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79年2月17號,在多次警告無果後,中國人民解放軍22萬大軍,以雷霆萬鈞之勢,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此戰,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打到了越南首都河內的最後一道門戶諒山腳下。
越南政府聞訊魂飛魄散,慌忙逃離首都。
我軍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並未繼續深入,而是迅速撤回兩國邊境。
孰料越南竟不知悔改,再次調集重兵屯駐邊境與我軍交戰,自此兩軍開展了長達十年的兩山輪戰。
1985年,率先堅持不住的越南領導人黎筍,托印度總理拉胡爾·甘地作為中間人前來求和。
拉胡爾·甘地
然而,面對拉胡爾·甘地的勸和,鄧公毫不留情地拒絕了黎筍遞過來的橄欖枝,並開出了三個嚴厲的條件,作為和談的前提。
那鄧公為何會拒絕黎筍的求和?他又開出什麼了條件呢?
中越恩怨
越南,古稱交趾。在宋代以前,一直都作為中國在南方地區的一個邊緣郡縣而存在。
五代十國時期,趁著中原混亂,交趾趁機脫離中原王朝而獨立。
由於與中國的這段淵源,越南也成為了古代中南半島中,受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一個國家。
然而這個與我們同文同種的國家,自獨立以來卻一直對中原王朝心懷抗拒。
千百年來,越南的統治者從吳朝到阮朝,一直都在千方百計地給國民灌輸仇華思想。
當時間的車輪來到十九世紀時, 東亞迎來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這讓越南看到了擺脫中國影響的機會。
鴉片戰爭之後,越南親眼目睹西方來的英國,彈指之間就將那個不可戰勝的天朝上國打翻在地 ,於是便起了引狼入室的心思。
恰好當時法國,也跟隨英國的步伐來到了東亞,越南人就想到了引入法國勢力平衡中國。
因此,對於法國在境內的通商傳教,越南一路綠燈。
可越南人明顯是想簡單了,清朝最多就是要你的尊嚴,法國可是來要你命的。
1884年,經過數十年的滲透後,法國人終於張開血盆大口,要將越南一次性吞入腹中。
這時候出來拉越南一把的,恰恰是那個他曾經一直想擺脫的老大哥中國。
在中越人民的同心協力下,老將馮子材於鎮南關下取得大捷,狠狠挫敗了法國殖民者的氣焰。
可惜當時清政府太過腐朽無能,慈禧太后畏敵如虎不敗而敗,最終拱手讓出了越南的宗主權,越南自此淪陷。
1929年,胡志明在中國香港成立越南共產黨,開始救亡圖存。
胡志明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越南迎來了獨立的曙光。
可由於越共在二戰中表現拉胯,事後分蛋糕的美蘇兩國,壓根沒有考慮他們的利益。
羅斯福總統簡單粗暴地,把越南劃入了中國的占領區。
然而,當蔣介石派軍去接管的時候,越南人刻在骨子裡的反華基因,再次被喚醒了。
胡志明更是當眾放言:寧聞五年法國屁,也不吃一輩子中國翔。
胡主席那是說到做到呀!
