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銀行半年報背後的金融科技密碼!

2022-09-17   華道視界

原標題:破解銀行半年報背後的金融科技密碼!

隨著上市銀行2022年半年報發布收官,從半年報中披露的戰略、組織、業務、技術、人才、生態等六個方面看,「數字化」已成為中國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

無論是半年報,還是各銀行的「十四五」規劃,大都將金融科技提升到戰略引領層面,並在資金投入、人才結構等方面給予持續支撐。

科技引領變為業務驅動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包慧杭州報道,在新發展階段,銀行的態度也更為務實,從過去的科技引領變為業務驅動。

六大國有行中,交通銀行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集團金融科技投入28.05億元,同比增長14.50%。報告期末,手機銀行月度活躍客戶數MAU為4055萬戶,較上年末增長了6.40%;雲端銀行服務用戶數規模達400.8萬人,較上年末增長69.24%。

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在中報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交行在人工智慧、企業級隱私計算等新技術應用的布局加快推進,不斷提升數據支撐能力,推進零售信貸和B2B支付領域企業級架構建設,健全數據治理體系、數據中台,夯實安全生產保障,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全力保障業務的連續性。

在科技領先的股份行中,2017年就明確定位為「金融科技銀行」的招商銀行2022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招行信息科技投入53.60億元,同比增長6.03%,占營收比為3.26%。

招行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也備受市場關注,報告期內,該行金融科技創新項目新增立項203個,新增上線項目165個。截至2022年6月底,招行累計立項金融科技創新項目2868個,累計上線項目2126個。

在人才儲備上,截至2022年6月底,招行研發人員達10392人,較2021年底增長3.48%,占總員工的10.00%。

零售領先的平安銀行也在加強科技賦能,202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平安銀行IT資本性支出及費用投入同比增長15.9%。並全面貫徹以開放銀行、AI銀行、遠程銀行、線下銀行、綜合化銀行相互銜接並有機融合的「五位一體」新模式。

光大推動具有科技背景的人才進入董事會和高管層,如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部總經理楊兵兵從2020年起進入高管層擔任副行長。光大銀行2022半年報顯示,至報告期末,該行科技投入21.38億元,同比增加4.34億元,增長25.47%;全行科技人員2598人,比上年末增加237人,占總員工比為5.69%。

興業銀行在2022年也實施了科技、零售、企金三大條線改革,科技改革重在強化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把原有的「一辦、一部門、一公司」架構,調整為「一委員會、四部門、一公司」架構,提升科技規劃、建設、管理、安全能力,促進科技和業務深度融合。

人工智慧賦能成為焦點

人工智慧在銀行的應用成為今年半年報的一個熱點。

平安銀行、招商銀行、郵儲銀行等都在2022年半年報中提及,人工智慧對業務的賦能是重點方向之一,在零售業務轉型方面的應用已經出現成效。

比如,郵儲銀行半年報中提到,該行智能語言語音系統內嵌於信用卡APP、新一代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等,賦能語音播報、語音輸入、模糊搜索、逾期提醒、還款提醒、動帳確認、客服助手等12類業務場景,助力遠程銀行中心每日完成16萬通座席錄音轉譯,轉譯準確率達85%以上,實現三地兩中心座席錄音100%覆蓋。

招商銀行也在半年報中提到,在零售金融數字化服務方面,持續提升「人+數字化」能力,經營模式從客戶經理管戶為主向「管戶+流量」雙模式並進升級,智能財富助理「AI小招」上半年服務用戶487萬戶。

在降低成本方面,AI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招行在其半年報中指出,報告期內,AI模擬人、輔助人、替代人成效顯著,AI智能客服、語音質檢、智能審錄、海螺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共實現人力替代超過1萬人。

年報|半年報中的金融場景構建「風向標」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龐華瑋的報道,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31日,42家上市銀行披露中報,上半年上市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06萬億,同比增長4.88%,凈利潤1.06萬億,同比增長7.12%。

