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問題熟悉的回答,因為曾經的自己亦是如此。
廣州陳家祠,這張「城市名片」的背後,人人知曉,卻無法說出所以然——這個「祠(shū)堂(yuàn)」究竟是有多難懂?!
陳家祠的簡介
陳家祠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是一座風采猶存的百年古祠。祠堂的整體布局對稱,裝飾精巧,富麗堂皇,處處洋溢著濃郁的古典詩畫情調和強烈的民間文化氣息,被譽為嶺南藝術建築的明珠和百粵冠祠。
在中國宗氏建築中,有「北有曲阜孔府、南有廣州陳家祠」一說。陳家祠亦為羊城新八景之一,年接待遊客逾百萬人次。
陳家祠,又稱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十九年(1893)落成。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它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陳家祠的秘密
01
陳家祠為何叫書院?
陳家祠,一座標準的祠堂建築被命名為「書院」,冠名書院卻不具備教書授徒、培養弟子的功能 ,這座建築布局嚴整、富麗堂皇的建築究竟是「書院」還是「祠堂」呢?
其實,改名「陳氏書院」,緣於官方禁祠。在清代乾隆年間,廣東官府擔心各地族人聚集廣州建造合族祠堂,其宗族勢力日益強大,就會聚眾鬧事,與官府抗衡,於是規定廣州城內嚴禁建造祠堂,廣東官府曾有禁毀廣州城內合族祠的行動。為避開官府的禁令,廣州城內各姓氏的祠堂便改稱書院或書室。
02
祠堂為何需要維修?
很多小夥伴都抱怨過,去過陳家祠幾次,都遇上維修,為什麼呢?其實祠堂在維修的,是嶺南非常有特色的建築裝飾工藝之一——灰塑。
灰塑工藝極其複雜,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入稻草或草紙,製成草根灰與紙根灰,用銅線做骨架,以瓦筒為軀幹,工匠們需要直接在建設裝飾部位上製作,隨意發揮技藝,最後繪上礦物質顏料而成。
正是如此,灰塑的立體效果非常突出,形態逼真,色彩大紅大綠,充滿濃郁的民間生活氣息。
主要還是常年經受日曬雨淋,灰塑容易褪色,因此需要進行「補妝」去展現原有的色彩與魅力。
03
陳氏祖先牌位,究竟有多少個?
我們都知道,陳家祠是廣東七十二縣陳氏人出資建的一座合族祠,那麼供奉神主牌位是怎麼樣的呢?
根據《陳氏書院章程》,當時陳家祠的董事職位可以用金錢購買,以獲得神龕正座主位作為回報。牌位的擺放位置與捐款數目掛鉤,各地陳姓族人只要交納一定款項,就可將自己的祖先牌位放入陳家祠內供奉。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日本學者牧野巽參觀陳家祠時曾統計出了祖堂及後進東、西廳的11個神龕中供奉的神主牌位在12000個以上。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陳家祠祖堂神龕的神主牌位大部分被燒毀,現在僅存兩個,由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收藏保管。
04
灰塑背後的故事,有多少寓意?
動感《九魚圖》象徵金玉滿堂
陳家祠中進東廳正脊北側《九魚圖》,色彩飽滿搶眼,9條金魚活靈活現動感十足,望上去有種金魚正在划動魚鰭暢遊的感覺,周邊瓦片瞬間仿若變成連片的池水。
從廣州話發音上,「金魚」本身諧音「金玉」,寓意吉祥。而古人對數字很考究,所以9條,就是達到數字之極,意味著金玉滿堂,象徵財富極多或者學識豐富。
《公孫玩樂圖》象徵天倫之樂
在陳家祠前天井東連廊西側中部,抬頭望去,是一幅灰塑《公孫玩樂圖》。這幅灰塑展示清代民間的生活構圖,是作者對百姓幸福安康享受天倫的理解。
太陽公公為啥打著「V」手勢?
在所有陳家祠灰塑作品中,有一尊造型奇特的灰塑令後人至今仍無法解讀。它位於陳家祠後進東路南面垂脊上,是一尊帶笑傲立的太陽公公灰塑,左手打出醒目的「V」手勢,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留著長須帶著神秘笑容的太陽公公,比著一個「V」手勢是想表達什麼呢?
至今仍留下多種猜測,有說是因為日久的日曬雨淋,太陽公公手裡象徵太陽的托盤掉落了。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年修建陳家祠時專門設計了這一造型,融入了西方英文單詞中「勝利」的第一個字「V」,代表滿滿的自信。
多幅灰塑藏清代廣州風景
在灰塑構圖故事中,多幅作品涉及廣州風景。其中一幅叫做《羊城首景圖》灰塑。構圖中,除了綿延的越秀山嶺,左下角有五仙觀的禁鐘樓,左上角看似大北門,中間上方應該就是早被拆除的觀音廟,中間左側為三元宮,右上角為老廣州地標鎮海樓。
首景圖中,藏著清代多幅廣州風景,包含粵秀連峰、五仙霞洞、鎮海層樓等清代羊城八景之三景。與東面連廊屋頂對應的廊道屋頂,在後東連廊西面的屋頂,是一幅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琶洲砥柱》灰塑。
陳家祠就像一壺老酒,越久越香醇;陳家祠就像一本好書,越看越有意思;陳家祠,真的值得大家去參觀探索一下。
陳家祠遊覽信息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陳家祠
開放時間:8:30-17:30(17:00後停止售票)
票價:10元
公共運輸:乘17、85、88、104、107、109、114、128、193、204、233、250、286、旅遊公交1線、2線到陳家祠站下,或乘坐地鐵1號線到陳家祠站D出口
- END -
采編丨雨落江南撒
圖片丨網絡
策劃媒體丨廣州遊行跡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
活動策劃丨廣州遊行跡旅行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