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罵越紅的張大大,終於被「打回原形」

2022-08-05     好歌獻給你

原標題:越罵越紅的張大大,終於被「打回原形」

娛樂圈的明星們害怕被觀眾遺忘,所以有人寧願承受挨罵、被黑的負面評價,也好過無人問津。

雖說「黑紅」也是一種紅,可一旦「黑」過了頭,離「不紅」就不遠了。

可有這麼一個藝人,幾乎就活在大家的罵聲中,你越罵、他越紅,他就是張大大。

張大大的藝名,起得就很欠扁!

兵書上說,「不戰而屈人之兵」。他的名字也有類似的功能:光念叨名字、不見他的面,都會讓人心生反感。

張大大在娛樂圈可謂熱度不斷,不過基本上都是負面的。

在王牌音綜《歌手》中擔當「經紀人」,主持火箭少女101的解散演唱會,張大大一次次地憑「實力」把自己哭上了熱搜,他的哭聲又招來大家的罵聲。

參加演技類競技綜藝,因為「小偷式」的演技,他再次成為眾矢之的。

被「師傅」謝娜當眾指出「忘恩負義」和「迷之自信」,大家也不感到意外。

當然了,這還不包括張大大眾多令人「下頭」的低情商操作。

混跡娛樂圈多年,張大大雖然和無數頂流明星交往甚密,可路人緣卻是一塌糊塗。

一個如此不被觀眾所喜歡的藝人,儘管不是大紅大紫的那一掛,但仍能在圈子裡擁有一席之地,著實讓人感到意外。

直到在綜藝當中,李雪琴正面「暴擊」張大大,直接將他打回了原形。

張大大說想做一檔自己的節目,2020年就開始籌備,到現在了還沒有招到商。

李雪琴毫不留情地說,「那是因為有你在!」

張大大再度滿腹委屈地吐槽。

當初參加《我是歌手》是為了讓別人認識主持人以外的他,參加《拳力以赴的我們》是為了讓大家看到一個陽光拳擊男人的他,參加喜劇節目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討喜。

李雪琴也沒有慣他的毛病,而是直戳問題的實質:你試圖通過參加一些節目,讓大家看到你沒有的東西。

明明自己沒有,卻偏偏硬要向別人展示,結果就是「雞飛蛋打一場空」。

娛樂圈裡很多招人煩的明星,並不是從出道開始就成為「萬人嫌」的,大多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作」出來的,張大大亦是如此。

如果單看現在的張大大,你很難將他與「高材生」三個字聯繫在一起。

實際上,張大大不僅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在校時年年得獎學金,而且還榮升復旦的雙學位碩士,算得上是多才多藝。

張大大其實是可以歸類為年少成名的一類人,他20歲時就開始在湖南衛視的娛樂節目《單身廚房》中擔任主持人。

儘管那時他的知名度遠不如今天,但他憑藉在《娛樂急先鋒》中所表現出的直白、犀利的主持風格,成為娛樂節目主持人中獨樹一幟的存在。

如果按照這個進程發展的話,張大大極有可能成為娛樂節目主持人中的佼佼者。

換言之,他是有資本和實力出圈的。

只可惜,明明可以靠實力的張大大,認準了劍走偏鋒這條道,試圖用「黑紅」的方式讓自己在娛樂圈搶占先機。

張大大迄今為止最出風頭的一件事,莫過於2015年他在《我是歌手》中擔任譚維維「經紀人」時地一哭成名。

在他之前,觀眾哪裡見過讓歌手攙扶,自己哭得昏天暗地的「經紀人」,如此喧賓奪主的行為,讓張大大火速竄上熱搜。

就連不看《我是歌手》,不關注娛樂明星的人也都面面相覷:究竟誰是張大大。

張大大一哭成名,他的熱度僅次於孫楠退賽、汪涵救場,比那一屆的「歌王」韓紅還要露臉。

2015年一年之內,張大大登上熱搜榜50餘次,合著大家每周都能見識到他的風采。

自此以後,張大大在「邊黑邊紅」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當大家對「黑紅」避之不及時,張大大卻甘之如飴,而結果如何呢?

顯而易見,他的這個決定的確有了效果,許多綜藝看中了張大大身上獨有的特質和爭議點,有他在的節目不定不缺看點和熱度。

最起碼,他的存在算是給節目留了個宣洩口,讓大家都有得罵。

簡而言之:張大大越討人厭,越能體現出其他藝人的好;他越是不招人待見,大家就越愛看他被懟的畫面。

就比如他在《偶滴歌神啊》中,直接對著王寶強說「我弄死你」。

暫不說這樣的話是玩笑也好,還是為了博出位、造噱頭,但在節目中如此直指別人,說出這樣的話,並不合時宜。

當然了,王寶強也沒慣著他。

對於張大大的種種低情商行為,起初大家是抱著不理解的態度的。

畢竟作為一個雙學位的高材生,而且是遊走在娛樂圈的明星,什麼話不能說,什麼事不可以做,想必張大大心裡一清二楚。

然而,張大大偏要反其道而行,屢屢通過出格的言行來為自己博得版面,對此,觀眾只能認為他是故意而為之,巧立黑紅人設。

其實大家對於明星們立人設早已習空見慣,但為何對張大大的所作所為厭惡至極?

