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官方證實,「福建」號航母正在開展相關係泊試驗。
看似簡單的一個消息,卻讓國人很振奮。
因為,這也證明中國海軍首艘大型電磁彈射器航母即將正式開始試航。
不過,很多軍迷很快有了一個更大的期待:
什麼時候中國能有自己的核動力航母?
「福建」號航母的建造始於2018年,由上海江南造船廠負責。
2022年6月17日,這艘中國海軍的第三艘航母正式被命名為「福建」號,舷號為「18」,預計將於2025年完成海試,正式交付服役。
「福建」號航母也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滿載排水量8萬餘噸。
由於江南造船廠主要建設基地位於長江口的長興島,這裡又恰好是浦東機場諸多航班起降區域,因此經常有乘客拍到正在建設中的「福建」號近況。
此次網上流傳的視頻中,顯示一輛紅色小車從「福建」號航母甲板上彈射出去,並在艦艏側前方激起了巨大水花,通過對周圍參照物比對,「小紅車」彈射距離約50米。
針對這個視頻,有人提出「福建」號航母是不是已經開始對其電磁彈射系統進行「靜載發射」試驗,為近期將要舉行的海試做準備,並希望得到相關部門發言人的證實。
此前的「遼寧」號與「山東」號使用的是滑躍起飛方式,而「福建」號航母採用了電磁彈射與電磁攔阻系統,具備彈射大型戰機與快速彈射輕量級無人機的能力。
從蒸汽彈射系統轉到電磁彈射系統,絕不只是簡單的技術升級,背後是整個國家工業實力和體系的配合,更是新型技術的完美應用。
我們不妨先了解下航母上艦載機彈射器的類型。
當今擁有航母的十餘個國家中,基本採用的是滑躍起飛和蒸汽彈射兩種技術。
採用滑躍起飛甲板技術的「遼寧」號
滑躍起飛是由英國人發明的,最早應用在英國「無敵」級航母上。
這也不足為怪,畢竟英國的海軍曾經也是稱霸世界百年。
滑躍起飛的特點便是讓艦載機從前端翹起的滑躍式飛行甲板上進行起飛動作,更大程度上提高艦載機的爬升率和離艦速度,有利於提高艦載機大規模起飛的作戰效率。
但是滑躍起飛的艦載機具有一定危險性,艦載機發動機必須足夠強悍,才能在短時間、短距離內達到起飛速度,否則很容易因速度不夠發生墜海事故。
為了彌補滑躍起飛技術不足,歐美海軍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蒸汽彈射器的研發,這玩意說白了,就好比航母幫助艦載機快速起飛的「大彈弓」。
英國海軍率先取得了成功,隨後美國海軍航母也逐漸普及了蒸汽彈射器裝備,該裝備也成為隨後大部分航母艦載機彈射器的裝備選擇。
蒸汽彈射技術和電磁彈射技術示意圖
而滑躍起飛方式發展的幾十年間,技術逐步成熟,其高可靠性早已得到有關專家的認可和飛行實踐的驗證。
時至今日,在近千萬次的艦載機彈射起飛中,尚沒有一架艦載機因裝置本身故障而出事故。
我國第二艘航母「山東」號依然採用滑躍起飛方式,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我國第二艘航母「山東」號依然採用滑躍起飛技術幫助飛機起飛
蒸汽彈射器存在體積大、重量重、效率低、對艦上輔助系統要求高的問題,運行和維護費用也相對較高。
而且,蒸汽彈射器彈射艦載機還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
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每彈射一架艦載機,就需要消耗一噸淡水。
正因蒸汽彈射器彈射技術還有很多不足,1982年,美國海軍開始研發體積小,但效能更高的電磁彈射器技術。
但由於相關技術複雜,試驗頻出故障,電磁彈射器直到最新的美國「福特」號航母才逐漸開始裝備。
正是基於對未來航母技術的趕超,我國從「福建」號航母就考慮裝備電磁彈射器系統,並進行了多次試驗。
這次網絡視頻顯示的可能正是「福建」號航母電磁彈射器進行的測試,這效率可謂神速。
要知道,美軍「福特」號航母電磁彈射系統從實驗到落地前後經歷了數年時間,而「福建」號航母2022年6月17號正式下水,如今已開始測試電磁彈射系統,這速度換美國人看完都得喊一聲「Amazing」。
事實上,「福建」號航母原本是規劃中的二代航母,採用常規動力、蒸汽彈射技術。
沒想到電磁彈射技術進步飛快,於是「福建」號便更改設計,把蒸汽彈射器去掉,直接上電磁彈射系統。
「福建」號航母原本是規劃採用蒸汽彈射起降,中途改為電磁彈射系統
可在內行人眼裡,使用電磁彈射系統,又不免有個疑問:航母的儲能和相關技術能跟上麼?