值得一提的是,「無場景不金融」,隨著數字經濟大發展,疫情下線上場景繁榮,金融行業跨入場景金融競爭時代,不少上市銀行在2022年中報中披露了銀行的金融場景生態建設情況。

金融場景生態化建設加速

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步伐加速,上市銀行在金融場景建設中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綜合上市銀行定期報告,在金融場景建設方面銀行出現許多標杆,比如中國銀行打造的「中銀跨境GO」APP一站式滿足客戶留學旅遊等全旅程需求;光大銀行打造的「雲繳費」平台便捷滿足居民繳費需求;工商銀行構建「1+N」智慧政務產品體系建設「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平台等。

此外,招商銀行的零售銀行對年輕客群的金融服務,建設銀行構建住房租賃生態、農業銀行開展涉農場景金融服務、平安銀行打造「車+金融」服務等經營實踐都取得突出業績。

具體來看,根據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中報的披露情況,不少上市銀行均在加速金融場景建設,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其中,光大銀行打造最大便民繳費平台。光大「雲繳費」平台目前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開放便民繳費平台。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累計接入繳費項目13,354 項,今年增長8.90%;累計輸出平台 703 家,繳費筆數 11.34 億筆,繳費金額 2,474.32 億元。

工商銀行構建智能政務合作場景。線上門戶與當地各G端機構系統對接,實現政務服務和便民服務事項應上盡上,打造「1+N」智慧政務產品體系,建設「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平台,全面賦能政務服務。

交通銀行以數字化思維深耕場景建設,在醫療、學校、園區、央企司庫等細分領域成效顯現。其2022年中報顯示,惠民就醫已先後在上海、南京、大連、廣州、宜昌等35 個城市上線。智慧金服平台累計簽約客戶突破 10 萬戶,較上年末新增 2.10 萬戶,收款結算量 2305.29 億元,同比增長 131.80%。在北京地區保持「智慧記帳」創新服務領先優勢,上半年智慧記帳交易量累計突破 600 億元。

總體來看,雖然目前針對金融類APP最新數據尚無權威披露,但根據中金公司對2021年二季度金融類APP經營數據的統計,其認為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步伐已在加速。

其中,頭部網上銀行APP MAU高增長,疫情後的線上客戶拜訪、交易的趨勢延續。具體來看,按照活躍度指標劃分,合計有5款APP MAU超過5000萬,合計有5款1000萬 DAU量級的APP,分別對應工農中建招的金融類APP,且維持高速增長態勢。商業銀行核心APP在2021年普遍保持20%-30%的MAU/DAU同比增速,工行企業銀行/中行企業銀行/微眾銀行增速顯著。

個案|中行成立場景生態與創新部,調整金融數字化委員會職能

來自《銀行科技研究社》的報道,8月30日,中行發布2022半年報。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中行實現營收3132.54億元,同比增長3.39%;凈利潤1243.03億元,同比增長4.86%。

中行介紹,報告期內,「綠洲工程」企業級架構首批次順利投產,組件化、平台化、服務化的IT架構正在逐步形成。同時,深化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5G移動通信等科技運用,加快數字化轉型。上半年申請專利1801件,獲得授權272件。

此外,中行也介紹了其在金融科技組織架構方面的調整布局。

上半年,中行高級管理層(執行委員會)下的「金融數字化委員會」整合原「創新與產品管理委員會」職責,強化產品創新與數字化發展的統籌融合與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數字化委員會成立於2021年上半年,成立時的職能為統籌推進集團數字化發展、金融科技、數據治理、信息科技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等工作。

同時,中行成立「場景生態與創新部」,統籌管理集團產品及創新和場景生態建設;也成立了「數字資產運營中心」,進一步加強數據分析應用,深入挖掘數據價值。

結合中行2021年報披露的組織架構信息,目前,其在金融科技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委員會一辦公室四部門三中心一公司」。