儘管大家對於立人設一說習以為常,但不代表明星藝人用一種大家討厭的、不禮貌的方式,來展現自己所謂的「直爽」的人設形象。

就比如在《我是歌手》中,本應在其位、謀其職的張大大卻要藝人攙扶,這就是明晃晃地搶戲。

到了《高能少年團》中,張大大看見張一山的第一面,脫口而出的問候是:「張一山,你好矮!」

再到綜藝節目《奇兵神犬》,張大大屢屢挑釁教官,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個人形象,完全無視節目背景。

綜上,既然他如此能作,那就別怪大家說他矯情、耍大牌了。

而後來他在節目中,直言不諱地告訴秦霄賢,不要選自己和他坐動車的行為,更是下頭,唯恐不給大家留下罵他的藉口。

網上曾有個觀眾最討厭的明星榜單,張大大不出所料以高票穩居榜首,甚至是一騎絕塵。

可以說,娛樂圈的明星里,能做到路人緣跌到谷底的,張大大是少之又少的存在。

與此同時,在張大大的身上還存在著另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現狀,那就是他的路人緣和藝人緣幾乎呈現了一個極端情形。

讓觀眾們恨不得眾籌要打他的張大大,與明星藝人的關係卻是非同一般的好。

眾所周知,張大大的「閨蜜圈」包含了楊冪、Angelababy等頂流明星。

張大大過個生日,也是排面十足,不僅生日會現場布置精緻高檔,而且楊冪等一眾圈內好友悉數到,這牌面堪比一線明星了。

不僅如此,當年張大大首次主演的電視劇《外貌至上主義》開播時,幾乎半個娛樂圈的明星為他打Call轉發宣傳,給足了他面子。

而當他發布新歌《分手的時候》時,包括張碧晨、譚維維在內的實力唱將,也紛紛刷屏給他送祝福。

跌到谷底的路人緣和堪比一線的藝人緣的強烈對比,讓張大大成了娛樂圈的一個「謎」,他為何能紅?又為何如此惹人厭?又是怎麼和眾多明星交好的?

如此種種,讓大家對張大大既討厭又好奇。也是這份「好奇」,讓這個人始終在娛樂圈裡保有一個位置。

但是這份「好奇」並不足以支撐張大大能夠長久地獲得大家的關注,更不用說要扭轉他在觀眾心裡的負面印象。

就如同普通人在生活里討厭一個人一樣,不管這個人做什麼,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是在作秀。

此前毛不易在參加《明日之子》海選時,因為沒錢換琴弦,剛唱第一句,琴弦就斷了。

看此情景,薛之謙第一時間讓節目組為他更換了吉他,而張大大則表示要送毛不易一把吉他。

後來張大大真的為毛不易精心挑選了一把吉他並送給了他。

無獨有偶,當初在《天賜的聲音》中,在丁太升把薩頂頂胡亂批評了一通後,也是張大大在線救場,讓薩頂頂感動落淚。

可是面對張大大的兩次「真情流露」的表現,路人的反應則通通都是他「作秀」。

人家都是「愛屋及烏」,可到了張大大這裡,就變成了「恨屋及烏」。

在觀眾一次次的厭惡中,張大大所做的每一次努力都被貼上了不合時宜的標籤,而他的每次表現,也被視為是一次次地被打回原形,接受大眾的苛責和審判。

其實大家討厭張大大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為他不間斷的低情商下頭表現,更多的是在於他的不自知。

如今的張大大,似乎很難將他定義到某一種身份上。

主持人,可他沒有一檔屬於自己的固定節目,更多的是以嘉賓身份,遊走在各個綜藝節目中。

說他是演員,除了《唐人街探案》中的咖啡廳服務員,還有他在《演員請就位》中貢獻的辣眼的「小偷」演技外,大家好像完全想不到他還有什麼影視作品。

那麼歌手的身份呢?

縱使有大咖歌手為他的EP宣傳,可無論從歌曲質量、傳唱度還是他自身的水平來看,將其定義為「玩票」性質更為貼切。

就像李雪琴所講的,張大大總是試圖通過一些節目,來證明自己的「全能」和「強大」。

本不擅長打遊戲的他,非要和楊冪等人參加電競類節目《戰至巔峰》,結果被完虐。

而他參加節目的目的,是「通過電競精神,讓大家認識不一樣的自己」。

他參加《拳力以赴的我們》,是為了展現自己陽剛的一面,誰知當他慘遭KO暴揍倒地時,得到的是大家掌聲如潮的「叫好」。

參加《演員請就位》的他,真的是因為發自內心對表演的喜歡嗎?「目的不純」的他遭群嘲也在所難免。

所謂「貪心不足蛇吞象」,張大大將精力放在了嘗試各種不同領域上,看似在尋求突破,實則是根基未穩時的眼高手低。

結果就是他本職的主持工作不出眾,嘗試的新領域不上不下、不溫不火。

張大大總是給人一種「吃著鍋里看著碗里」的感覺,但凡看到別人在某個領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投身其中,以此來證明自己也可以。

有人說「張大大已經火了,至少在綜藝領域,他已經站在第二梯隊的位置,所以口碑好不好對他而言,已經是無傷大雅的事情了」。

可就像網友所評論的「沒有觀眾緣,就算有背景,娛樂圈這碗飯也不好吃」。

張大大似乎早已賺得盆滿缽滿,然而無論是從現狀還是長遠來看,張大大的觀眾緣和路人緣已經證明了「他能讓人人都討厭他」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挨罵成了家常便飯,他所謂的訴苦在外界看來不過是無病呻吟的矯情,大家對他沒有同情和共鳴,只有無盡的討厭和嫌棄。

而且相對於前幾年即使是處於被罵的狀態,但不可否認,你總是能在各種榜單或是熱搜上看到張大大的名字。

可是現在呢?張大大人氣退潮成了不容置喙的事實。

被一次次打回原形的張大大,並沒有得到大家的憐憫或關注,相反對他的嘲諷愈演愈烈。如今的情形,何嘗不是張大大自作自受的結果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54570ff18274a3b1bdf135812fbcd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