胡志明
當時法國人也以戰勝國的身份,想來回收這塊殖民地。
胡志明便找到了法國人,要求擱置爭議一致對外。
雙方組成聯軍,跟前來接收的國軍大幹一場,沒想到國軍居然大勝了。
最後還是蔣介石急於打內戰,不想跟法越糾纏,這才把越南境內的國軍給撤了回去。
中國人一走,越南和法國這對塑料父子,馬上又反目成仇。
法國雖然拉胯,但對付越共那幾條鳥槍,還是綽綽有餘的。
沒幾個回合的功夫,胡志明就被趕到了中越交界的深山老林,苟延殘喘了。
胡志明
直到1949年中國解放,越南人才迎來了轉機。當時人民解放軍正一路追擊國民黨殘兵,來到了西南邊境,為首者正是胡志明在黃埔軍校時的老朋友陳賡。
當年國共合作的時候,胡志明曾經以蘇聯顧問鮑羅廷秘書的身份,來黃埔軍校工作,在此期間與我黨老一輩領導人,結下了了深厚的交情。
後來我黨在江西建國的時候,越共也不遠千里派了人前來參加。
有這些情分在,中國自然不能眼睜睜看著胡志明,被法國人打死。
在得到中央的批示後,陳賡很大方地將西南戰役期間繳獲的國軍美式裝備,都送給了越南人,還親自帶著一幫軍事顧問到越南去整軍,將中國的建軍模式移植到越南的身上。
陳賡
在中國的幫助下,原先跟法軍互為臥龍鳳雛的越軍,發生了質的飛躍。
神功大成的越軍,在接下來的三年里屢戰屢勝,逐步收回了北緯十七度線以北的全部失地。
最終與法軍呈現出兩分天下的態勢。
1954年,法國為了在與越南的談判中占據上風,做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舉動。
他們竟然派了一支部隊,飛到越共大後方的奠邊府,建立起一個強大軍事堡壘龜縮起來。
又是這種馬奇諾式的碉堡戰壕戰術,看來這法國人一直都活在一戰中不肯醒來呀。
最終在中國顧問韋國清將軍的幫助下,越軍經過兩個月的奮戰,就粉碎了法軍最後的希望。
同年,五常跟朝越兩國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確立了兩大陣營在東亞的勢力範圍。
越南方面以北緯十七度線為界,分國而治。
黎筍登場
然而,也正是從日內瓦會議開始,越共高層有一些人,開始對中國滋生出了怨憤之心。
其中以黎筍為代表的南方派最甚。
黎筍這個人是越共的建黨元老之一,1928年的時候,就出來參加工作了。
胡志明雖然說是越共的領導人,但其革命生涯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中國跟蘇聯渡過的。
與之相反,黎筍則全程都在國內進行復國鬥爭。
黎筍
故而在越共本土高層中,黎筍擁有著不下於胡志明的威望。
近代以來,中越兩國的革命黨由於都是信奉同一套主義,拜同一個碼頭,在某些方面有著很大的相似性。比如說,本土派跟留蘇派。
這和當時的中國十分相似。
但不同的是,中國本土派很爭氣地靠著自己就把事情給做成了。
而越南本土派折騰了幾十年卻不得要領 ,最後不得不藉助國際的力量。
於是像胡志明這種長袖善舞,又在中蘇兩國有著深厚人脈的人,便掌握了話語權。
但是胡志明這種藉助國際力量的路線,必然也會受制於國際力量。
胡志明
比如說在日內瓦會議上,五大國說劃線而治,那你越南就只能接受安排了。
這也是黎筍這些本土派所不能忍受的,在他們看來,中國這是出賣他們的利益啊!
黎筍之流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們不是美蘇啊!
以當時中國的實力,能給你爭取到這個結果就不錯了。
然而黎筍不知道這些,他一怒之下帶著同志到南方,去開展地下鬥爭去了。
我們當年派過去的顧問團,不僅教了他們軍事技巧那麼簡單。
還把中國本土派,幾十年磕磕碰碰摸索出來的那套革命心法,也一股腦地傳給了越南人。
這其實是在變相地,增強了越南本土派的力量。
他們過去一事無成,歸根到底就是因為不得其法嘛!
一旦找到了正確的思路,國際派是絕對鬥不過本土派的。
果然,黎筍到了南方之後,很快就弄得遍地狼煙 。
被搞得焦頭爛額的法國人,實在是惹不起這尊瘟神想要提桶跑路了。
可這時美國人卻不幹了,日內瓦會議談得好好的,你們社會主義陣營居然擅自打破分界線,這是社會主義想要在東南亞擴張的信號啊!
