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廖群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本文轉自7月28日瀟湘晨報。
近日,2022年上半年深圳經濟運行情況發布。今年開局,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形勢及多點散發的局部疫情等不利因素,深圳經濟承壓前行,這份年中「成績單」備受關注。
深圳經濟穩住了嗎?市場主體信心如何?受疫情衝擊尤為明顯的外貿、消費,「下半程」路在何方?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熱點問題,深圳衛視深視新聞特別策劃推出系列訪談《深圳經濟問答錄》,廣邀長期關注深圳發展的專家學者,開展探討。
首問:三重壓力緊逼,深圳經濟後市如何?
應答嘉賓: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廖群
Q 對於GDP已經突破3萬億元的大體量城市,深圳的GDP增速3%是什麼水平?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廖群:我知道,現在不少人對「以GDP論英雄」非常不以為然,但相比之下,GDP仍然是國家之間、地區之間、城市之間進行經濟實力和發展狀況對比的最直觀、最基礎、最重要的指標,沒有必要故意淡化或迴避。
至於上半年增長3.0%這個數據,我認為基本上符合預期。去年以及今年一季度,深圳經濟增速一直落後於全國、廣東省平均水平,而上半年的這個3.0%一舉超過了同期全國的2.5%,可以說是成功實現了階段性的「增速逆襲」。
這的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也是值得點贊的事,表明深圳近兩年來鼎力堅持的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高效統籌的政策和策略取得的階段性的成功,全市經濟正在快速恢復和上升過程中。
當然,這一數據與深圳以往增長的數據相比,與深圳真正的潛力相比還是有差距的,主要還是受到疫情衝擊的原因,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都面臨這個情況。但總得來看,我覺得這個數據還是值得稱道的。
Q 您如何展望和預測深圳下半年經濟走勢?
廖群:我們注意到近兩個月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在陸續出台一攬子助企紓困政策。尤其是今年5月,國務院出了非常詳細的6方面33項措施,宏觀政策組合拳發力穩增長。同時要求各個地區根據自己情況再進行設置適合於當地的政策措施。
深圳從3月起,連續推出5個「30條」,以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助企紓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在穩大盤中起到了關鍵作用。5個「30條」分別以為企業紓困解難、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促消費、穩工業經濟、穩增長為目標,形成相互支撐、長短結合的系列政策,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支持利好。
在我看來,深圳這5個「30條」應該是「33條」的本地化。可以看出,5個「30條」一共是150條,比「33條」更多,說明政策更加細化,也說明深圳政府在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而下半年,才真正是這些政策密集的落地生效期。
這麼多的措施實際效果如何?我認為肯定是有的,而且是有很大作用。從工業到消費、外貿等之類都有一個精心的設計,這對於深圳經濟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
畢竟受疫情影響,企業和個人的有些事情自己是非常難處理的,有了這些政策措扶持後,情況肯定會好很多。應該來講,只要這150條措施能夠真正實施下去,我相信下半年深圳經濟會有一個更大、更強勁的復甦。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微信公眾號:rdcy2013)
人大重陽官網:http://rdcy.ruc.edu.cn/