飽了,他不寫字咔嚓一下把筆桿整段直接揣袖子裡。那按規定的這是正常的辦公用品損耗,誰能說啥。然後,再拿支新筆繼續來寫,一會兒這筆又不行了,就再換換換換,寫成一幅作品至少得換十幾次的筆,如此這般,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金子帶回家了。一回到家就趕緊把這個金粉整下來,所謂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嘛,久了以後就會融成金塊,一年下來賺的那也是盆滿缽滿。

第二個:現在肯定是沒有了,只有古代有這個特殊的職業,小編之前提過,很奇怪,干這個工作的必須都是男的,到單位開工絕對不準穿自個兒衣服,內褲都不行,要先脫光裸奔。為什麼要全身赤裸呢?不是到澡堂子給大家搓澡也不是搞行為藝術,而是專門要負責給銀庫來搬運銀子,古代銀子多要搬來搬去,所以銀庫就需要這幫人來干,他們這個職業專業的說法就是「庫丁」,講到這兒你會說,脫光衣服肯定就是為了防止他們監守自盜盜銀子,那眾目睽睽之下又是體力活,哪有啥油水可撈的。這種工作有什麼好搶的?

各位看官莫急,小編就以清代為例,跟大家來講講裡面的道道。但是,如果你是在吃飯的時候就建議不要聽了,按照道理來講,國家的銀庫管理上肯定是最嚴苛檢查程序最繁瑣,規矩也特別多。比如說清朝當庫丁,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脫衣服,下班的時候,衙役還要一個個仔細檢查,你還得張口看看有沒有偷藏銀塊,幾次三番檢查下來確認無誤,才能把穿了的衣服再套上下班回家。可是,誰能想到,就是這些庫丁,眾目睽睽之下光溜溜的進去光溜溜出來,一年至少能掙個幾萬兩白銀。怎麼個掙法呢?肯定不是工資啊,那才多點啊,他們發財致富吃香喝辣靠的就是從銀庫里偷銀子監守自盜。等等,看官們會問了,都光著屁股一絲不掛,檢查這麼嚴苛,銀塊那麼大,怎麼偷的呢?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家做不到,他們靠的就是一門獨門絕技叫作「菊花運銀法」,梅蘭竹菊的菊花,現在引申意思是什么小編就不多講了,咱們就單講這些神人是怎麼做到的,有書揭秘說:聞業此者,先以鴿卵出入肛門,以次而易雞卵、鴨卵、鵝卵,均澤以麻油。久之,更塞以重十兩之鐵丸六七枚,則每次塞銀時,至少可五十兩矣。小編就不翻譯了,這幫傢伙全靠慘絕人寰的刻苦練習,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只是不知道這幫傢伙年紀大了該怎麼辦,真是「菊花殘,滿地傷」。

再來介紹最後一個職業:這個工作聽說有很多的禁忌,聽著挺嚇人的,比方說白天不能出門,吃飯不許生火。他們是專門伺候死人也就是守陵人。跟我們民間的那些小墳不一樣,既然稱為陵寢,一定都是帝王級的,但陵寢面積太大了,故而待遇也是很好。一般情況之下的守護陵寢的有四類人:第一類是士兵,第二類就是被貶的臣子有罪的皇室貴族之類,第三類就是當年有功的小人物,世世代代守皇陵。那麼對於第二種情況來說,守陵墓那是痛苦得要死,可是對於第三種小老百姓來說,這絕對是個美差。

要知道古代是農業社會,靠天吃飯,辛辛苦苦種田,一旦遇到災年,很可能就會饑寒交迫。此外小老百姓還要承受著沉重的苛捐雜稅,還有各種各樣的兵役徭役等等。日子過得真的不輕鬆,所以能夠當皇帝守陵人,那可是大大的美差,可以不納稅不服役,還有豐厚的工資拿,再有皇陵附近土質好,還可以種種地什麼的旱澇保收。所以這個工作誰不動心呢,再者說工作也不累,清除一下雜草,幫著防防盜賊,過節的時候幫忙擺擺場子,祭奠祭奠過去的皇帝,所以說這個職業古人能不羨慕嗎?說的小編我都想乾了,各位看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