於是美國人親自下場扶持吳庭艷政府,繼續跟黎筍領導的越共南方派過招。
黎筍雖然沒有畢其功於一役,但他的所作所為卻在黨內圈粉無數。
以胡志明為代表的國際派,在這個時候事實上已經被徹底架空了。
同時黎筍這一鬧,也逼得中蘇兩國不得不支持他統一越南。
當時我們雖然不富裕,但還是勒緊褲腰帶,擠出了200億支援越南人民的獨立戰爭。
經過20年的努力,黎筍帶領下的越南共產黨,在1975年成功趕走了美國侵略者,取得了越南戰爭的勝利。
如果黎筍在這一年離世了,那麼後世對他的評價,一定非常高。
無禮而辱大鄰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越南統一後,有兩個問題始終在黎筍的心頭揮之不去。
第一是越南的經濟問題。
從1945年到現在,越南足足打了30年的仗,國內百業蕭條一窮二白,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恢復經濟難於登天。
而且,黎筍的目標絕不止於恢復經濟那麼簡單,他還要把越南建設成一個工業強國呢!
可問題是工業化的資金,從哪裡來啊?
遍觀世界各工業國的原始積累,不是殖民剝削就是壓榨本國人民。
越南人民窮得掉渣已經剝無可剝,那這麼看來只有對外擴張一條道路可走了。
有朋友也許會認為,原來越南後來吞併寮國、柬埔寨,是為了積累工業化的起步資金呀!
可這是不對的,那兩個國家跟越南一樣,這幾十年來一直都在打仗,情況之糟糕比越南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本榨不出幾兩油。
除了經濟問題之外,另外一個讓黎筍不安的問題,就是北方那個鄰國了。
上千年的統治史,外加幾百年的宗藩關係啊!無論是文化上、地理上還是體量上,無論中國政府有沒有那個主觀意願,越南這個國家從誕生之日開始,跟中國的關係就已經註定了。
偏偏這種關係,是黎筍這些本土民族主義者所不能接受的。
站在黎筍的角度上,我認為只有一個辦法,可以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
蘇聯!
中國工業化的起步資金是怎麼來的,一半是我們老百姓勒緊褲腰帶擠出來的,另一半則是因為蘇聯的156工程。
是的,除了對內剝削和對外殖民之外,如果有幸得到足夠多的外部援助,也是可以完成工業原始積累的。
那問題就來了,蘇聯憑什麼支援你呢?或許也可以這麼問,蘇聯當年為什麼支援中國呢?
韓戰呀!
這一戰中國展現出了他的價值,讓蘇聯刮目相看,所以才要把他扶植成社會主義陣營的遠東堡壘呀!
那越南照貓畫虎不就行了嗎?
現在中蘇反目,而越南剛打敗了美國,看起來也可以取代中國的職能呀。
那越南在蘇聯那裡有什麼價值呢?
第一 、牽制中國;第二,擴張社會主義陣營在東南亞的勢力。
而吞併寮國跟柬埔寨,既可以壯大自身牽制中國,又可以進一步往東南亞擴張。
真是一箭雙鵰呀!
後來黎筍就是按這個套路在打的。
先是驅逐華僑迫害華人,然後又是越境偷襲,徹底把中國這條路走死。
大家想想看,就算討厭我們,忌憚我們,也不用如此吧!大不了絕交就是了,怎麼還動上手了?
這就是在交投名狀呀!
而中國方面,自然也看出了越南這點小心思,我們閃擊河內就是做給勃列日涅夫看的。
你看,我分分鐘可以擺平他,你投資之前可得想好了。
勃列日涅夫
後來鄧公給黎筍開出的三個條件,也是針對這點來的:
第一,接回被你們驅逐的華人華僑;第二兩國邊境非軍事化;第三從寮國柬埔寨撤兵。
你不是要拿華僑交投名狀嗎?我偏要你把這張投名狀吃下去。
你不是要給蘇聯當小弟嗎?我偏要你非軍事化。
你不是想當蘇聯在東南亞擴張的橋頭堡嗎?我非要你撤回來。
這三個條件如果答應,那黎筍在蘇聯那裡,就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
所以黎筍至死也沒答應!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