從理論上來說,電磁彈射是採用電磁作用原理產生的電磁推力使物體加速,只要保證足夠的電流輸入,便能在發射裝置內產生足夠大的推力,使物體達到更高的速度。
電磁彈射技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產生巨大的推進動能,可以瞬間幫助重型戰機加速到時速240千米,實現其滿載彈藥和油料時也能快速起飛。
可問題是,要想讓二三十噸重的艦載機在短短几十米的距離上達到起飛所需的高速,電磁彈射器的瞬間功率可達到幾萬千瓦,這遠遠超出了普通蓄電池所能承受的放電能力。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美國「福特」號航母是核動力航母,所以才有充足的能源能保證電磁彈射器的耗能,可中國航母有核動力麼?
美國「福特」號航母採用的是電磁彈射器技術
「福建」號航母目前還沒有公布具體動力系統,但根據已有資料,應該還不擁有核動力,具體動能系統還屬於保密內容。
雖然中國海軍已經有了核動力潛艇,但核動力航母目前尚未公布,一直為廣大軍迷所期盼。
令人會心一笑的是,12月5日,江南造船廠發布了全球第一艘24萬噸級核動力貨櫃船設計方案。
從航運的角度來說,24萬噸級的核動力貨櫃船可謂海上巨無霸,不需要加註燃料,一次可運輸2.4萬個貨櫃,商業潛力不言而喻。
但在更多人眼裡,這個消息的潛台詞就是:中國航海工業的核反應堆小型化技術已經實現。
換句話說,「福建」號航母如果沒能用上核動力技術,那即將開工建造的中國海軍第四艘十萬噸級的航母,將很可能採用核動力。
中國海軍的習慣,是研發一代,製造一代,服役一代。
「遼寧號」剛服役時,「山東號」已開工建造,「福建號」正在研發……
正在編隊巡航的「遼寧」號航母艦隊
而且,中國航母的艦載機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從「遼寧」號出廠時的24架,到「山東」號入列,艦載機數量直接擴大至36架,戰鬥力更強了。
如今,「福建」號即將海試,說明第四艘航母很快就能落地建造,第五艘航母的設計估計也早就在哪裡秘密地進行著了。
別忘了,中國航母建造基地分別是北方的大連造船廠以及上海江南造船廠,按如今這效率,同時開工也未嘗不可。
這是多麼令中國軍迷提氣和興奮的事,中國航母未來不僅是核動力航母,而且直接比肩美國最新航母級別。
其實,隨著最新054D型軍艦下水,中國海軍新一代航母編隊已初具規模。
未來的中國海軍艦隊,很可能是以一艘排水量8萬噸的電磁彈射航母為主力,周圍配備兩艘055型主力艦、四艘052DL型骨幹艦艇、四艘主責反潛的054B型軍艦,以及一艘901型綜合補給艦,同時還有若干艘核潛艇構建起水下反潛防線。
這個包括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等各類艦隻的艦隊,總排水量可達到220000噸,構成了空天、水面及水下的立體攻擊與防衛強大力量。
從使用的電磁彈射裝置來看,「福建」號大機率會採用改進版的殲-15,也就是「殲-15T」與先進的第五代隱身艦載機殲-35組合而成的艦載戰鬥機機隊。
網友設想的「福建」號巡航時的雄姿
如果配上新上艦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加持,「福建」號航母戰鬥集群的遠程打擊能力、區域控制能力絕對可與任何對手「掰手腕」。
可能有人好奇,「福建」號的航母艦隊,能否與美國海軍的十萬噸級航母編隊PK呢?
目前,美國一個普通航母編隊大概組成是一艘航母,2到4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4-6艘「伯克」驅逐艦以及1到2艘核潛艇,總噸位不及「福建」號航母編隊。
不過,這裡有個客觀原因,是美國航母編隊一般不常設補給艦,因此總噸位相對較小。
從戰鬥艦艇的性能上看,美國航母編隊的優勢在於核潛艇更強,艦載戰鬥機數量更多;而中國航母編隊的優勢在於護衛艦更強。
美國常規航母戰鬥編隊
至於驅逐艦(巡洋艦)方面,彼此差距不大,但美國海軍綜合戰鬥力會比中國海軍略強一些。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是拿「福建」號的航母艦隊來比較,但這僅僅是開始,隨著軍事技術以及工業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們必定會裝備更多比美國航母噸位更大也更先進的航母。
不僅如此,中國海軍是全面發展,有了新一代航母,必定就有相應更匹配的戰鬥艦艇出現。
隨著未來航母的發展,中國海軍也必定會有著更為突出的海上攻防能力。
這次「福建」號航母的電磁彈射試驗不僅是一次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中國海軍向世界展示其成長和實力的重要時刻。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更加強大、更加自信的中國海軍,在世界海洋的廣闊舞台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大家可能都有些好奇,按照海軍現在的命名習慣,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均採用省級行政區命名。
中國前三艘航母,分別是「遼寧」號、「山東」號和「福建」號;前三艘075型兩棲攻擊艦,則分別是「海南」號、「廣西」號和「安徽」號。
猜猜中國第四艘航母叫啥名字?
整個沿海省級行政單位,還有河北、廣東以及台灣等多個,大家不妨猜猜,中國第四艘航母可能以哪個省份來命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