此外,中行通過派駐客戶經理、改進實施工藝、增強工具支撐、優化預算管理等措施,縮短應用項目平均交付周期;開展業務科技深度融合、分行特色一體化研發、企業級網絡安全運營中心等多項試點。

數字化人才方面,中行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推動共建「中銀科技金融學院」,加快數字化人才培養;同時,推進專業序列建設,實施專業資格線上化管理,支持培養科技和業務復合型人才。

中行也介紹了中銀金科的情況。報告期內,中銀金科與10家金融機構新增11項數字化風控工具和技術合作。至6月末,中銀金科資產總額8.04億元,凈資產5.95億元。

個案|光大銀行信息科技部更名為金融科技部

光大銀行在半年報中介紹了其在組織架構方面的調整。

半年報介紹,光大銀行擬將信息科技部更名為金融科技部,並新設數據資產管理部、科技研發中心和智能運營中心,未來將形成「兩部兩中心」金融科技體系,推動業務、數據和技術三大中台能力建設。

零售條線設立客戶營運中心

據《銀行科技研究社》了解,未來,金融科技部將起到統籌保障的作用,其他三個部門將加強全行數據資產、應用系統以及智能策略和模型的建設與管理。在此基礎上,推動光大銀行科技規劃落地。

同時,在公司、零售和數字金融領域實施科技派駐機制,在總行部門開展科技與業務崗位雙向交流,促進業務數字化轉型。

光大銀行對組織架構的調整不僅僅在於科技條線。

在零售條線,設立客戶營運中心,逐步實現全量基礎客戶線上化經營。可以說,零售條線組織架構調整的目的在於提升對零售客群的經營能力,與此相配合,光大銀行也成立了零售業務中台,垂直賦能一線客戶經理,以數據能力驅動客戶分層分群經營。

零售三個App用戶增長42.07%

此外,在零售條線業務支持上,光大銀行推進新一代零售信貸、零售客戶中台、零售營銷中台和運營策略中台工程,優化運營工具和營銷模式;上線新一代零售信貸系統,實現線上申請、自動審批、智能風控、精細管理等功能;開展零售金融雲工作室行外數據回流,協助業務人員進行客群運營分析。

至報告期末,手機銀行、陽光惠生活與雲繳費三大App累計用戶22089.32萬戶,同比增長42.07%,月活用戶3720.26萬戶。其中,手機銀行註冊用戶5500.75萬戶,月活1601.85萬戶,同比增長17.42%;陽光惠生活App月活1152.32萬戶。

至報告期末,雲繳費累計接入繳費項目13354項,較上年末增長8.90%;累計輸出平台703家,較上年末增長5.24%;繳費筆數11.34億筆,同比增長21.28%;繳費金額2474.32億元,同比增長25.91%;累計直聯客戶1.23億戶,較上年末增長16.04%;直聯客戶月活用戶966.09萬戶,同比增長6.17%。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手機銀行、雲繳費月活與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增長,但與去年年末相比,三大App的月活均明顯下滑,分別下滑14.71%、21.04%、45.68%。

對公領域則推進對公客戶中台和對公營銷中台工程,發力客戶體系和場景金融建設;同時,加強數據分析應用,推送對公潛在客戶信息358萬條,實現開戶3.2萬戶。至報告期末,企業網銀註冊用戶91.63萬戶,交易金額27.68萬億元,同比增長28.72%。

此外,推進開放銀行工程和智能運營策略工程,構建「財富+開放」服務生態,聯合合作機構共建私域流量運營生態。手機銀行新增私人銀行專版、數字人民幣專區,分行創新研發門戶接入17家分行,服務號平台接入34家商戶,累計建設長尾客群數據挖掘模型30個,新增經營策略7800餘條。

個案|北京銀行成立數字化轉型戰略委員會,下半年研發投入將增加

據《銀行科技研究社》薛小易報道,8月30日,北京銀行發布2022半年報。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北京銀行實現營收339.43 億元,同比增長1.7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74億元,同比增長7.88%。

北京銀行介紹,其按照「三步走」戰略推進數字化轉型,即「數治」,強化數據治理;「數融」,實現數據融通;「數智」,發力數據智能,著力打造基於統一數據底座、一體化、智能化、場景化的數據治理體系和數據應用體系,建立數據智能服務DaaS。

其也強調,要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下半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爭取由3.5%提升至4.2%左右。

在頂層設計與組織配合上,其成立了「數字化轉型戰略委員會」,統籌全行數字化轉型戰略的推進和實施。編制《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為全行提供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的根本遵循。

同時,加大對敏捷組織的布設。成立多支跨條線敏捷小組,赴各分行開展數字化轉型落地與推動工作,以青島分行為試點打造全數字化運營精品分行;加強金融創新實驗室建設,完善敏捷創新機制;設立業務、科技條線數據治理無邊界團隊,完成306項問題的源頭治理,實現1282項對公、零售客戶標籤投產。

人力|銀行開啟「搶人」模式:金融科技人才穩居招聘「C位」

據中證報的報道,從多家銀行半年報數據可見,金融科技人才的數量在穩步提升。

興業銀行中期報告,今年上半年,該行引進數字化轉型人才超過1200人,科技人員占比達到8.67%,較上年末提升2.22個百分點。此外,中信銀行科技人才數為4180人,占員工總數的7.58%;光大銀行科技人才數達2598人,占員工總數5.69%。

「現在對應屆生的招聘啟動得越來越早了,部分學信息科技相關專業且對金融感興趣的學生,我們在暑期訓練營中就提前發放了offer。」某股份行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

日前,工商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紛紛吹響2023年度秋季招聘的號角。其中,金融科技人才穩居招聘「C位」,成為各家銀行爭搶的對象。

交通銀行總行本次2023年度校園招聘中,僅有金融科技部數字化轉型辦公室發布了招聘崗位,包括金融科技管理培訓生(IT方向和數字管理方向)、軟體開發、IT系統管理、數據分析應用等方向。

招聘崗位主要聚焦於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核心領域,專業要求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金融科技類專業及其他理、工、農、醫類專業等。招聘公告指出,有較好的計算機專業基礎,具備計算機和金融等復合型專業背景者優先。

工商銀行總行2023年度秋招公告中也提出,管理培訓生崗入職後需先在境內分支機構進行為期一年的「科技+業務」輪崗鍛鍊。

記者梳理髮現,部分銀行在開啟正式校招之前,已開展了金融科技人才的提前批專場招聘。今年5月,招商銀行啟動「2023年校園招聘提前批」,通過競賽方式招聘數據分析師、FinTech產品經理、研發工程師。6月,華夏銀行啟動數字科技人才提前批專場招聘會,主要面向信息科技相關專業和數學統計相關專業招聘,崗位涉及管培生崗和經辦崗。

除金融科技人才外,銀行對其他復合型人才同樣青睞,上述股份行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表示:「銀行業務崗位實際上對專業要求有很強的包容性,各類學科的優秀人才我們都歡迎。對金融科技人才的招聘多見於總行層面,而對其他業務崗位的招聘則下沉至分行機構等,仍占多數席位。」

文章來源:九卦金融圈綜合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不良率增至5.19% 部分中小行受困聯合貸

年內十餘家上市城商行董事長或行長變動,70後加速補位

大家都在看

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信貸資產大揭秘

工行、農行宣布,取現方式巨變!

探路獨立法人直銷銀行:郵惠萬家銀行起步,百信銀行迎來業績爆發期?

銀行上半年薪酬PK:江蘇銀行人均月入5.54萬奪頭籌,30家銀行漲薪12家降薪

57歲農行行長張青松補位央行副行長,曾供職中行28年;「一正五副」架構仍需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